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岐黄门生 于 2018-3-20 08:19 编辑
成都的民谣与诗
淄川 逸清
旅学成都已四载,模模糊糊已经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点自己的印象。抛去山水形胜,文脉渊远,生活惬意,我最钟意的,是成都的民谣与诗。
不久之前,赵雷的《成都》火了,回响在大街小巷,流淌在无数人的朋友圈。我在写这篇随笔的时候,脑子里萦绕的也是这首民谣的旋律。“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在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明明很简单很朴素的歌词,透露出的情怀与姿态,让人异常感动。
有一个相熟朋友告诉我,他十分向往《成都》中的浪漫与温柔,很想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很想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于是搭乘近四十小时的火车,来到成都。于是第二天我带他去了玉林路。那是一条静静的老街,路不宽,车不多,行人也少。不过千米长的道路两旁都是高大苍郁的法桐,稠密的叶子洒下一片阴凉,像油纸伞一样撑在了玉林路55号的小酒馆上。由于去的时候是上午,尚在打烊,就真的坐在小酒馆的门口的的一张石凳上,看着车来车往,行人悠悠,消磨了一上午时光。
成都小酒馆创建于1997年初,不仅是一家LIVE HOUSE,还是一个独立音乐厂牌,制作推出过近三十张成都乐队的原创合辑专辑CD以及现场DVD,是名副其实的成都原创摇滚音乐的发源地标,很大程度上来说,小酒馆推动了成都独立音乐的发展。
就是这个仅仅可以容纳不到两三百人的场馆,承载了太多年轻人的青春和摇滚梦想,为成都的原创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和良好氛围,现在小酒馆在成都已经有四家店了,它的足迹,也证明了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
很多人被问及为什么喜欢民谣或者诗歌时,常会列出条优点。而我常常会说,因为世界版图太大,我又太渺小,那些去不到的城市,看不到的风景,和遇不到的人,听听歌曲,看看诗词,聊以慰藉吧!
但是越发长大才越发明白,原来歌里唱的,文章中写的,都还是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脚,自己的心,才能感受最真实的世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抵如此。
就比如成都,赵雷歌里的那座阴雨的小城,其实并不能够概括有着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
离家时有人说起“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我去了成都之后有了更深的体会。美丽的成都姑娘,色香味俱全的川菜,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成都这座城市,实在是太过安逸,容易让年轻人丧失斗志。
据说,成都人每天的生活可能是这么度过的:从市中心的房子醒来,早上去茶馆喝茶打牌,中午饿了随便找家店,就能吃到最正宗的火锅冒菜,下午就去锦里、宽窄巷子逛逛,一直逛到晚上华灯亮起,月上柳梢。
成都人的生活可以有多么悠闲呢?著名的方所书店,走出广州后,把第一家分店开在成都。就像设计师方幼坚所言:方所不仅仅是一个书店,而是为了成都人的生活而设计的休闲空间。方所在太古里的地下,8米的挑高,37根造型迥异的立柱,铺满行星轨迹的地面,“方所”大笔一挥画出的似乎就是魔法世界的星辰大海。与其说是一家书店,不如把它看作一种装进文艺里的生活。
杜甫写过一句形容成都的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个城能被锦字形容,于是,就好像能从诗里嗅到的草木清香和白露沾花的景色,都能从那座城里慢慢欣赏到了。
《成都赋》的作者何开四在文章中这样写:“太白游,有蜀道之绝唱,少陵去,留草堂之华章。清竹素笺,薛涛望江低吟;峨冠博带,东坡凭栏高唱……时实平和,无冬之霜雪夏之骄阳;民非刁蛮,有汉之文翁明之升庵。沐春风醉锦江碧,轻车骑看芙蓉艳。青城寻幽,古刹问禅,大佛览胜,眉州访贤。”一篇赋洋洋洒洒,落落大方,将这座远远地坐落在大陆西南,拥在群山之中的城市,写成了一朵安宁的芙蓉花,静静地绽放。
成都往北能到兰州,西则至拉萨,在若尔盖草原上,远远的看,好像能看到西藏的风雪,和兰州的风尘。
我想有天我终将能去到南京,看看山阴路的街景;也将会去西湖,骑车过长堤;还有低苦艾唱过的兰州,亲眼看看张玮玮笔下的白银饭店,以及苏阳生长的银川。
许多人以为民谣听的是情怀,是生活,但我认为更多的人喜欢它,是因为感觉歌词写的是自己的故事,唱的是自己的情感,而想的那个人永远是最心疼的那个人。就像网易云音乐《成都》下面热评中写到的,“每个人都有个心里的成都”。
希望读到这篇随笔的你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也希望我们大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再囿于歌诗。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注:逸清,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四学生 岐黄门生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