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8-3-11 20:36 编辑
一个有趣的灵魂,多么重要
博山 云止于水
又是开学日。重新回归一种生活,上学,读书,散学,只要你喜欢,总可以找到快乐的源泉。而生活的琐屑,从来都是如影随形,忙里偷闲,自得其乐,方可在不自由的生命里觅得一脉清泉,渴,饮之,蒙尘,濯洗之。
第一周。从上周周六就开始了,漫长的七日。再次见到朝夕相处的同事,日光之下无新鲜事,互道安好,简短叙事。开会,领备课本,备课,周而复始的日子,看似重复单调,其实都是不同的,恰如我们的思想,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思,所读书目,目之所遇,耳之所闻,皆是新的,即使一册旧书,一部旧电影,再看已生发出新的意义和感悟,不同时光,不同阅历,万事万物的投影不再相同。
依旧是忙碌。最初的工作开始总是头绪纷杂。衔接了去年的工作,是2017至2018学年度的下学期。所承担的工作还是相同的,连课程表都不曾改变。先周备课,语文十个教案,书法、初一初二音乐教案各二,共十八个教案。教学工作总结四个。马不停蹄的书写和思考。写在纸上的,印在心间的,上课时,如呼吸一样沛然而出的引导,都需要精心准备。安于当下每一件小事,从中获得愉悦。
第一二天,语文书还没有来。我把初三下册的古诗文尝试歌吟,居然每一首都如旧歌,或婉转,或悲壮,都各得其趣。找出初中文言文全解,从初一的篇目开始歌唱,妙趣横生。
第一堂语文课。我开了《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视频,我想把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带入那种经典文化的浸染中,让他们也可以把每一首诗词、甚至文言文都歌之、吟之、舞之、蹈之,想来是多么风雅和美好之事。每一篇诗文,从初读到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吟唱出来,这是理解和体悟的过程,思想感情的把握,重音轻音的掌控,音调的拉长和短促,都需要用心,可一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就在轻歌慢吟中领会。
翻开书卷,泛黄的书页溢出新的光辉,《明日歌》、《临江仙》、《苔》、《墨梅》、《铜官窑瓷器题诗》,关于时光的,关于历史的,关于生命的,关于风骨的,关于爱情的,一一打开,传承和发扬,深情和投入,我看到孩子们用心倾听,特别欣慰。我希望课间,路上听到孩子们口中清唱着,不再是网络游戏等。
我唱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心君不知。慢慢找到感情的着落处,心中的欢喜就一层一层溢出来,像是泉水汩汩,在初春的风里,是为清欢。
遗憾的是,我不会简谱。想古人,皆是妙通音律,写出一首诗词,即可自谱自唱,古代的诗书礼乐的确给人浪漫和各方面的培养。而今,精通音律者,除了专门学音乐的,也很少见了。如我,若是可以谱曲,就可以把我思量出来的每一首诗文,都记下来,传唱,可惜,只能一声叹息。呼吁中国的教育不要再以应试来残害孩子,各门课,尤其是音乐和美术,都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真正普及,让孩子从题海中逃逸出来,如自然的野草茂然生长。
多么期待我所接的每一个初一孩子,都会一门乐器,可以即兴演唱,可以活泼如天地间的精灵。我害怕看到一张木然的愁眉苦脸,害怕听到读一首诗词读到嚼成了煎饼汤。我需要花费一千倍的力气,也无力把他们拉回到春风旖旎的山路上,看陌上花开,感受青青子衿,呦呦鹿鸣。
确幸的是,每节课,无论语文、音乐还是书法,我都可以在课前和孩子们一起唱起来。我先唱给他们听,“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或者:“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还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感悟诗词的意蕴,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唱出来。
第二天,我给大家唱了。叫起来很多人,能够张开嘴唱的竟不多。可喜的是,李越的演唱的《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最后一句,缓缓荡开,愁之有形,愁之沉重,在歌吟中,慢慢道出。语文素养,有时候真的不是语文老师可以掌控的,它和你的家庭教育,和你的读书修养,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关乎心灵,敏感的、孤傲的,丰盈的灵魂中,才会有逸兴横飞,才会有飞星传恨,才会有良辰美景虚设,才会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才会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浩瀚的历史中,在卑微如蝼蚁、如沧海一粟的一生中,在奔波辗转,暂寄浮生的单程旅行中,一个有趣的灵魂,多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