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翎 于 2018-3-10 15:53 编辑
元宵节情味 (白鸿雪)
喜庆忙碌的春节过后,紧跟的元宵节携着震天的锣鼓、五彩的扮玩队伍,扭着秧歌逶迤走来,又掀起欢乐的高潮,为人们的生活助兴。 过完元宵,这年就算过完了,务工的、务农的、经商的、求学的、上班的都要收心归位,开始一年的奔波、拼搏。那纵情玩耍的背后,有对未来的自信,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狂欢节,古人可以通宵达旦的玩乐,“金吾不禁夜”“一夜鱼龙舞”便是例证。如今的人们也兴味不减,赏花灯,放焰火,火树银花,歌舞扮玩,玩者投入,赏者尽兴,好不热闹。国家昌盛,人民安泰,老百姓温饱富足,就图个开心热闹,这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永长久,欢乐永不散。 承载元宵节的除了视觉、听觉的感受,自然还有味觉的。回家路上,顺便捎回两包汤圆,又白又圆的汤圆浮在热气腾腾的锅里,连汤带水盛一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汤圆,幸福之感弥漫开来。用勺子捞一个白得几乎有些透明的汤圆,用嘴唇碰触,又温软又嫩滑,送到口中细品,馅的清甜、糯米的绵长,细品来全是幸福满足的味道。 儿子说,今晚是最后的晚餐了。十五过完,第二天儿子就要返校,这一年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或考研或择业尽在一搏。儿子的话里有半开玩笑的小伤感,我打住儿子的话:“话不能这么说,我们今晚是给你践行、壮行,来日方长,怎么是最后?有一种分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有一种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凡事尽力了就好。”儿子求学在外,和我们聚少离多,临别在即,打包进行李箱的,除了衣物,还有殷殷嘱托,鼓励的话语。 吃罢晚饭,闲来无事,便和另一半闹中取静,相约去看正月十五的月亮。步出家门,月亮已从东方升起,宛若银盘,清辉四溢,不禁暗自喝彩好一轮明月。 同样是月圆,元宵节是一年中初次圆满,虽说是旧时月,一旦入了新年,自然也给人一种别样新奇的感受。就像我们自己,已然活了若许岁月,但站在新一年的起点,面对新一年的春天,似乎眼前又展开了一幅空白的卷轴,等自己去抒写,使人产生无尽的想象和憧憬。有念头,有想头,人才活得有劲头,人活得不就是精、气、神吗? 信步来到植物园,地上铺了如银的光,宛若一张素宣,纷乱的树影印在上面,如淡墨的画,背对月亮,看我俩的影子穿行在树影里,像走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里。已然温煦的南风,柔而有力地摇晃着每一棵树,每一株草,呼唤着每一个善感的小生物,这种感觉是令人欣喜的,仿佛久违的朋友,马上就要欢聚一堂了。于是,脚底有了冲动,在植物园环形步道小跑起来,风声时断时续擂着耳膜,仿佛鼓声铿锵,催人前进。大半圈跑下来,迎头看月亮居然也溜出去一丈远。 走到步道转角处,眼前几株大垂柳,柳条纤长匀密,宛若帘幕,在风中轻轻地拂动,月亮恰映在挑伸在外的几条柳枝后面。我呆住凝神看,白白的娴静的月亮,黑黑的圆劲的柳枝,黑、白、点、线、动、静完美融合,印在空阔深蓝的苍穹上,有种简约生动的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么美的月色,在萌动的季节,若配上元宵节一段古典的情窦初开的爱恋,真是好花好天好时光。我把所见所思说与他听,他居然也仰头看了半晌才挪动脚步。 我以前笑他没文化,去年,他对蒋勋细说红楼梦着了迷,有空就听音频,还对照我买的一套看了一半的《蒋勋细说红楼梦》的书,用大半年的时间一集集地啃完了《红楼梦》,边看边感叹: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有才呢?相比我的三分钟热度,耐力和执着也算他的长处。 今年,我和他相约元宵节过后一起学书法,他居然没有抗拒,这令我有意外的开心。夫妻相处的融洽不在于生活的长久,也不在物质充裕,而在于彼此的心灵是否能互相靠近,是否能使对方更趋完美吧。 牵着手走出植物园,明月相伴把家还。路边树上星星闪烁的霓虹宛若童话,远处隐隐传来欢快的锣鼓,路旁迎春花已开出嫩黄的笑脸。春天来了,该准备启程了。
(张店白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