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晚上儿子回家,走路一瘸一瘸的。我问怎么了,儿子说下午踢球扭了一下,听着当时膝盖嘎叭一声,当即用凉水冲了,没感觉到怎么疼。听了经过,看他走路的样子,估计骨头不会有什么大碍,也没放在心上。内子回府,看到儿子的样子,口中既埋怨儿子的不小心,又声讨我的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问候过儿子后,赶紧到附近的诊所买来相关药物,内服兼外用,很快就收拾停当。内子虽不懂医道,见得多了,也知道一些常识,所以,每当家里人有磕碰或者小病,总会心急火燎地如此这般忙活一番。
次日早晨,我按往常时间起床,出门前,先看了儿子的伤情,虽然知道没有大碍,心里毕竟没底。去公园走过几圈后,天已放亮,于是趋车近20公里陪儿子来到县内一家颇具声望的专科医院。从梦中被值班人员叫醒的医生看过儿子的伤情,明确告诉我们,骨头绝对没问题,估计是韧带断裂,因他们没有相关设备,建议我们先回县城医院做核磁共振,并且详细说明了做这项检查的理由。本以为象往常一样贴上膏药了事,听了医生的这番话,尽管觉得有些小题大作,想想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匆匆回到县城那家号称“齐鲁分院”的大医院门诊二楼东南角的外科诊区候诊。
离上班还差一些时间,骨科办公室的门早已打开,室内早早坐上了一位医生。看我们过来,这位医生和蔼地问长问短,那样子,很让我产生了“视病人如亲人”的感觉。检查过后,诊断与那家整骨医院医生的话几近相同:骨无大碍,为确定治疗方案,先做磁共振。怀着同样的感觉,拿着医生开出的报告单,到交款处交上770元钱。两个小时后,拿着硕大的底片,重新回到门诊。门诊办公室里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就是不见医生的身影。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治疗室的门口露出了医生的身影。我们赶紧拿着片子靠上去,医生说,先回去等着,他一会就过来。
又等了十来分钟,医生终于回来了。拿过片子,着重其事地看着,又拿过诊断报告,口气肯定地说:怎么样,是韧带断裂吧。随后,知道患者入有保险之后,口气依然和蔼地告诉,大意是磁共振的片子可能会因为各种情况,如器械状态不稳定或医生观察不细等原因,有碍诊断,需要住院观察。
听了这话,心里有了堵的感觉,不禁矛盾起来,不听医生建议吧,恐怕有碍孩子;住院观察吧,又实在没必要。权衡斟酌后,最后还是决定先不住院,回家静养几天后看情况再定。
直到这时,医生原先的和蔼突然变成冷漠,口气变得没了温度,脸上的笑容收敛得象挂上了霜。例行公事般写好病历、开好诊断证明一掷后,连我“谢谢”的话语也没有回应,甚至连脸也懒得扭一下。
其实认识这位曾令我产生感动的医生,经历过这个过程后,真觉得他有些辜负了姓氏字旁带着的两个“人”字。虽然也觉得医生的话也入情入理,没有不为患者着想的意思。
唉,先进的医疗设备,倒成了增加患者负担的帮凶。还有这位医生关于核磁共振的言论,既然磁共振出来的片子可能会因为不稳定会影响诊断结果,为什么要投巨资购买这坑人的医疗设备?明知道这个设备诊断结果不稳定,为什么还要让患者去做这价格不菲的磁共振?既然做磁共振的医生可能会观察不细致,为什么不要求医生细心?还有,作为同仁,你这样编排人家,到底是何居心?人们不是都戴着有色眼镜,这样的作为,能让人们心服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