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445|回复: 1

电影《莫扎特》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31 15: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影《莫扎特》赏析(上)
——揭开心理深层的秘密
电影《莫扎特》一开场就震撼人心。画外音:“莫扎特,请原谅我的罪行,我承认是我害死了你,是我杀了你……”在漆黑的深夜里,如此内容的喊叫声让人战栗,一下子揪住了观众的心。
影片讲述了萨列里出于对莫扎特音乐才华的嫉妒而施实了一系列暗中阻碍莫扎特事业发展和经济收入的行为:向国王告黑状说年青女孩子不能与莫扎特独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使莫扎特的歌剧只演出了五场,在莫扎特丧父之痛时落井下石,抓住莫扎特急需用钱的心理打扮成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面具模样逼莫扎特在短时间内创作安魂曲,向欣赏、推荐、关心莫扎特的公爵诬蔑莫扎特江郎才尽、没有品位、从不清偿债务,暗中雇佣女佣监视莫扎特的行踪并采取向国王告密等卑劣手段间接或直接打压莫扎特,在莫扎特极度虚弱的情况下鼓动莫扎特不休息连续创作,阻拦莫扎特的好友探望病重的莫扎特,并将其送来的演出分成说成是神秘买家多给的钱,并以如果今天能创作完还可以给更多钱诱使继续创作。次日,莫扎特还没有创作完安魂曲便离开了人世。在莫扎特去世以后的32年里,“是我杀了莫扎特”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使萨列里饱受良心的谴责,终于不堪忍受精神折磨的巨大痛苦而割颈自杀。
从网上搜索看到的影评基本上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了这些事情。萨列里的所作所为的确很大程度上直接促成了莫扎特死亡,所以,萨列里杀了莫扎特几乎成为了该影片观众的共识。
那么,真的是萨列里杀死了莫扎特吗?
影片对此也作了详细地介绍,只是,或许是因为影片一开始的画外音给观众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太揪人心了,以至于在好长时间里观众无法从萨列里杀了莫扎特的暗示里走出来,有些细节被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我们可以看到,萨列里只是在现实的政治与经济上打压、排挤莫扎特,在心理上竭力影响莫扎特,从来都没有直接伤害过莫扎特一根毫发,莫扎特也完全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陷入债务危机,不受诱惑,从而摆脱萨列里的暗中控制。然而,莫扎特没有这么做。如果萨列里的所作所为用在其他人身上,这个人很可能就不会死;如果莫扎特自己有所改变,莫扎特也不会死。
那么,莫扎特到底是谁害死的呢?
萨列里说:“当我站在那里时,我了解他的父亲,就算是死了以后,还是控制自己的儿子。我终于找到了战胜上帝的方法。”这里萨列里明确指出:莫扎特心理上受到父亲的控制即使在父亲死了以后。这是萨列里的所作所为可以奏效的前提,也就是说,这才是害死莫扎特的真正元凶!
莫扎特是萨列里从小崇拜的偶像。但是,萨列里听到莫扎特的传闻却并“不是说这个神童,而是教导他一切的父亲”。这表明,从小,莫扎特就生活在父亲的影子里。影片有这样几个镜头:当大主教因为莫扎特忙于谈恋情说爱而耽误了演出而生气的时候,莫扎特毫不畏惧甚至以走相威胁;当大主教说父亲在沙兹堡等他时,莫扎特立刻认错。当约瑟夫国王问你们什么时候结婚时,26岁的莫扎特竟然一下子紧张起来,结结巴巴说还没有得到父亲同意,这让国王大感意外,不解地问:“对不起,你几岁了?”父亲询问他的经济状况,入不敷出的莫扎特偏偏谎称过得很好,阻止妻子说实话带父亲出去吃大餐以证明自己经济富裕。父亲死后,莫扎特的目光总是会不自觉地在父亲画像上扫过。萨列里打扮成父亲曾经戴过的面具模样预订他的作品,莫扎特就像见到了死去的父亲一样恐惧。这些都表明,父亲的管教给莫扎特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创伤,他对父亲内心充满了恐惧。有这样一个镜头印象深刻:当莫扎特走进楼梯仰望父亲高高在上的身影,吃惊与喜悦交织,这个已经结婚的大男人竟然象小孩子一样高声叫着“爸爸”扑向父亲。这个镜头用电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父亲形象在26岁的莫扎特心中的位置,那就是高高在上,绝对的权威。莫扎特没有听从父亲到维也纳前不能举行婚礼的命令,生活陷入困境的莫扎特深夜在父亲遗像前做出鬼怪表情、跳舞,这些反映出莫扎特心理幼稚、与父亲心理边界不清,他对父亲既渴望、依赖,又恐惧、反叛。这是影片所表达的莫扎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核心心理,这种心理,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莫扎特对待权贵的态度上。
父亲写信给莫扎特称“我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你的父亲”,这是一种道德绑架,就像沉重的枷锁套在了莫扎特的心上。父亲说过:“能够征服这里(指维也纳),就是征服欧洲。”这就是莫扎特去维也纳的目标,这其实是父亲的期望和目标。莫扎特第一次反叛父亲的理由却是觉得自己可以实现父亲的目标:“有了我的妻子,现在我办得到!不久后,当我发财了,你可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我们会非常的快乐。”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莫扎特就永远无法摆脱对父亲的愧疚了。萨列里的所作所为正是因为看透并借助莫扎特的这种心理才得以最终起到作用。所以,并不是萨列里杀死了莫扎特,而是父亲的教养方式为莫扎特之死埋下了祸根。
萨列里的父亲和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不同。萨列里羡慕莫扎特有个音乐家父亲,痛恨自己的父亲“根本不在乎音乐”,发誓“我要告诉他,音乐对我有多重要!”在对待父亲的态度上,他们俩也完全不同。萨列里的父亲率家人祷告生意兴隆,萨列里则祷告成为伟大的作曲家;萨列里的父亲突然去世,萨列里的感受是“奇迹发生了,父亲去世了。我的人生永远改变了。本来,我是个小镇里沮丧的男孩,一下子我就来到了维也纳,那是属于音乐家的城市。”陶醉、幸福溢于言表。而莫扎特从小听从父亲安排学习音乐,到处演出;父亲去世,莫扎特则开始了新的沉沦——酗酒,并在对父亲的恐惧心理中开始走向生命的终点……
莫扎特是幸运的,他是音乐天才,音乐给他带来了荣誉和人们的敬仰,甚至是崇拜。可是他又是不幸的,他的心理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固着在了幼年时期,限制了他人生的正常成长和发展。他幼稚的像个孩子,说话经常会提到“大便”、“屁股”之类,为上层社会所不容。他思维简单,张扬放肆,让人难以接受。萨列里怀着崇拜之心第一次见到莫扎特就被震惊了,觉得莫扎特简直就是个“怪物”。
莫扎特缺乏规则意识。在演出前的空隙忙于谈恋情说爱而耽误了演出,面对大主教的质问毫无愧疚之意;离开大主教跑到国王那里,以致于大主教气愤地批评莫扎特“没有道德,被宠坏了”。
莫扎特恃才自傲,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他以为演出受到欢迎就可以弥补一切过失,以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作曲家,国王一定会来找他。他反叛国王,又很担心“陛下生气了吗?”当得到“完全相反”的回答后,又很惊讶国王为什么不指派自己这个最好的作曲家?他非黑即白、不好即坏的二元化儿童式逻辑严重束缚了他的分析判断水平。他在宫廷官员面前公然批评“委员会都是意大利人,是音乐白痴”,毫不理会对方“谦虚一点对你也许比较好”的善意的提醒。面对妻子的建议和提醒也置之不理,固执地认为皇家贵族喜欢他,一定会来求他作曲、教公主音乐。用莫扎特妻子的话来说,莫扎特“一整天都在工作,只是他不实际。”
莫扎特有着强烈的争取自由的反叛意识,却因为能量不足不屡屡败下阵来。而失败更让他不知所措,逃避、甚至丧失了尊严和底线。他需要帮助,可是他所渴望的上层社会不理会他,面对社会底层朋友的帮助他却又不放在心上,继续酗酒、沉沦,以致于把朋友气得发狂。
这样看来,莫扎特之死,也有他自身不足和缺陷的原因。如果他自己能够作出适当的调整,悲剧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莫扎特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父亲让他觉得窒息他又渴望远离父亲;他渴望得到社会上层权威的认可,他的音乐才华无疑实现了这个目标,可是他又反叛权威,言行为上层社会所不容;他在社会底层受到热烈的欢迎,又不甘心脱离社会上层。这就导致莫扎特游离于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不为上层所接受,又不甘心也不能充分融入下层社会,悲剧命运已经注定难以避免。其实,国王当初把莫扎特召唤到维也纳除了听说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目的,那就是要通过从大主教那里挖走莫扎特以激起大主教的愤怒。可怜的莫扎特无意之中卷入了当时的政教斗争之中,成了被人利用的棋子。而他与社会底层的接触则被萨列里拿来用作在上层社会攻击、诋毁他的有力证据,萨列里对莫扎特反叛言行的心理感受代表了当时上层社会的主流,这不应该视为萨列里以个人恩怨攻击莫扎特。所以说,莫扎特之死,也是莫扎特的个性与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冲突的必然结果。


发表于 2017-9-1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扎特之死,也有他自身不足和缺陷的原因。
一些事一些人的结局都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客观看是最好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