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770|回复: 4

杜甫《忆昔》诗, 佐证了周村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14: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涛声依旧也 于 2019-1-11 14:44 编辑

                                                                                           杜甫《忆昔》诗
                                                               佐证了周村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

                                                                       周村李孔涛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出现过令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开元盛世”。 反映此盛世的莫过于杜甫的名作《忆昔》,该诗为两首,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写出了对唐肃宗、唐玄宗两朝旧事的回忆。第一首写的是安史乱后唐朝的混乱情况;第二首以充满羡慕之情回叙了当年开元盛世时期全国的经济繁荣和太平景象,唐室中兴,使盛世得以重现。因第一首与本主题目无关,不讲了。第二首前十二句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杜甫的这首诗,语言平实,切近民意,情文并茂,通俗易懂,讲开元盛世的全景状况,道唐代鼎盛时期的文化奥秘。“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讲的是藏富于民,万家殷实。而且道出有机米粟流脂泛白,“九州道路无射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说的是社会安定、和谐,平安大道、平安处处皆是,人们离乡远行不需劳筋费神,总有祥和的阳光相伴。“齐纨鲁缟车班班,与男耕女桑不相失,”讲的是齐鲁大地农耕社会城乡俱丰乐。“天下朋友皆胶漆,”是说人情和美、民风淳厚,世道人心有端然的气象。由此引发了身处盛世的诗人自觉的国家意识,他便以高度概括的诗句赞美唐王朝天下大治的局面。这条最重要。所谓政通人和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最后一句,“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说出了开元盛世之盛的原因。如果说前面描绘是感性认识,那么下面写朝廷政治就是诗人的理性认识了。天赐良机,百余年没灾变,再加上政策法规的长效、稳定,以及政治权力对民间社会之少干预与侵扰。     
      话归正题,还是重点赏析“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这二句:杜甫诗圣当之无愧,把历史活灵活现搬到了我们的面前。如此生动,鲜明,形象,我为他点赞叫好。杜甫肯定有过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若不是亲眼看到,诗人能有如实的描写吗?写山东於陵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齐纨鲁缟:山东於陵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周村古称於陵,有数千年地历史。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齐文化的发源地。从古到今,“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家家闻机声,户户织绸段。”在周村一带耳详能熟。据《汉•地理志》:齐俗靡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师古曰:“冰谓布帛之细,色鲜洁如冰也。纨,素也。”《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韵会》:“缟,缯精白才,......尤为轻细,故曰鲁缟。”《后汉书》:桓帝时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道。{1}《吴越春秋》:“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后汉书.西域传》:“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其意义。公元166年东汉汉桓帝时期,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汉朝对外交易更频繁,汉朝的对外影响力也增大了。
       於陵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几千年的蕴藉,也在这座古城里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在《初食笋呈座中》写到於陵:“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由此可见,当年的於陵{周村}何等繁荣昌盛。 他说嫩箨香苞初出林,这个“箨”就是竹笋,就好像刚从竹林里挖出来一样,那么新鲜,但是在於陵论价,可以比得上黄金贵重。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是不产那种竹子的,也没有那么好吃的竹笋。皇都陆海应无数,到皇宫里边吃这个东西,应该很多吧,我在这里都能吃上了,那皇宫里便肯定能吃上,作者一个反问,忍剪凌云一寸心,就说这个竹笋长大了,可以凌云的,高耸入云的,人们怎么吃这个东西,你怎么忍心把这个东西,可以凌云的一寸之心把它斩断了,当了食物吃了呢?这是李商隐的诗。
       看这首诗,还有另外的理解,就是说,在唐朝的时候,於陵城也很发达了。假如不发达的话,就没有那么多商人来往,它不可能从遥远的南方,把这么鲜嫩的竹笋带到这个地方来,所以说当代专家考证,於陵就是丝绸之路的源头,过去有一个定论的东西,说是丝绸之路,东起长安城,西可能到罗马帝国,但是现在专家考证,丝绸之路的源头不一定是在长安,它还要往东延伸,因为长安城不产丝绸,长安人不种桑,不养蚕,最早生产丝绸的春秋时候的齐国,也就是说,春秋,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到汉朝有了丝绸之路,这个时候,真正能够盛产丝绸的,是齐国於陵这一带。所以,於陵才是丝绸之路的源头。按照现代史家的考证,丝绸之路的源头就在於陵,它不仅仅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源头,把我们的丝绸运到洛阳去,运到长安去,再运到阿拉伯这些国家,再运到西方的罗马这一带,它甚至还可以把自己的丝绸,往东运到烟台一带,从这里可以往海上做贸易,它也可以运到福建这一带的海运码头。
      我们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的罗马皇帝,他身上穿的那些丝绸是不是从我们於陵运过去的?有可能。古罗马称中国叫“赛里斯”,就是有一个斯字,他也称我们是“丝国”,就是“丝绸之国”,正因为於陵商业文化的发达促成了旱码头的诞生,这个旱码头大家都知道就是现在淄博市的周村,至今的“丝市街”仍生生有息。
      美哉,壮哉,周村-古丝绸之路的源头。

备注:{1}《后汉书》
靡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í chǐ ,是指奢侈浪费。
缯,读音有zēng、zèng。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缯(1)缯zēng(2)(形声。从糸(mì),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3)缯,帛也。―《说文》杂帛曰缯。―《三苍》赤绨缘缯。―《汉书•匈奴传》。
箨tuò :竹笋外层一片一片地皮、笋壳。
发表于 2019-1-12 04: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村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有“旱码头”之称。本文的考证更佐证了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17: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周村,觅春光,先觉蚕蛹香,又见丝织俏姑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19-1-12 17:09
到周村,觅春光,先觉蚕蛹香,又见丝织俏姑娘。

美哉,壮哉,周村-古丝绸之路的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淄水金山黄丰年 发表于 2019-1-12 04:00
周村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有“旱码头”之称。本文的考证更佐证了这一点。

黄老师,知音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