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8-6-20 10:23 编辑
(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宋】 高鼎《村居》
幼年时,我们那些总角之交们,都喜欢放风筝,因为制作风筝并不复杂。用长柄铁勺盛上面和水,搅成薄薄的面糊,在炉火上加热,做成浆糊,然后用旧竹帘上细长地竹签,截成三根,两长一短,用线或细丝绑成“工”字形,再用裁好的花纸,用浆糊粘在“工”字上,再在“工”字下端面用细长地纸条,粘上两条尾巴,做一个拴线的扣,一个简易的”人”风筝就做成了。放风筝的线,就是供销社里的白腊线,买上一团缠在能滑动的小圆轮上就行了。 那时放风筝是讲究时间的,大约在清明节前,因为这个时候是刮南风,飞起来的风筝,刚好放飞在村庄的上空,几个小玩伴在放学后,相约来到风大的山岭上,一手牵风筝,一手放线,逆风跑起来,用风把风筝托起来,再慢慢的放线,一个风筝就冉冉地升在了天空中。这时是最快乐的,同伴快乐、我更快乐,天空中有了五颜六色的风筝,那“人”字风筝极象一个小人,还有五个角形的风筝,八卦形的风筝、鸟兽形的风筝,这些风筝的制作工艺复杂,我们这些孩童是做不了的,只有村里的老艺人才能做,并且所用的线,也是粗线,价格也挺贵,我们这些穷家的孩子是不敢奢望的,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羡慕着,但我们的小风筝,也给我们带来了幼年时的快乐,至今想起来,还是那样的自豪、得意,因为那是我们自己做的风筝,那是飞向蓝天的鹰,是放飞的思绪,是飞向蓝天的使者。
(二)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清]曹雪芹 《红楼梦》中诗句
放风筝是有要领的,放线要慢,遇到风大时,必须多放一点线,否则,很强的风会把线挣断的,这时也是来不及收线的,若收线,风筝也会断线,只能在风弱时,慢慢并小心翼翼地收回。收回时,风筝上的那两条尾巴,已被风搓的剩下很短的两截了,若不及时收回,也会失去平衡,断线失控的,风筝上的两条尾巴,是起平衡作用的。 放风筝怕断线,一旦断了线,就会落在村里,若是落在邻居的家里,这是很忌讳的,是会意味着该家要死人的,特别是家里有久病的人,遇到此事是要招骂的,甚至要引起邻里纠纷。所以有些家长是反对放风筝的。既然反对,那么我们就偷着放,跑的远远的地方,让家长看不到,但是却增加了危险系数,有这样的一对哥俩,在远处的山上放飞时,就不小心掉下了几米高的悬崖,刚巧下面是新犁过的松软农田,并且落在一个土堆上,只是受了一点轻伤,真是万幸。 来到张店的这些年,有时我也会到博物馆广场,那里放风筝的、卖风筝的挺多的,都变了样式,多数是虫鸟造型,如鱼的、蝴蝶的、雄鹰的、和平鸽的,有大有小,价格也不一,有几元钱的,也有几十元钱的,做工质地都很好,都是丝质的或者是绢质的,风筝的骨骼,也是一体的,有轻金属的、有塑料的,很经久耐用,买一只可用很久,并且也有了专用的放风筝的工具,有一个带滑轮的拐子,放起来可方便多了,这就是今天的富裕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从放风筝上都可以体现出来。特别是双休日的城市天空上被风筝装点地绚丽多姿,成为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户外活动,成为陶冶心情、增添童趣、老少咸宜的健身活动。那些风筝逍遥在空中,惊奇地看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了城市上空一串串跳荡地五彩音符、幸福生活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