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4790|回复: 21

老胡同的故事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7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踏雪寻梅 于 2017-11-26 22:15 编辑

                            老胡同的故事 第三稿
         桓台   巩同英
      
谨以此篇敬献给故土亲人,叩谢生命中那些给予温暖和力量的善良的人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这条老胡同,有十几户人家。对门三爷爷是老住户,我父亲于1955年从部队上复员回家,政府把他分到这里,安了家。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已经生活了四代人了。
三爷爷成份高,大地主。四合院,高高的大门,北屋住着三爷爷,东屋住着大叔,南屋住着小叔。印象中的三爷爷,老咳嗽,脾气很大。三奶奶瓜子脸,绾着个小籫,穿着大襟褂子,小脚,慈祥和蔼。
我父亲早年失去父母,与三爷论起本族辈份来,该叫他三叔。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初到这个地方安家,父母亲得到了三爷爷的诸多关照。大叔和小叔,与父亲投脾气,情如自家兄弟。年轻的母亲,也与三奶奶、小婶子投脾气,就像亲婆媳亲妯娌一样,两家走得越来越近。
但大婶子与三奶奶和小婶子性格不投,因家庭琐事把我母亲也牵扯进去,后来对母亲也心生了不满。
老胡同里两家人的恩怨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
我家当年曾经是让人羡慕的家庭。我的父亲, 15岁就投身革命,成为党员,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荣誉军人,复员后在生产大队当过主任,保管员。他的实诚厚道,全村有名。
我的母亲很孝顺。北坡的堂哥打了鱼,给她送来。她做成鱼汤,放到饭罐里,让二姐跑10多里路,給姥娘姥爷送去。姥娘姥爷吃的时候,鱼汤还热乎呢。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邻家大姑娘小媳妇绣荷包,绣鞋垫,做鞋子,都找我母亲画样子。她最喜欢画腊梅花、荷花,给我们姊妹起的名字也含着梅、莲、莲花、文化,也会在我们的衣服和鞋子上绣上花,引来同伴们羡慕的眼光,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的母亲心地善良。在文化大革命时,县重点高中的一个老师下放到我们村劳动改造。批斗会上,因为他拒不承认红卫兵给他捏造的种种罪行,被拳打脚踢,棍棒相加。母亲从台下冲上去,喊道:“他犯了什么罪呀?你们要把他活活打死吗?!”然后扑了上去,紧紧地护住了这个老师,让他躲过了一次生命之劫。后来,我邻居家的玲姐考到县高中去上学,那个老师还向她打听过我娘的消息。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母亲还师承我姥娘的针灸技艺,专治“小儿撮口风”,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救治过许多小婴儿,在我们鱼龙湾村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女先生”。记得小时候,母亲背着我去过很多人家,给刚出生的小婴儿针灸治疗,还用自己的奶给小孩们“搭口”。
美中不足的是,我家接连四个女孩出生了(其中一个六岁时夭折),一直没见男孩的面。母亲又怀孕了,因为她为人好,又有能救命的手艺,全村人都盼着好人能有好命,老天爷能送给她个男孩。在我母亲救活的孩子中有个小“孬包”,她娘那时曾经对我母亲说:“如果你生出的是男孩,孬包就是你的干儿;如果不呢,就送给你作儿子。”
我那时还做了一个梦——有两个女人,坐着火车来,送到我手里一个孩子。大人们欢喜着问我:“梦中,是男孩女孩?”我顺着大人的意愿说:“是男孩。”大人们高兴地说,“你这梦,一定很准。”果真,母亲给我生了个弟弟。又因母亲孕中曾梦见过一个又圆又青的大西瓜,姥娘就赐名为“圆青”。老来得子,亲戚朋友、庄里乡亲都为我父母高兴——认刘(留)干娘,吃百家饭,辫长命锁,穿百衲衣,为的是祈求弟弟能岁岁平安、长命百岁。
刘家婶子,多子多福,和我们一个生产队,与我母亲交情甚好,自然成了俺老弟干娘的不二人选。刘干娘,刘黄氏,完小毕业,在我们生产队同龄妇女中算是识字多有文化的。在我印象中,她总是文质彬彬,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俺娘总是带着我们到她家串门,她也经常来俺家拉拉家常。两家又结成了干亲家,关系自然好上加好。
弟弟要吃百家子饭,俺娘带着弟弟在刘干娘家过第一个新年。大年初一这天,刘家哥端着饭盆引路,刘干爷穿上破旧的大襟棉袄,扎上长长的麻绳,打扮成乞丐模样,把俺弟弟揣在大棉袄里,到各家去“讨饭”。
“大娘哎,大爷哎,过年了,行行好吧,赏俺孩子口饭吃吧。”庄里乡亲,一看是俺家的娃儿来“讨饭”,心知肚明是咋回事,赶紧从自家碗里拿出一对过年饺子,放到刘家哥端的饭盆子里。
“老天有眼啊,遵鲁家天天盼儿子,这不终于盼来了!”北邻奶奶亲了圆青胖嘟嘟的小脸。
“我看看孩子,乖乖,又白又胖的,长得可真出息啊!”东家大娘摸着圆青的小手欢喜地说。
“娇贵娃啊,娇贵娃,吃了百家饺子,长成壮小子。"西家小婶赶紧拿出一对饺子,放入盆中。
这爷仨的装束打扮那可叫不同寻常,如同表演戏剧一般。他们乐呵呵地在俺村的大街小巷走着,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这成了那年春节的一道独特景致。不到晌午,就凑够了99对过年饺子。这些讨来的饺子,弟弟象征性地先吃,之后俺娘和他慢慢吃完,如此这般,弟弟就长命旺相了。
那时我七岁,弟弟讨百家饭的事,我不太记得了,是两个姐姐后来告诉我的。刘干娘来我家给俺弟辫“长命锁”,我还记得。刘干娘用红丝线编成三尺长的线辫,折回,中间挽一结作锁形,下坠铜钱几枚。弟弟戴锁之前,她要在神前用“黄表纸”燃烧燎烤一下铜钱锁,借神力来增添锁的神秘力量,以祈求弟弟无病无灾。刘干娘一边给弟弟挂“长命锁“,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长命锁,颈上戴,刘干娘亲,巩亲娘爱,咱娃圆青儿啊,长命百岁,长命百岁!”
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块布片缝在一起做衣穿。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 恰如“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的古训。
大姐姐一家一户讨来布片,由刘干娘一针一线密密缝制起来。百衲衣看起来就像小和尚服,周岁那天还得刘干娘给弟弟穿上。后来知道,百衲衣原是修行和尚穿的,让弟弟穿百衲衣是想借助佛家法力,图个吉祥平安。那件类似“护身符”的百衲衣,弟弟一直穿到好几岁。那件百衲衣,绿黑灰各色方格相间,就像今天的“迷彩服”,让幼小的我生出许多羡慕,趁大人不在的时候,偷着试穿,可惜穿不上。
   三
“福,祸之所伏”,乐极生悲,阴云向我们家庭袭来。弟弟10个月大的时候,记得是麦收时节,大婶子与小婶子闹家务,闹得很厉害,小婶子不时到我母亲那里倾诉苦恼,母亲当然只能是好言相劝。而大婶子看小婶子与我母亲相处得好,心中便生出嫉恨。
一天,大婶子把拌了农药的玉米粒撒在小婶子的鸡窝里,药死了小婶子的十几只鸡。又把拌着农药的玉米粒撒到我家院子里,药死了我家的许多鸭子。母亲心想,药死了鸭子不要紧,但孩子尚小,正满院爬,一旦不小心吃了毒玉米粒,那后果不堪设想。越想越后怕,越想越生气。我还清楚记得,在生产队打麦场上,母亲当众和大婶子大吵了一架。
大婶子余怒未消,趁我家没别人,闯到了我家。当时母亲正在奶孩子,没有防备。粗蛮彪悍的大婶子把我的母亲死死地压在她的身子底下,拳头、巴掌劈头盖脸,狠狠地打下去,母亲为了护我弟弟,毫无还手之力,只是喊着,哭着......直到东邻婶子闻讯赶来。……
记得那天中午,我和二姐正在家附近的小河里洗澡,嬉戏。邻居家的玲姐哭着找到我们:“你俩快回家!你娘出事了!”我们赶紧往家里跑去!只见我家院里屋里聚集了很多人。我的母亲就在炕上,歇斯底里地哭啊笑啊,在炕上倒下......起来.....倒下.....起来......芹姐和小婶子哭着照顾着我的母亲......16岁的大姐抱着不满周岁的弟弟在一旁哭,弟弟也吓得哇哇大哭!我和二姐扑上去,喊着“娘......娘......”但母亲已不认得我们了!
只听乡邻们叹息道:”莲她娘疯了......”。六岁的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疯”,什么叫“精神病”,自此我们成了“疯老婆的孩子”。后来,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跟在我的母亲后面喊着“疯老婆,疯老婆......”,我才知道这称呼不好。一听到他们这样喊,我就攥紧拳头,疯了似地朝他们冲过去,他们会笑着喊着一哄而散。直到现在,我听到这三字,心像刀片划过,汩汩地流着血!
邻居家一个哥哥跑到北坡,找到了当治安的父亲。父亲急火火地赶回家。他光着膀子,脸涨得通红通红,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拿上一把大斧子,朝 大婶子家的大门重重地砍去......  大婶子家里已空无一人,东屋门上锁着一把锁,大叔大婶已逃得无影无踪,父亲又向带锁的东屋门砍去......很多年后,他家大门、东屋门还留着那些深深的刀痕,也成了我们两家人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
我的母亲是彻底毁了。衣不蔽体,不断地往外跑,还骂人打人,引来很多人围观。我的姥娘来看她,我娘这个曾经最孝顺的女儿,把小脚的姥娘推倒在地,高喊着“老太婆,你给我滚!”就连她的宝贝儿子圆青,她也不认了。有一回,差点把他摔到地上了,姐姐赶紧抢下来,吓得弟弟哇哇大哭。
舅舅看着自己的亲姐姐,变成这样,心如刀绞,发恨把我娘抬到仇家炕头上,或者把大婶子法办。父亲念及老邻居以前的种种好处,考虑再三没同意。舅舅恨恨地说:“你这人老实又窝囊,我姐怎么嫁给你这么个人?!”
半夜里,仅10个月的弟弟饿得哇哇哭,父亲只好和大姐到有奶的女人家敲门求助。婶子们怜惜我弟弟,念及母亲的种种好处,委屈着自家的孩子,也要先喂饱我弟弟!
圆青是吃着百家奶长大的!芹姐姐,我本家的一个堂姐,与我家离得很近,和我娘关系很好,便成了我弟弟的一个“奶娘”。她的小儿惠民和我弟圆青一般大,大姐带着弟弟圆青晚上住在她家。芹姐姐一边奶着惠民一边奶着圆青。大晚上,两个孩子不住地嚼着她的奶子,嚼得生疼。那时候家家生活困难,没有油水,乳汁不够用,芹姐姐半夜就得起来,从油罐子里挖出一小勺猪油放在水里,再放上点盐或酱油,咕咚咕咚喝下去,积蓄奶水,以便继续喂奶。后来我当了妈妈才知道,乳汁不够时,孩子硬嚼着奶子,那种心中火烧火燎的滋味是何等的滋味!
我的芹姐姐不仅仅用善良可以形容了。刘家哥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风趣幽默,和芹姐很是恩爱。小时候,我成天在她家玩,有时还留下吃饭。芹姐会缝纫,我们过年的衣服都是她缝制的。大姐结婚时也是在芹姐家操办的。大姐一遇到难事,就找芹姐商量。芹姐在我们心中胜亲姐,胜亲娘。她对我们家庭的付出罄竹难书啊!
后来和芹姐聊起陈年往事,她说:“我心疼俺四婶子啊,那么好的人得了精神病,圆青也从娇孩子变成舍孩子。那时,他俩有一个长口疮的,怕传染给另一个,惠民只吃左边的奶子,圆青只吃右边的。不管右边的奶子涨得多厉害,我都要等着你大姐把圆青抱来吃他这边的奶子。没娘管的小奶孩儿,哭起来可怜煞人啊!老弟圆青每年给我送东西,感念我当年奶过他。送啥东西啊?只要他日子过好了,我就知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22: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踏雪寻梅 于 2017-11-26 21:45 编辑

那一段时间,我母亲的遭遇成了街头巷尾的头条新闻。在街上,看着我娘疯疯癫癫的样子,人们不禁扼腕叹息:“一个好人啊,一个有用之人啊,怎么变成这样!这个家,算是毁了!”
在族人及庄里乡亲的的资助下,母亲被送到了百里之外的惠民地区精神病医院。父亲定期骑自行车去探望。母女分离半年,我太想娘了,睡梦中常梦见她搂着我和弟弟睡觉,醒来便泪湿枕头。
有一回,我得知父亲又去看我母亲。一大早,我一听到动静,就赶紧起床,爬到了父亲的大轮自行车上,不管大姐、父亲怎样软硬兼施相阻,我死死地抱着自行车的座子不松手,坚决跟着去看娘。最后,父亲妥协了。
我出了生平以来的第一次远门。父亲带着我,累了吃些带着的干粮,渴了向路旁的店铺讨些热水。我第一次见到了黄河及又长又宽的黄河大桥,见到了农村难以见到的大汽车,坐过“摆渡”......一路上快活极了,因为马上能见到娘了。  
傍晚,我们赶到了在那里当工人的玲玲姐家。第一次爬了楼,父亲牵着我的手转啊转啊,不知爬了几层,才到了玲姐家。姐姐姐夫热情接待了我们。饭桌上,他们怜惜地看着我,不断的给我夹菜夹肉,那顿饭可真香啊,直到现在还能回味起那红烧肉的香。吃完饭,大人们说着话,我则在父亲的怀里沉沉地睡去,睡梦中我看到了娘又向我走来.......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床。父亲带着我骑行了一段路,才到了母亲所在的医院。那是个大医院,收治了很多精神病患者。父亲怕娘看到我会激动,把我藏到一边,等着她出来放风。等了好长时间,母亲出来了。她穿着一身蓝白相间的竖格子病号服,手里端着一个水杯。一看到娘,我忘了父亲的嘱咐,几次从他怀里挣脱出来,攥着大门的铁栅栏,透过门缝,往里望着望着......“娘 ......娘.......”,我几乎要喊出声来,父亲赶紧捂住了我的嘴。
医生只允许父亲进去探望。“藏起来,不要出声,不要让你娘看见你。如果你听话,下一次还带你来。”父亲给我找好了母亲看不到的位置后,独自进去了。“.....圆青好吗?晚上哭吗?我没病,求求你,带我回家吧,我要看孩子!......”母亲说着说着开始激动起来。父亲哄着她:“圆青很好,孩子们都好。你好好养病,我很快就接你回家。”
我屏住气息,透过门缝,看到我娘提着父亲的名字骂,还要打父亲,护士们赶紧把娘拉了进去。父亲赶紧抽身出来,眼睛又红又肿。我紧紧地攥着铁栅栏,感觉那铁栅栏好凉!好凉!
母亲病情缓解了!回家了!我们家像过年一样,我们家又有了希望!庄里乡亲也纷纷为我们这家人松了口气。但家境大不如以前,债台高筑!日子还要过下去,母亲作为一个家庭主妇,面对艰难的日子,烦躁起来,又犯病了。一犯病,还是不断地往外跑,父亲和姐姐不管白天黑夜就得四处找她。
为了不让母亲四处跑,一把大锁把她锁在了房屋里。母亲站在靠近窗户的炕上,双手抓着窗棂子,向外望着,骂着每一个看到的人,连那些平日最要好的庄里乡亲也会骂!
多少年后,银萍家的婶子对我说过:“你娘犯病时谁都骂,但没骂过我,俺姊妹俩投缘。我从小娇生惯养的,女人营生啥都不会做,才嫁到老巩家时,没少受你四奶奶的气。你娘就教我做布鞋,做棉衣。老天爷哎,咋叫她得了这种病啊?!我不怕挨她骂,一做了好吃的,就想着给她送去。”
现在这位善良的婶婶已经故去。每当想起小时我娘叫我到她家借面的情景,每当想起她隔着窗户给俺娘送好吃的情景,禁不住泪流满面。我娘遭受着命运的摧残,老姊妹却对她不离不弃,送给她无限的生命温暖。
     五     
有娘的孩子像块宝,没娘的孩子像根草。我们有娘,但在情感的蛋糕上却骤然缺失了母爱那一部分。那时,我喜欢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多么希望和娘快乐地坐在谷堆旁边,听她讲那过去的事情!我深情地吟唱着,吟唱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母女情,一遍又一遍!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姐姐们去生产队干活了,母亲被反锁在堂屋里,叫骂着每一个过路人。七岁的我感冒了,发着烧,浑身发冷,只好留在堂屋旁边的小伙房里。侧躺在用两个蒲团临时搭起的“床上”, 我双腿蜷缩着,双臂十字交叉,双手抱着自己的肩膀,感觉自己的心脏在咚咚咚地快速跳动着,头也变得越来越大,涨起的动脉血管伴随着心脏咕咚咕咚地跳着......
母亲在这边,我在那边,一墙之隔,母女两心远若天涯。母亲无力佑护年幼的我,我也无法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抚!小小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活着的“寒凉”,感觉到了心灵的“孤独”!
  母亲有病,没法照顾幼小的我们。 有一天,我贪玩不慎掉到村里的水井里。我在水中挣扎着,凉凉的井水呛着我,我绝望地呼喊着,呼喊着......浮到水面,又沉到井底,还掉在井底一只鞋子,几番浮浮沉沉,我以为我要淹死了.....就在这时,我感觉一双脚钩住了我的腋窝......我被好心的乡亲们从井中救了出来,死里逃生!
如同我在丼中的经历,我们一家人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着煎熬着,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弟弟跟着当治安的父亲在马踏湖上的小渔屋子里生活。大姐二姐则在家里陪着母亲生活。直到上学了,我才回家住。
记得我家的大炕,已被母亲跳得这里一个坑、那里一个洞。姐姐们只好在炕上找能托住她们的地方睡。我身板小,则睡在我家的原来招待客人用的大方桌上。有一回,竟从1米多高的方桌上跌了下来,头上磕了个大疙瘩。
同学芳子、春花、小玉知情后,给父母说明情况,让我搬到她们家过夜。我先后在这些同学家里睡过几年,直到小学毕业。
在同学家,我才体悟到了完整的家庭是怎样的,真是羡慕她们父母健全、平常而普通的家庭生活。二年级的时候,父亲的一个老友徐老头曾和我开玩笑。“你不是你娘亲生的,你亲娘在张店,过几天,就买上好吃的,买上好衣服,来接你.....”我追着打着不让徐老头继续说,心里却升起了一种异样的希望。
他说的次数多了,我竟然信以为真了,哭着告诉了伙伴们这件事。她们告诉我:“徐老头骗你的,别信!”小小的我,内心很是纠结,幻想着那个张店的亲娘会来接我走,却又不想离开这个家。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去问了我母亲。那时她大概清醒了,摸着我的头,慈爱地笑着说:“你是我的亲孩子,我就是你的亲娘啊。”听了母亲这般话,我如释重负,快乐得像小燕子一样要飞起来。母亲的笑容,母亲的慈爱,在我的心灵深处定格在了那一刻!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我一生无法原谅自己的事。
那时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到队里干活了,中午只剩下我和母亲吃饭。我急着去上学,怕迟到了挨老师批评,又怕娘跑出去惹事,或者跑远了,找不到她。我劝说娘进屋,娘死活不进去,我和娘纠缠到一块。那时不知哪来的力气,我把娘压到了我的身子底下。她似乎清醒了,哭着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就这样对待我?......”
邻居们纷纷赶来相劝,二姐也匆匆赶来。二姐姐骂了我一顿,我羞愧难当,不知怎样解释。我大哭着跑到了学校。同学们围了上来,他们不知什么原因,七嘴八舌,只听好朋友莲莲着急地问:“你哭啥?你缺少钢笔还是本子?我给你......”我什么也不管了,一味发狂地哭着......
莲莲啊,善良的莲莲啊,你们哪里知道我的心哪......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娘啊?!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娘啊?!              
直到现在,莲莲和同学们也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那样哭。我也把这件令人羞耻的事深深地埋压到心里,很沉很沉......无处诉说!年龄尚小的我,曾跟随姐姐到基督教堂,祈祷过,忏悔过,痛哭失声!我那已在天堂的娘啊,请原谅我这个不孝不懂事的女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2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踏雪寻梅 于 2017-11-26 21:48 编辑

  
在我的脑海里,母亲年轻时的影像很浅很淡。
依稀记得,我曾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做过一个至今难以忘怀的梦:许多人在台上演戏,一方唱罢,另一方登场,咿咿呀呀,花花绿绿,有笑的有哭的,唱尽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依稀记得,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小土桥,坐着小溜子,去湖上人家给小孩看病,人们盛情款待,道着感激不尽的话。
依稀记得,在冬天,调皮的我和小伙伴们在冰上玩,掉进了冰窟窿,母亲把我拖上来,背回家,哭着在我屁股上打了几下,然后用草木灰把我唯一的棉裤弄干。
我现存着母亲年轻时仅有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的母亲,眉目清秀,时兴的纂高高地绾起,后面扎着靓丽的蝴蝶结。我感觉二姐长得最像她,而我表妹说我长得最像。其实,我们几个女孩中,大姐的忠厚善良,二姐的心灵手巧,我的悟性及针灸技艺,都只是秉承了母亲的一小部分。
俗话说:“宁有要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一个家庭有女人的料理,生活虽艰难些,但有家的温暖,家的凝聚力!无疑,母亲的命运影响改变了我们每个子女的命运。大姐早早当家,担负了起母亲的责任。二姐早早辍学,因为有精神病的母亲,婚事屡屡受挫,嫁给了腿有残疾的姐夫。弟弟缺了母亲的照顾,身体赢弱。
在所有孩子中,我还算幸运些。因为学习好,一家人又把希望寄托到我身上。我也很争气,1985年,通过各科竞赛选拔,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我立志考上医学院,像母亲姥娘那样,治病救人。
在那时,农村孩子考上县重点,可是件很轰动的事。在乡亲们的祝贺声中,父亲高兴地说:“只要你好好学,考上大学,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庄里乡亲纷纷解囊相助。圆青的刘干娘,给我送来了十元钱(那时的十元钱不是个小数目),说:“你考上了重点中学,虽是大喜事,但等你上完大学,得剥你父亲三层皮呀!”
父亲高兴地驾着小船,带我去北坡干活。那是七月天,芦苇青青,碧绿的河水欢快地流着,芦苇荡里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唱着歌。我躺在船头上,风儿爽爽抚摸着我的脸,看蓝天上那丝丝白云轻轻飘过,听船头有节奏的击水声,欣赏着映日荷花,还有荷叶上那滚来滚去的晶莹的露珠.....路上不断有人给父亲道贺,父亲沉浸在喜悦中,这个家又升腾起一份希望!
          七
高一时,我在班里的成绩排前十名,很让父亲欣慰。暑假,炎炎烈日下,我还到建筑上打过工,一天4元钱,总共挣了72元钱。父亲给我买了块手表,供方便学习用。但高二那年,母亲又得了肺病,病很重。我回家看看喝酒颓废的父亲,看看躺在床上的母亲,看看瘦弱的弟弟,只能偷偷地躲在被窝中哭。第二天擦干眼泪,赶往学校,装作很坚强,真是人前欢笑人后泪。在极度压抑的情况下,自己也得了一场病,学习成绩落下很多。
高二暑假,我跑到张店,到邻居王家大哥建筑队找活干。最终,父亲没同意我去干活,让我在家照顾病重的母亲。好心的王哥知道我家情况后,非常同情,拿出几百元钱给我父亲,嘱咐他好好供我读书。母亲那个暑假身体已很弱,我就到街上花几元钱给她买最想吃的猪肝。
高三开学后不几天,我母亲病危。去世前几天,我说不出的烦躁,坐卧不安,无心读书。后来知道,母亲临死前,一直反复念叨着我们四个孩子的名字!现在想来,亲人之间真是有心灵感应的啊!
第二天一大早,苦命的母亲最终还是走了,我却没能守在她的身边。从学校匆匆赶回家时,我看到的只是母亲那蜡黄惨白的脸,摸到的是母亲那双冰冷的手,那双冰冷的脚!我瘫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嚎啕痛哭。
母亲曾经用这双手画过腊梅花,绣过映日荷花,绣过鸳鸯戏水;母亲曾用这双手救治过许多小婴儿,用她那美丽的乳房哺乳过无数的小婴儿;母亲曾牵着我的手,走过马踏湖的家家户户,而观音娘娘的慈悲笑容也曾闪现在她的美丽的脸上!
唉!我的亲娘!爱!我的亲娘!我曾经美丽善良的亲娘!40岁后,你人不人鬼不鬼,受尽耻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整整12年的时光啊!......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啊!......唉!我的亲娘!爱!我的亲娘!
我的舅舅来了,坚决要把我的母亲抬到仇人家里发丧。我的父亲,这个全村闻名的老实人,向舅舅拍了桌子:“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上一辈子积下的恩怨,难道还要延续到下一辈吗?!我对不起你姐,我没保护好她......”父亲捶胸顿足,痛哭起来:“12年了,破屋烂墙病老婆,带着这些不大不小的孩子,我不怨我不恨吗?......你姐人已经死了,让她入土为安吧!.....圆青,过来给你舅跪下!”
舅舅赶快扶起了12岁的外甥,冲着躺在棺床上的亲姐姐,在地上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姐姐,我那......苦命的.....亲姐姐呀!......你......一路走好.....”那声音像钢刀刺痛着在场的每个人的心。舅舅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走了!自此,舅舅与我父亲生死再没见面。
我劝慰父亲:“爹,你可要挺住,还有我们呢......”后来听大姐说,看到父亲躲在里间偷偷地哭。回想含辛茹苦12年,有妻子却没有普通夫妻的正常生活,又当娘又当爹,人到中年的父亲心境该是何等的悲苦!
大叔也过来帮忙了,没有人和他搭话,他孤零零地坐在锅灶旁,添着火。一个是曾经亲如兄弟的妻子,一个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还能说什么,做什么!我走了过去,主动和他打了个招呼:“大叔,你过来了......”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局促不安地答应着:“嗯......嗯......”接着便是长久地沉默。
在乡邻的叹息声中,母亲走完了她五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举葬那几天,下了好几场大雨,看来老天爷也为母亲而叹息!
母亲去世后,乡邻们还常常会念及她的好。
孙大娘攥着我的手,叫着我的乳名说:“唉,看见你就像看到你娘一样亲!你娘,好人哪,60年发大水,我和你娘去南部山区讨饭。讨来热水先给我喝,她喝凉水;讨来煎饼,先给我吃,她吃窝头!我们是一辈子的姐妹啊!一说起她来,我这心眼儿,痛啊!”
旬嫂子说:“俺四婶子四叔心眼好啊!那时我们家没吃的,他们接济我们。你旬哥哥做手术那年,还给我们凑钱治病!四婶子给俺家小桓台治好了病,还给他喂奶。俺这一辈子忘不了四婶子的恩情。 ”
93岁高龄的大姨妈到现在还经常念叨我娘:“你娘从小心灵手巧,看到别的姑娘穿着好看的绣花鞋,回家很快就做出来。鞋子上的绣花,真是活灵活现!”      
母亲去世后,1988年高考,我因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所有梦想、所有希望在那一刻幻灭!高中班主任郭老师,担心我顶不住打击,五十多岁的老人了,一人骑着自行车,大热天,骑行40多里,来到我家里,鼓励我明年再考,重燃生活的希望!
当时的家境惨淡,父亲已无力供我上大学了,这也成了我一生的遗憾。正好我们乡镇中心学校招收一批老师,我成为了一名长期代课老师,一直干到1998年。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22: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踏雪寻梅 于 2017-11-26 22:17 编辑

                                                                 
        
母亲生病以来,大姐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给我们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后来她出嫁了,更要兼顾着娘家婆家两个家庭。在她的操持下,我和二姐相继出嫁。弟弟也接近婚娶年龄,父亲凭着老面子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我们姐妹三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齐心协力 ,准备给弟弟盖房子娶媳妇。
红砖、苇箔、木梁等等准备齐了,盖屋好日子定在正月初六。听说俺家盖屋 ,本家的九个哥哥,凑了几千块钱,并且一个不少的赶来帮忙。邻居们也轮番过来帮忙,加上我们家几个女婿,一凑二十几个人。女人烧火做饭,男人干流大汗的营生--挖地基、打夯、垒墙、上大梁。
90年代中期,打地基用上电夯了。电夯欢快地跳跃着,咚咚咚咚咚咚......听着这铿锵有力的夯声,在场的兄弟爷们也像父亲一样心里乐开了花。他们心里想着,帮我父亲盖起大瓦房,圆青的媳妇就不愁找了。
有些地方需要人力打夯。石夯是一块下面略大于上面的圆形或长方形大石头,大约一百多斤,一侧固定一根结实的圆木棍给掌夯的用,底座绑上七八根麻绳给拉夯的用。打地基时,由七八个人高抬猛放,为了齐心协力,必须有一人领夯喊劳动号子,大伙跟着应声。
领夯人                         众人  
兄弟爷们哪                     哎嗨哟啊
抬起个夯啊                      哎嗨哟啊
高高地抬哪                      哎嗨哟啊
稳稳地放啊                      哎嗨哟啊
一夯排一夯啊                    哎嗨哟啊
夯夯有力量啊                    哎嗨哟啊
角角楞楞要打到哪               哎嗨哟啊
兄弟爷们哪                       哎嗨哟啊
咱往东走啊                      哎嗨哟啊
大伙加把劲啊                   哎嗨哟啊
咱流大汗哪                      哎嗨哟啊
旁边的人呀                      哎嗨哟啊   
往上站哪!                      哎嗨哟啊
小心砸了你的脚啊      哎嗨哟啊                       
兄弟爷们哪                     哎嗨哟啊
咱往西走啊                     哎嗨哟啊
一个篱笆三个桩啊             哎嗨哟啊
一个好汉三个帮啊             哎嗨哟啊
高大瓦房盖起来呀             哎嗨哟啊
贤良媳妇娶进门啊             哎嗨哟啊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啊           哎嗨哟啊
往后的日子比蜜甜啊          哎嗨哟啊  
......                         ......
这电夯石夯,震天动地,夯出了我们家庭的希望,夯出了浓浓的乡亲情!这夯歌,气壮山河,喊出了男子汉的刚强,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豪情!这整齐而雄浑有力的打夯歌,久久地回响在我家的上空,久久地回响在马踏湖畔的上空!
一年后大姐带头拿出了自家准备盖房的8000元钱,东家借西家挪,我们姊妹仨凑了1万多,准备给弟弟娶媳妇。邻家有的送钱,有的送物,前来贺喜。那个王哥又拿来了2000元,与我母亲交情好的资真大娘拿来500元,本家哥哥们又凑了3000元。弟弟的刘干娘、巩干娘、芹姐、银萍家婶子给弟弟送来了新棉被、新棉衣。这一针一线,缝进了慈母们的暖爱;这棉被棉衣里饱含着浓浓的慈母情!
弟弟,一个自幼没娘管的可怜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今已长成一个帅小伙,择良辰吉日要娶媳妇了!鞭炮响起来,弟弟骑高头大马把张家女迎娶进门,拜堂成亲。
  此时此刻,我七十岁的父亲最高兴,含辛茹苦二十几年,终于盼到他的老生儿子结婚了!
此时此刻,我们姊妹三个很高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终于可以让俺娘含笑天堂了!
  此时此刻,亲朋好友很高兴,他们心心牵念的苦孩子,终于成家立业了!
好人终有好报,我们家又充满了新希望! 婚礼当天,我们一大家人高兴地照了个全家福!
              
             未完待续     继续看后面   共计十六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8 1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载斗量的故事情节,把个小胡同装得满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20: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庆法 发表于 2016-10-28 10:57
车载斗量的故事情节,把个小胡同装得满满的。

谢谢赏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踏雪寻梅 发表于 2016-10-27 22:46
十二
   我们两家的墓 ...

《老胡同的故事》在山东文学及大众网主办的“阳光下的风”征文大赛中,入围散文组优秀作品。期待好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4: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之路注定充满坎坷,苦日子过去了,幸福的日子就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5:1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厚重的文风,坎坷曲折的人生故事,一定会不同凡响!予祝获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同英老师的佳作,质朴的文风,真是的描写,足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文学云|Literature Cloud Forum |文学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