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宋庆法 于 2018-5-21 14:50 编辑
近几年的经济潮汐,有些企业经不住洗礼,被冲刷的难以自保,出于无奈,不得不把主人翁推向社会谋职。在岗,是一把好手;下岗,无用武之地。企业失去了磁性,工人们一时六神无主散了架,企业这棵大树倒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自谋职业的路途上,像无头苍蝇,东一榔头西一耙子,能找到个适合的岗位,不知要碰到多少钉子。 他们踟蹰于海岸边,蓦然看见了一艘航船的桅杆,希望正在朝向他们驶来。这艘船叫“金茂”号职业培训学校。 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这所学校,学生“少长咸宜”,主要学习中西式糕点,风味小吃及厨艺。再就业路上,只要有顺风车,谁也不指望救命稻草。“金茂”又像一双手,搀扶着成年人站立行走。 学校的张玉娥老师就是一位牵手人。她30岁左右年纪,高挑身材,清秀的脸上架一副金丝眼镜,说话快言快语,做事井井有条。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任谁猜想,都不会与擅长面食、凉菜、肴菜的制作联系在一起。她辉煌的业绩是,代表金茂学校参加一些全国性的面食大赛,曾获北京首届面食大赛亚军,山西美食文化节大赛金奖! 下岗职工人人都面临着家庭断炊危机,一心要尽快掌握一门手艺,用稳定收入作为家庭生活的支撑,但对于学习哪种手艺,茫然不知所措,犹如老虎啃天,无处下口。 张玉娥老师依心理学的角度,猜透了他们的心思。从填报登记表开始,她根据各人具体情况不同,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大家甄别挑选。 有个叫学员王爱芹,她在城区买了房子,为的是好照顾孩子上学,下岗后失去了经济来源,做点什么才能保障家庭开销呢?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张玉娥老师建议她学习中式面点,在校时间短暂,理论要领也掌握了不少,唯一缺乏的是实践。学时很快结束了,按说张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以不管任何“闲事”。对于学员下一步的路怎样走,她费尽了心思,要“扶上马,送一程”。当王爱芹从电话中得知,张老师为她考察了一处经营场所,把感激的泪摁在眼眶里,在雪宫小学附近开了一家快餐店,店名就叫“园丁快餐”。 着落了这一件事,既解决了她的就业,还能够照顾孩子上学两不误。如今生意红红火火,累是累了点,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金茂学校,也是对张玉娥老师最好的赞美。 还有一些年龄大的学员,认为“四十五十不学艺”,一是学不会,二是学会了也派不上用场,对再就业学习很消极。张玉娥耐心开导他们:“艺不压身,虽然年龄大点,这都不是关键,学好了可以不创业,打工做技术能手,不也照样减轻家庭的负担?” 学员们听她说得在理,哪一个还敢懈怠?她的心愿就是,把学生教会了,就是对社会尽了一份责任。 张玉娥老师为了学员的事情,常常在城乡之间奔波。同事们都说她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只要是学员的事情没有办完,起五更睡半夜从无怨言。许多时候,走在半路上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找家餐馆将就着填填肚子,刚一进门,老板急忙撂下手中活计,恭敬地喊一声:“张老师好。” 细想一番,这老板原来是她教过的学员,靠着学成的技艺,在齐都花园市场开起了饭店。教过他的老师光临,激动之情胜于言表。就是那些火烧铺、羊肉汤、狗肉馆,不经意间走进去,说不定哪个旮旯里会有人喊“张老师好”,老师和学员之间建立起的深情厚谊,足够回味一辈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短短几年间,张玉娥培训过的中式面点学员已达2000余人,她不光在学校里教,还把课堂搬到各个乡镇,皇城、齐都、敬仲、金山、朱台、齐陵、凤凰,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她郎朗的教学声。 今年小满季节,张玉娥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她去凤凰镇田旺村采摘樱桃,这人曾经是金茂学校学员,自家园内樱桃熟了,马上想到了他的张老师,一定要请她来品尝品尝。 学员的盛情,是对老师的最大信赖。人们常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美术家朱宣咸以芭蕉入题的一幅画作,名字叫《红樱桃映绿芭蕉》,选择了视觉感官最强的红樱桃、绿芭蕉,画面表现非常直白,毫无半点拖泥带水,两片绿蕉叶从左上到右下横贯而出,画中红、绿两个颜色体现出一种时态: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 张玉娥这颗“红樱桃”,用她的真情,铺展了一条再就业路上的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