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598|回复: 2

沈渊、古城与新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3 0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渊,字子静,号澄川,桓台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卒于万历五年(1577),嘉靖四十五年(1565)进士,官国子监司业,摄大司成(应该相当于“代理祭酒”),是万历皇帝的老师。担任帝师的时候,沈渊的两个儿子沈庭桂、沈庭柟都曾做过万历皇帝的伴读。沈庭桂未成年就去世了,沈庭柟后来做到了河南修武县知县,就是现在经常去旅游的位于云台山区的修武县。《重修新城县志》记载,在古新城的大街上,曾有万历皇帝御赐的牌坊“为帝者师”。
    幼年的沈渊才思敏捷。《沈氏世谱》记载,沈渊七八岁的时候,被老师责罚,从凳子上掉了下来。老师说:“给你出个上联,如果能对上下句,就免了对你的责罚。”于是出了上联“一滚滚下地”。沈渊应声回答道:“两登登上天。”听了沈渊的回答,老师非常惊奇,认定沈渊将来一定能成大材,那顿责罚也就免了。
    沈渊读书非常刻苦,善于与人辩论,善于写作文章。他父亲晚年患上严重的疾病,家里的生活负担也越来越重,原先宽裕的家境慢慢变得贫困,只能依靠夫人荆氏的辛勤劳作,才得以在新城城南的僧舍中专心读书,自《三坟》《五典》以下的著作无不阅读。刻苦的攻读终于获得回报,嘉靖四十五年(1565),沈渊考中进士,入为庶吉士,拜检讨,参与纂修嘉靖实录,充任经筵展书官,担任会试分校官。他所担任的这些职务,按惯例全部是学殖深厚的人才能担任的,被视为“非词林深资不与”。隆庆五年(1571),沈渊奉命赴两湖地方册封光泽王,王府馈赠的礼品也非常丰盛。但是,沈渊一点也没接受,全部退还给光泽王。1573年,万历皇帝登基,他又被加封为翰林院编修。万历三年(1575)丁母忧期满后,重新回朝担任经筵日讲官兼起居注。
    沈渊学问深厚,深得皇帝信任。万历皇帝为太子时,隆庆帝为他选择师傅,沈渊凭借学识渊博、人品方正入选。他讲课声音高朗,循循善诱,切中事理,万历皇帝听得津津有味,称赞他讲课“殊佳”。代理国子监祭酒后,沈渊按照朝廷的规定,颁布新的条令,制定严格的制度,改革以往的弊端,扶正祛邪,拒绝请托说情,一切事情秉公办理,即使王公贵族和高官显宦,也不敢向他说情,国子监的面貌焕然一新。他所选拔的读书人都能考中进士,或者出仕为官。万历五年(1577)春,沈渊得了严重的寒病,但他仍以学生为重,坚持日常工作。万历皇帝要举行庙祭大典,他仍然带病坚持处理祭庙事务,始终不因为自己病情严重推脱事务。有人劝他注意休息,他说:“《论语》上说:士先志,官先事。这些工作是我职责范围的事情,我的病确实很厉害,但是绝不能借口有病而推辞工作。”不久,沈渊终因积劳成疾去世了。
    沈渊去世时只有四十三岁,从嘉靖四十五年(1565)中进士到万历五年(1577)去世,出仕为官时间只有十二年。但他博极群书,文词高古,有秦汉风致。特别喜欢写作诗歌,所作诗歌刚劲有力,曾与李临淮、康裕卿等人结社倡酬,自由奔放,曾经连日竟夜为欢。所著有诗集《步唐集》、文集《中秘稿》存世。光绪二十六年(1900),沈氏族人续修族谱,所存诗文集同时重印。明万历礼部尚书于慎行称,“吾观先生学术操行,质有其文,在汉宋诸儒中,朴直似夏侯太傅胜,方正似贡大夫禹,献纳似孙龙图奭,笃学似石有道介”。乾隆年间新城知县、著名诗人刘大绅评价他的诗文“清微淡远,踈萧闲散,言有尽而意无穷。每拈一句,辄令人作十日思”。
    桓台县唐山镇古城村,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村庄,古名箕游城、格孙城,俗称古城子,约建于商代。《桓台县志》载:东高苑城位于今唐山镇古城村。城址方形,东西长560米,南北长500米。西北角较高,高出平地约2.5米。城中旧有古井,传为管仲所凿,或谓今古城村即春秋管仲之穀城。南北朝时刘宋置鬲县于此。城址出土物有绳纹陶砖、灰陶罐、陶甕、汉代行军铁锅等。四面各置一门,据传为商代主要防戊城。
    据考:《山东通志》载,古城,高苑故城,在新城县东十二里,今名格孙城,又名箕游城。《重修新城县志》载:格孙城即今古城,故址犹存。(崔楼)洪福寺石幢云:“东有格孙之城。”又附近一墓碣云:“葬于游箕之城。”皆谓此城,但莫知所始。东高苑城,亦今古城。《水经注》:“时水于西安(今索镇)县西分为二,枝津西流会德会水,又西迳东高苑城中而西注,俗人遏令侧城南注。”《续山东考古录》云:“时水自西安分支而西,此城在所必迳。”即东高苑城无疑。沈犹侯故邑:《汉书•楚元王传》:“封元王子岁为沈犹侯于此,古城即沈犹侯故邑也,王子侯表属千乘高苑。”相传即新城之古城,旧称东高苑者。清朝咸丰年间,捻军北来,桓台举人张绎武等人沿乌河、郑潢沟倡修四河寨防守捻军,南寨墙就从古城村经过。
    除去方志对古城的记载,《沈氏世谱》对此也多有记载。商纣王之叔箕子曾到此城游览,故名箕游城。还有一种说法,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孙子因不服管教,错过难恕,被处罚格拘于此城,终老于此,因此又有格孙之名。汉初高帝置高苑县,后汉作高苑,晋因之。故城有二,《水经注》称:高苑有东西二城,古城系西汉时高苑东城。清人成聿炌《桓台胜览》称:古城临系水,形势颇佳,有人说春秋管仲小毂城即此。故老相传,北门内西侧有“管仲井”。《重修新城县志•方志》载:“城东十五里,古城庄北门内有古井,传为管仲所凿。井甃以瓦,宽四尺,长六尺,厚五寸,土人出之,坚如石。”此井于1936年被村人挖烤烟潮屋时掘出,石灰三合板盖着,井口还有三页大瓦片,微绿色,坚如石,现井已填平,并在此处盖房。群众历次在村内挖土,曾挖出大量残砖败瓦、灰陶罐、陶瓶瓮,已被毁弃。还挖出汉代的行军锅,锅口有四耳,锅内有铁铲。已交文物管理所保存。南北朝时,北魏置鬲县,县城就在古城。隋朝大业中,置西苑城,在今邹平县苑城,其东高苑城在今唐山镇古城村。刘宋为鬲县治所。《桓台胜览》载:“一洲沽流绕画村,当年遗迹更无存。祇今洪福石幢载,传说名城是格孙。”明末清初徐东痴有咏古城诗云:“忆见空城换物华,古人此去竟安家。闲生感叹成荒废,独逸穷愁觅路赊。万一不能当落日,孤村唯可伴寒鸦。我来登眺知何世,惆怅秋风野菊花。”一代诗宗王渔洋作《格孙城》:“格孙城外远烟迷,瘦马凌竟上大堤。茅屋几人输井税,田家终岁把锄犁。残碑剥落横苔藓,古道萦回长蒺藜。陵谷销沉尽如此,一声村落夕阳对外开放。”清时桓台人胡太光作《古城诗》:“何代城归郑水边,残碑剥落委平田。民风纯朴安井凿?世事沧桑属变迁。荒草萋迷寒食路,杏花浓淡夕阳天。我来吊古空增叹,漠漠荒郊散晚烟。”
张贵与新城县的建立
    桓台县的前身是新城县,如今的新城镇是旧新城县的县治所在地。新城县的建立,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尖锐的金朝时期。1127年(金太宗完彦晟天会五年)4月,金军掳宋徽宗、宋钦宗及大量人口财物返回北方,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同年12月,金军向淄州、青州进军,在千乘县遇到义军抵抗。1128年,南宋济南太守刘豫投降金朝;1130年9月,金朝立刘豫为齐国皇帝。从此,南宋与金长期处于对峙状态。1197年,山东大旱,山东及河北泽州等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194年8月,黄河决口,黄河水由梁山泊分两派入海,北派由北清河入海,人民流离失所。1206 年,蒙古铁木真先后统一了北方各部落后,建号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建立蒙古汗国,1211年开始发动南侵金朝的战争。新城县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
    面对蒙古大军的南侵,金朝卫绍王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勇士保卫中都(今北京)。大安二年(1210),居住在高苑县成良里(今桓台县索镇睦和村)的张贵入选。张贵,字国宝,约生于1186年,卒于1256年。少年时期即入学塾,开始读书习武,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被选入守卫中都队伍的张贵担任了军职,多次参加守卫中都的战争,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提升为辅国上将军,兼任高苑县令。1213年,蒙古兵分三路伐金,南及怀孟(今河南修武、武陡一带),东至登沂(蓬莱、临沂)、济南、青州,淄莱、长山、高苑等府州县皆被攻陷。但是,蒙古人攻下一地并不占领城池,大肆抢掠后便弃城而走。次年5月,金宣宗避敌河南,迁都汴梁(开封)。这时候,攻占淄青的蒙古兵虽然退去,金朝的统治却鞭长莫及。山东各地大乱,地方豪强各自为政。杨安儿、红袄、花帽等农民起义军峰涌而起,各据一方。金朝与济南、青州、淄莱间政令不通,民众流离失所。张贵率部占据长山县驿台(今新城镇“齐桓公戏马台”),收集各地流散民众,绕戏马台修筑土城墙,筑堡结寨自卫,保护百姓安居,防止乱兵和土匪侵扰虏掠。因驿台位于长山、高苑之间,又为新筑,故称“新城”。《新城县志》称,张贵为人轻财好义,爱护百姓,省刑罚,薄赋税,施政宽简,深得百姓信赖和拥护。1217年8月,成吉思汗授予木华黎征讨金朝的全权,因张贵保据驿台,授以县职。后任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般阳军节度使。后人称其为“创邑有功之先贤”。虽然历代纂修的《新城县志》均载“《元史》世祖至元十九年戊子秋辛亥,并淄莱路田、索二镇,仍于驿台立新城县治”以及其他说法,经考证,确切的建县时间是1228年(南宋绍定元年、金正大五年、蒙古孛儿只斤拖雷元年),张贵为第一任县尹。1914年4月,“各省县名相同查其最先建置者仍之,余则择其县属之山川名胜改之”,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新城遂改为桓台县。

发表于 2016-2-13 08: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时的桓台县不得了的。大家频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浪流浪去 发表于 2016-2-13 08:06
早时的桓台县不得了的。大家频出。

谢谢。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