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幸福快乐 于 2018-2-9 13:08 编辑
冬日暖阳照心间 张店 幸福快乐 临近新春佳节,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是一项约定成俗的常规工作。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幸作为关爱的传递者,与被访者一起分享这份超乎寻常的温暖,感受严寒冬日的一缕暖阳。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毕业不同的大学,几年前同时考入这所中学任教。面对七名困难教职工代表,其中的三位年轻人令我惊讶,他们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的颠覆了我的想象。二十五、六岁的美好年华,设想百遍也难以把他们与贫困划上等号。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们大都出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偏僻农村,自幼的聪慧,使他们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条求学之路,同时,也给家庭增加了更重一层负担。尽管他们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上大学期间,努力勤工俭学,享受了一定的学费减免政策,无奈家庭底子薄,杯水车薪的救助只缓解了压力,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的贫困问题。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们三个家庭的不幸也大相径庭。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常年卧床,有的是因为父母长年累月透支了身体,导致多种疾病缠身,背负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等等。这些都给刚刚自食其力的他们,带来了新的负担。好在他们是优秀的,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他们那份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令人动容,也让我对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坚强不屈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对中国孝道文化的坚守,对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生活再艰难也要坚持,深信脚比路长,没有过不去的坎。 看着他们凝重稍显稚嫩的面颊,望着他们纯净忧郁的眼神,我的心里涌上一种异样的酸楚。当我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地读大学,衣食无忧地享受着属于她的美好青春时,却有这样一些人,纵然已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每个月还在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偿还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时,家庭所欠债务。尽管他们早早地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却依然阳光灿烂,用他们的所知所学解疑释惑,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他们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令人崇敬,他们在生活的日常中,塑造着他人,完善着自我。他们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 一次送温暖活动,带给他们的或许就是瞬间的激动,短暂的暖意,对他们的生活和境况的改观,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活动的意义远远超过活动的本身,它传递的是一份人文关怀,就像冬日的阳光,予人温暖与希望。 与他们握别,分明感觉到他们身上蕴含的一股向上的力量。每个人无权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家庭,但可以选择努力的方向,只要信念在,填饱肚子的“面包”会有,而充盈头脑的“星辰大海”也近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