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935|回复: 12

稀罕钱的老父亲(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6 17: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晴儿麦田晴朗 于 2021-1-17 16:28 编辑

稀罕钱的老父亲
张店  钟耕发

在外地工作的我,回到老家,吃饭时问起常用的几个小拼盘哪去了。父亲不无得意地说:“有个人来收古董,看中那两个碟子了,价钱还中,我就卖了,你猜猜一个能卖多少钱?”我心里一惊:提醒过父亲不要卖的,怎么卖了呢?!转念一想,既成事实,就哄他高兴吧。于是,故意往低了说:“一个能卖二十块钱?”“五十呢!”父亲高兴地说道,“两个卖了一百块,剩下一个带锔子的人家没要。”这拼盘应该是古董,陶瓷的,或许是青花瓷,有精美的蓝色花图案,两端带弧,五个(也或许六个)小拼盘正好拼成一个圆,放在一个大托盘里。应该是祖上或大户人家宴席上用的餐具,很精致,很有特色,从父亲小时候沿用下来,估计已有上百年历史。

家里还有一张黑漆大床,很厚重,材质很好;两个石墩,鼓型,有雕刻,中空,应该是廊柱的墩子,也陆续被父亲卖给找上门的“行家”了。

我知道,是父亲稀罕钱。这里的“稀罕”,是喜欢、珍爱、拿着当宝贝、不舍得动用的意思。

其实,父亲并不缺钱花。父亲是穷怕了。

1930年出生的父亲,经历过两个大贱年,对饥饿留下刻骨的记忆。作为贫农家庭,早些年的日子十分困苦。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劳力少,辛苦一年下来,年底生产队里分粮食,我家总是倒找----不但分不到粮食,还要欠着队里的。家里养着猪、鸡、鸭、鹅、兔子,都是为了换钱的。那时,父母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为了养家糊口,父亲用手推车跑出几十里地去收秫秸(高粱秸),再推十几里路到城里的大集上去卖,赚取微薄的差价。一推就是好几年。即便上了年纪也闲不住,开过小卖部,烙过炊饼,卖过豆腐,全为生计。

后来,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儿女长大,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宽裕。儿女挣了钱,逢年过节、过生日时就会孝敬父母一些钱物。给钱时,母亲知道父亲稀罕钱,大都是让我们把钱给到父亲手里。父亲接过钱,脸上洋溢着喜色,慢慢地、认真地数了又数,然后小心地收起来,过后再偷偷地藏起来----甚至连母亲都不知道藏在哪里!有时母亲故意逗父亲:“给我一半!”父亲先是不舍地说:“你要钱干啥?买这买那的都是我去办。”继而很不情愿地抽出一张给母亲。“再给我一张!”父亲便笑着又递给母亲一张。每当此时,儿女是欣慰的。

父亲稀罕钱,总是攒着,不舍得花,攒到几千块,就很有成就感、自豪感,感觉自己成了有钱人。有时晚上悄悄地拿出来,数上两遍,包裹严实,再藏好。有时给他钱不要,说:“我有啊,还有好几千呢!”我不信,父亲就翻出他的存款让我看—一般是装在牛皮纸信封或者红包里,外面套一个塑料袋。“那就少给你点儿吧”,我递上二三百元,父亲也便收下了。

父亲尤其喜欢新钱----那种崭新的钞票,不论面值是百元的、五十的、二十的,还是十块的、五块的。看那稀罕劲儿,好像一张顶两张用似的!有时父亲会悄悄地地对我们透漏秘密:“我有一些钱,崭新崭新的,号码还是连着的呢!我没舍得花,一直留着呢!”

好几年里,我们儿女都是尽量去银行换了新钱给父亲。后来知道父亲不舍得花新钱,便故意给那些半新不旧的了。即便如此,节俭惯了的父母,把钱多数都留了起来,一般到了年底,便又三千五千地回给我们,儿女不要,父母便说:那就去给俺存起来吧,反正用不着。话虽这么说,可他们从不过问自己的“存款”,就像压根儿没有那回事!他们的本心,实则是变相地还回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久而久之,我们便不再满足于给了父母多少钱,更多的则是经常把吃穿用度的买回家去。

父母极节俭。贫穷时不得不节衣缩食,宽裕后依然十分俭省。勤俭,是他们的禀赋,也是一辈子养成的习惯,深入骨髓。儿女回老家时,查看食物,经常发现水果烂开了、饭菜发霉了、某种营养品过期了,要扔掉倒掉时,老父亲总是不依,说:“别瞎了,拾掇拾掇能吃啊!”以后我们干脆不跟他说了,偷偷就处理掉。其实父亲吃过好几次苦头,因为不舍得扔掉,吃了变质的食物,导致食物中毒,还住过几次院呢!住院时,老父亲自己也懊悔,可过不了多久,依然如故。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存下几个钱,以备不时之需。父母一辈子精打细算。我们劝导,别太俭省了,他们口头上应着,我行我素。父亲常说:“桑净蚕不老----竖了箔。”意思是,如果养蚕,桑叶没有了,蚕还没有作茧,那怎么办?只好把盛蚕的箔竖了,也就是把蚕倒掉。父母是在为年老多病的花销作储备呢!每次生病住院,父亲总是说:“这次住院,使俺的钱就行啊。”儿女们不依,个个主动出钱出力,凑起来的钱,往往用不了,出院结余的要么交到父母手里,要么就给父母存起来。我给父母专门开立了存折,多年下来,余额有九万多元,后来老家翻盖新房时派上了用场。

父母的晚年是幸福的。七个儿女先后成家立业,母慈子孝,儿孙绕膝,生活宽裕,衣食无忧。父母还如愿去看了北京天安门,到威海看了大海,登上了泰山。

多想让父母长命百岁,多过些小康富足的日子,可是二老还是先后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2年母亲突发心梗,骤然离世,终年79岁。2018年父亲溘然长逝,寿享89岁。
发表于 2021-1-17 08: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实感,格外感人,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节俭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0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微之处现亲情,忠孝节俭好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2:2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21-1-17 08:41
真情实感,格外感人,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节俭之风。

勤能补拙,俭以养德,张老师说得是啊,我们应该传承父辈的勤俭美德,尽管生活已然小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2:2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街北平 发表于 2021-1-17 09:15
细微之处现亲情,忠孝节俭好家风。

父母故去,思念就在那些流逝的日子里,就在一件一件的事情里。谢谢韩老师关注留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8 09: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钟老师的文字,读着就是亲切、温暖,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伟大、父爱如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问好冬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9 03:2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勤俭节约是老一辈人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传统。钟老师的文章令我想起了我的父母过日子的情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8: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父亲的美德,继承父亲留下的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9: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节俭好家风,世代永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缘的荒草 发表于 2021-1-18 09:23
喜欢钟老师的文字,读着就是亲切、温暖,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伟大、父爱如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问好冬安!

多谢胡老师欣赏鼓励,向您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