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让我记住了1980年这一天
周村 李孔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文人顾宪成的一副对联。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何况现代的我呢?
我爱读书看报,它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读报,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养,锻炼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新华日报》不仅给了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了我机会,我对它情有独钟。
1980年6月初,我是单位业务员,和司机周敏到南京购买江淮牌140型汽车配件,住进了长江大桥附近的的“大桥宾馆”。
四号那天旭日东升,阳光灿烂。我俩20多岁年轻气盛,互不服气,竟比赛看谁跑得快,直到累得我们都坐在马路牙上,大口喘息也未分辨出胜负。
我心情愉悦,业务也办的顺利。喜爱书报的我,在鼓楼广场的壁报栏停住了脚步。当我看到华主席视察苏州的新闻时,不禁脱口而出:“哈哈哈,我们要见到华主席了。
“啥?”他没有听明白。
“我们要见华主席了!”我加重语气了又说了一遍。
周敏笑着说:“唉,你有病了?华主席是你想见,就能见?真是异想天开,”他一脸嘲笑。
是啊,自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华主席成了英明领袖,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他大权在握,处于最高领导地位,我们一介草民,相见谈何容易。我只好把他拉过来,指着报纸说:“你看看,这是异想天开吗?华主席都到苏州视察了,能不来南京吗?能不视察南京长江大桥吗?”
他摇着头,“视察苏州,就一定来南京吗?”
我坚持着:“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六朝国都,又有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华主席一定来。”
他一脸不相信,“你真能抬杠,你是神仙吗?”
“我当然不是神仙,但我预感,这次我们一定能见到华主席!”
他仍不服气,继续坚持他的观点。“我不听你胡说了,咱们快走吧!”他用力拉我的胳膊。
这时,冥冥之中仿佛一种声音在说:“不能走!”我说:“俺们再坚持一分钟!”就在我俩拉扯中,一辆洒水车开来了,随后鼓楼广场就戒严了。
华主席乘坐的敞篷轿车徐徐地开来,他神采奕奕,微笑着,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只见华主席高大魁梧,精神饱满,我俩离华主席的轿车很近,连他脸上的老年斑都看的一清二楚,他比画像显得稍瘦些。
第二辆轿车上有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等领导人,我们睁大眼睛,生怕漏掉什么,车队渐行渐远,我们的心情还浸泡在激动之中。
“走吧,”我拉着还没有回过神的周敏,看着他意欲未禁的样子,我笑着说:“还没有过瘾吧,咱迅速往回赶,待华主席视察长江大桥返回时,看看能否再见上。”这次他不争执了,我们在“大桥宾馆”附近稍等片刻,车队就开来了,我们恋恋不舍,望着华主席的车队渐渐远去。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南京我们能见到华主席,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个缘分,更是爱读书看报给我的回报。为了记住这难忘的时刻,我俩人特意在南京长江大桥、梅园纪念馆等处合影留念。
事后得知这是华主席最后一次以总理的身份访问日本等国,更感珍惜宝贵。 是读书看报给我打开了窗户,是《新华日报》的新闻让我们见到了华主席,它使我的这一天变得丰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