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赵正祥 于 2019-3-22 15:33 编辑
话说“灸艾图”
周村 赵正祥
在网上偶遇《灸艾图》,画中情节吸引了我的眼球……
《灸艾图》是北宋画家李唐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风俗人物画,描绘走方郎中(即“村医”)为贫苦百姓医治疾病的情形,因此又称(村医图>。画面正中是聚集在一起的六个人物,作者用清淡的笔墨描绘了特定的场景:远处一座小木桥架在清清的溪水上,一排村舍的土墙说明农村村头的一角,两株粗壮荫翳的大树占据了几乎一半画面,树根附近有几块石头和几丛花草。这是农村景象的生动写照,给人一种静谧、安宁、朴实无华的感受,仿佛事情发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时间和司空见惯的地点,一切都是真实的。这种平静和紧张的治疗情节有着鲜明对比。
树荫下,病人正经受着一场痛苦的折磨,他袒露着上身,双臂被老农妇和一个少年紧紧地抓着,身边另一少年牢牢地按住了他的身子,他双目圆瞪、张着大嘴,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一条伸出的腿也被人死死踩住,这时的他,只能听凭背上的疮伤被艾火熏灼。那绷紧的肌肉、散乱的衣服、紧皱的眉头,说明这痛苦已达到了极点。
老农妇手拽脚踩地协助着医生,脸上显露着对病人深情的怜悯和愁苦神色,衣着上的补丁和瘦削的面庞说明她的生活是贫困的。两个少年对病人的叫喊和医生的“狠手”难以经受,一个把脸隐到老妇背后,一个眯着一只眼,像是既不敢看又关心治疗过程。
医生的形象一望而知是一个走村串巷卖药为生的穷郎中。行医生涯的风风雨雨使他脊背变驼了,衣衫破旧,但职业素养从他聚精会神为病人灸艾的表情上流露无遗。他手中不停地操作着,嘴里还喃喃作语,似乎说些安慰的话。医生身后,一个小学徒正守着行医的家什,手里捧着一大帖膏药,向上呵着湿气,准备灸艾一完便贴到病人的疮口上去。
我今天不是要说这副画的艺术性如何如何,我感兴趣的是画中讲术的故事,千百年来贫穷人家确医少药,为了省钱只能找这种野郎中治病,为了保命,求神弄鬼,因此丢掉了性命。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国家医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保政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做到了应保尽保,现在不但城市职工有医保,城镇居民也有医保,农村的农民也将并到居民医保当中去,并设立了大病报销政策和慢性病门诊报销政策,使人人看得起病,治得起病,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使我们在奔向小康的大道上感到同此凉热!
———— 赏画有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