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8-3-1 10:31 编辑
买药记
博山 云止于水
晚上快八点,我刚刚买阿胶红糖和牛奶回来。一身寒气。
爹说:“你和小慧说,明天来时,给我拿地榆升白来。早晨走,也没拿。”我说:“我去买,一会儿就回来了。”爹不同意,我说:“又不远,一阵就回来了。”爹说:“我膀子疼得厉害,也给我拿盒伸筋丹吧。”我咨询了一下医生,爹的病情不能乱吃药,只能拿膏药。我说就拿你以前用的膏药吧。
一边穿好棉衣,一边看外面,在五楼有些俯视红尘的感觉,远方是一个巨大的建筑,高耸云天,隐在夜色迷蒙中,近处,是住院部,左右两边都灯火通明,每个窗口里面,都有一段艰难的病史和相似而不同的故事。
病房里,三个病人都坐着,三个来自不同地方、年龄不同的男人,因为生病修来同居一室的缘分,他们正在谈论小时候吃树叶的往事。我离开后,就只有三个病人在了。
楼下,地面微湿,初春,早晚寒凉依旧。风起了,有飒飒的声响。车流还是不少,去第一家店,询问:“有地榆升白片吗?”守在柜台前的女子说:“没有。”“有麝香镇痛膏吗?”“没有。”
于是,转身离开,去另外一家店。也是相同的情况。到四家店的时候,买到了麝香壮骨膏,偌大的店里,只有一个高大的女子,她说:“地榆升白现在店里不进了,因为很少有人买这种药。而且西药只能暂时管用,很容易反复。”我问起中成药,她说:“中成药得按疗程服用,效果很慢。”感谢寒意中,那份陌生的温暖。
一直走到十字路口,树上灯火明灭,远处都是灯火阑珊,又转了几家药店,依旧失望。向西走了一阵,感觉那边应该没有药店,就站在路边看花灯。夜幕完全降临了。整个街道,城市都被闪烁的灯火照亮,再过两天就是元宵节了,浓郁的节日气氛,不因你未见而有丝毫减弱,此刻,正是赏灯时,火树银花不夜天,多数门窗里也还亮着,晕黄的灯光,外面是火红的灯笼,暖意融融,有守候、爱和希望。孤独踟蹰在街头的我,忽然从愁苦无助中跌入五彩缤纷的灯光中,恍惚一只无形的大手,浑然不知中将我拉出泥潭,原来,外面风光霁月,一切都美得令人炫目。
内心一下被点亮,远处是银座灯火辉煌的大楼,公路上是是绵延无绝的花灯,夜晚树木消隐了形迹,缠绕在树木之上的灯就如悬挂在空中一般,无端跌落蓝色的长条光晕,流动、中断、下沉、上升,逍遥万分,有的是连缀在一起,五色斑斓,形态各异,明灭闪烁着。远景,近景,浑然一体,光彩熠熠。陌生的街头,形影相随,却原来天地万物,都与我息息相通,花草树木即使在沉寂的时刻,也表现出善意,你擦着树木经过,便有一种安暖,灯光流离,只要你打开心扉,就可以感受到有情众生,无情科技都在传递一份美好和良善。
可惜的是,好不容易来城市一次,爹和那些病人却只能在病房中,各种检查、打针吃药、等待,眼巴巴地望着远处,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这不用一钱买的花市灯如昼,却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
天和堂。里面是柔和的灯光。又是新的希望。到门口,却发现幕帘厚重。关门了!失望。可是一掀开,却发现门没有锁,居然还有好多人在上班,在店口询问有无要买的药,说让我去前面询问,给查找,查询后,说最后一盒刚被买走。要不明天来。
本想穿过公路,去银座那边的药店看看。意念中却怕爹看我久不回去担心,就沿着人行道向西边走了,前方是灯火流淌,我仿佛置身在灯火的流水中,路过清梅居,只三字即可成为经典,“清”字,至美,清净,清寂,清晨,清白,清风明月,洁净无染,“梅”更是美好,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水清浅,若在饮食起居处,几树梅花,各种颜色,喝酒饮茶,饮食起居,寻常物事,也变得风雅清美,远离了扰攘纷杂,清逸洗心。
还是存在几分希望。转角,高高探出的绿色灯箱,三个大字:景泰成。第一医院附近多处这样的连锁店,前面的店员跟我说连锁店进的药品差不多,不可能有。我不想绝望,还是推开门,一女子安静坐在台前,看我进来,抬起脸,笑道:“请问需要什么?”我说了药名。有,这个字,第一次感觉它这样动听也像是灯火一般明丽。我要了一盒,32元,居然比天和堂的便宜2元。拿了药,满心欢喜,刚要离开。听见她说,给你个塑料袋装着吧。我说不用了。她说,我看你还有一盒药,拿着不方便。接着递给我一个白色方便袋。我道谢离开,回望,心里满溢着美好。
忽然觉得圆满。出门,在医院北边转了一圈,看了灯火,想象了梅花,买了要买的药,千般感受,万般感慨,都是上苍的眷顾。回到病房,爹吃了药,我帮他贴上两片膏药,不久他就说疼痛减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