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闹秋播
高青 郑书元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数百年的小麦播种农谚,流传至今。
秋分季节,正值小麦播种季节,人们在收获一个金秋的同时,播下来年的希望,期待一个丰收之年,闹秋播也由此拉开序幕。
家乡是小麦的产区,祖辈人有着种植小麦的历史。小麦是秋播作物的主题。馒头的成分是小麦面粉,馒头是城乡人饭桌上的主食,馒头只所以可口好吃,富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其根本因素在于它的生长期长。小麦从播种到收割,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生长期,经过短暂的深秋,再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然后生长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季,最后在夏季的芒种时节收割。小麦一生要经过播种、生根、发芽、出苗、分蘖、返青、拔节、抽穗、扬花、成粒、灌浆直到成熟。秋种一粒粟,来夏结数籽。这就是小麦生长的全部过程。
受地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在变暖,小麦的播种最佳期是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到十日,这个期间的气温最适宜小麦播种。小麦播种期也就是在秋分到寒露这段时间。小麦过早播种会造成分蘖过多,苗期生长过旺,提前拔节,不利于来年春天返青,造成减产。小麦播种过晚,这时气温偏低,不利于它的出苗和分蘖,冬季形成弱苗,直接影响来年麦收的产量而造成减产。
今年秋天,庄稼收获后地墒还好,却不到小麦播种期。播种期来临,天旱不雨,为小麦适时播种带来不利,人们还是按时闹秋播了。秋旱农家播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担忧和等待等待一场秋雨降临。人们做梦也不曾想到,在寒露来临之际,天宫普降秋雨,似乎一夜之间,麦苗齐刷刷露出地面,人们脸上绽放出喜悦与欢愉,人们祈雨的愿望实现了。
回顾过去的秋种,那才叫闹秋播。那时庄稼收获后,人们便开始准备小麦播种了。小麦播种开始后,人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家里公鸡每天清晨啼鸣声,似乎比平时早了,白昼感觉是那么短。大人忙地里的,老年人忙家里场里的,那些放农忙假的小孩子们,家长也不让他们在被窝里睡懒觉,早早地被家人叫起来帮助家里干活。当时的秋播还是传统的劳作模式,播种前的事不少的,人力往地里运农家肥,每逢秋旱还要水浇造墒,才能保证苗全苗旺。
土地承包后,形成了一户一家的土地经营格局,大集体养的牲畜让有钱的人家杠去了。我家经济条件不好,上有老下有小,当时就我民师每月几十元的补助收入,根本无钱去和村里有钱人去竞争。第一年秋种我们是用人力,掘锨镐刨把地弄一遍,才种上了小麦。秋播后我们受尽了皮肉之苦,现在回忆起来就像一次生命的坎坷磨砺。
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秋播,我们借钱从牲口市场买了一头老残牛,与邻居家的牲口合伙秋收秋种,省去了不少人力物力,提高了秋收秋种进度和质量,缩短了秋播的时间。中秋时节,闹播的现场,人欢马叫,牲口埋头拉犁一犁地,个个就像个拉纤的纤夫,要是一怠慢就会挨犁把式的呵斥和鞭抽,牲畜默默无闻奉献出它们的所有气力,每天的草料加一些小麦麸皮就是对闹秋播的牲畜一点奖赏罢了。
此时的秋播,你要来到闹秋播的地里,机械化秋播取代了过去的畜力,那些曾经为秋播默默付出的牲口早已经下岗了。秋播的记忆,秋播的变迁,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路程,让勤劳的农家人引以自豪和骄傲。土地确权领证已进入尾声,土地流转已经拉开序幕。迈进富裕的小康社会即将实现,现代化的乡村会更美丽。
2018.1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