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8-1-1 19:37 编辑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我们来到丛台的面前时,并没有感觉亭台连接,远远看丛台,倒是有些孤零零的突兀感觉。后来才知道,这是后来重建的。当年赵武灵王建此台时,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了。 登临此台,终是有些感觉的,感觉什么?不是上面的古迹和历代名人的墨宝,而是感觉到了一种泱泱大国之志。历代君主很少修建观武台的,赵武灵王算是一个例外了。想当年他顶着士大夫们反对的压力,大力推行“胡服骑射”,使当时的赵国从一个弱小的北方蛮夷小国而成就为战国中颇具实力的军事强国。丛台是赵都历史的见证,今天之所以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其主要含义还是代表了燕赵故地,自强不息的含义。 在丛台的对面,有一座七贤祠,里面供奉着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的牌位和塑像。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大体上依据史书编写而成的《东周列国志》在“围下宫程婴匿孤”等章节里,就记述了“三忠”(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为救赵世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赵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国诸强之一,这七位先贤功不可没。 观完丛台,我很感慨,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兴邦国”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我保卫的能力,和平时期并不是高枕无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台海形势十分严峻,钓鱼岛还在倭寇手里,南沙群岛有些岛屿还被他国霸占。这些都足够我们警惕和自强自励的,我们并不追求穷兵黩武,但是我们国家需要一个安定幸福的发展环境,我们民族要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确离不开一个强大国防自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