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宋钱串子 桓台 张连勋
春日的暖阳,透过落地的玻璃窗,射进我的书房,照在那串在案头的北宋钱串子上,钱串子散发出幽幽的青铜香,我当它如珠如玉,总是爱不释手。
十几年前,在春天的一个周日上午,我漫步在老城区大集的文化摊位旁。忽然,一串古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蹲下身,仔细看着这钱串上的古钱,每一枚都敦郭肉厚,铸造精良,字口清淅,十分规整。卖家是位七旬老者,我询问价格,还价成交,这串北宋的古钱,就收入了我的囊中。
自此,这串北宋的钱串子,就常伴于我身旁,成了我手中时常把玩之物,引得孙子孙女也时不时地,“抢夺”去玩耍一阵子,并且针对这些北宋古钱,问这问那,“大观通宝”是哪个皇帝的钱啊,这钱当时能买几个小猪佩奇,等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我不得不用心地查找有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知识去应对他们,免得回答不准确,贻害子孙。
这北宋钱串子上,有三十六枚古钱。经我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铸币业极为发达的时期,不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北宋古钱铸工精良,书法优美,艺术价值很高,钱文真、草、隶、篆、行各体兼备,且多出自帝王和书法名家之手。如宋太宗铸有“太平通宝”、“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至道和淳化钱均为太宗御书,是最早的御书钱。宋神宗铸有“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宋徽宗先后铸钱十一种,其中“大观通宝”最为有名。宋徽宗所铸的钱钱文多出其手,文字挺拔秀美、铸工绝佳,为宋钱之冠。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其铸量、种类、版别之多,居历朝之首。按其形制、版式及书体分类,可以大致分计为国号钱、年号钱、御书钱、对子钱等。
我特别喜欢御书钱。北宋皇帝一般都精通书画,擅长书法,在钱币铸造上书法艺术的运用达到鼎盛时代。淳化年间,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宝”钱文,首创了皇帝为钱币题字的先例。以后又有不少钱文是皇帝御书,其中最使人叫绝的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他书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钱文,铁画银钩,劲瘦飘逸,令人叫绝。北宋钱币极具特色,可谓承前启后,在中国钱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自太祖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赵宋王朝到“靖康之变”金人南侵破都,徽、钦二帝被掳,北宋亡,历时167年。
这一串北宋古钱,它常常放在我的案头和枕边,有时外出,也时常装在我的包里,让它与我同行,这可能叫做“玩钱人”痴迷的喜欢吧。它使我看到了北宋的历史真貌,加上内中配有代表着高水准文化艺术的画面,钱面文采书体、文字结构、笔画肥瘦、轮廓、方穿、厚薄、重量及铜色等等。品种之多、质量之精、书法之美都属空前绝后。它会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带来一种神奇美妙的艺术享受。
古钱本是青铜铸造,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物以稀为贵,如今存世量有限,很多精品古钱,只能在博物馆和大藏家手里才得见。它历尽千年之沧桑,深埋于泥土中,汲大地之灵气,出土后红铜绿锈,以娇美的身姿温润呈现,是任何物品所不能及。拥有一串古钱的陪伴,或把玩或赏读或回味,历史、艺术、文化、铸造、冶铜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又温温而雅的知识,它充盈了历史文化的缺失,润养着思维,陶冶着情操,使我的心境,也始终象春天阳光那般明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