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414|回复: 0

文无定法而得法——读到著名诗人巩本勇的一首短诗的感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0 1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无定法而得法
——读到著名诗人巩本勇的一首短诗的感想‍
       西木‍(甘肃)

      读到著名诗人巩本勇的诗歌《一位诗人,救活一首诗歌,养活整个世界》,使我想起两句话来:诗无达诂,文无定法,这已成为古今文学家公认的审美鉴赏观念和为文之道。 “达诂”即确切的训诂或解释,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诗无达诂”之句,实质上它是对诗歌及文艺的一种鉴赏观念。在对诗歌的欣赏中,由于诗意较为隐含,常常会“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加之鉴赏者的心理、情感、思想、文化修养因人而异,对同一首诗,常常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个意义上说,诗并不是不能解释,“诗无达诂”实际上首先肯定了诗歌必须靠解释或者训诂,才可以领略到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只是强调和肯定了对诗意诠释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二度分析思维。同样,“文无定法”也首先肯定了文章“有法”,而“无定法”,我想这是一种很高的文学修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文变因世情,法兴以时序,这已是历史证明了的事实,能“以无招胜有招”,那一定是很高的“武艺”,为文之道也是如此,只有那些精通于文法之家,才行文流水,游刃有余。而达到“文无定法”的境界,那一定要靠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博取众彩,纳其所长才可达到如此的成就。
       诗人巩本勇的诗风,显然受传统文学的滋养和熏陶很深。他生于齐鲁大地,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地域文化的侵染,他客座于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和管理事务,无不使他立足于“故乡泥土的芬芳”中,沿着“秋日红莲湖”,敬崇于“祖坟”延续的文化,写下一篇又一篇的优美诗篇。我读过他的许多诗篇,为此而感到意境的纯美和质朴,情感的真诚而炽烈,思想的深邃而开阔。但今天读到他的短诗《一位诗人,救活一首诗歌,养活整个世界》产生了不得不为他写几句的念头。
      这首诗,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他思维方法的运用上,成功借鉴了传统文学的技法。全诗四节,采取二步体吟诵型整齐式,诗体形式整齐,步韵流畅,给人以建筑美感。再看诗之结构,起承转合,相得益彰,前三节重在铺排引转,第四节却是诗之峰巅,情感的升华。第一节由“水滴”起兴,联想到种子的生命,再联想到人类的生存。水是一切生命必须的物质基础,诗人以水起兴,感悟生命,本身就有注重于诗歌的正源,下笔为要,切中实质的本领——这也是诗之总起。接下来诗人紧承开头,联想到比水滴大的小溪和河流,“养活一方水土”,在进一步肯定“水”是生命必须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已经赋予人性化的表达。这种柔软、单纯和自由的物质,具有了无限微妙而又完美的滋养力量,更有了完美的优雅和活力,我们无须于思考它存在的外力和炫耀,只就它纯粹的有效性和创造性的静,却给了诗人巨大的思考和讴歌,用语虽简而意蕴丰含。第三节却是联想到水的另一种存在形态“云彩”,其实,有“云彩”,才有了实质意义上的天空,有了浩淼如烟的宇宙。我们看到诗人的镜头已经拉向更开阔的意境,拉向宇宙世界间彼此关联着的生命场景,拉向一切超越于焦躁和失衡的美好场景。存在的自然即是行为的美好结果。至此我们有了这样的禅明,真的很难可贵。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收束,却联想起“诗人”与“诗歌”与这个世界的关联来,不能不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奇妙。“诗歌”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像宗教和哲学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维系与被维系,支持与被支持,信奉与被信奉,都是为着这个世界人类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利益,最终是为着人类的利益、好处和幸福而来。可是这个时代,谁又重视“一脉之颤”的文化效应,诗歌死了,而诗人不能死;诗人没死,就能救活诗歌;救活了诗歌,诗歌就能救活这个世界。这种近乎反效果的推理逻辑,无形中反应出诗人的社会担待和历史使命感,这也使这首诗有了归宿感,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整首诗意象跳跃转换了四次,而前三次始终围绕着生命必须的物质能源“水”来转换,不同的时空变化,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以生命的“奉献”意义为坐标主线,思考着生命的价值意义就是无偿的献出。也许这有些空泛和过于款大,诗人继而笔锋一转,第四节慎思了作为诗人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救活这个世界,救活这个世界行将死亡的灵魂。我们看到诗人的构思谋篇很有匠心,三维度的铺排,已经将“上善若水”的奉献品行诗意化和人格化,而如此铺排的目的却为了“人”性,尤其为了“诗人”的世界观的深思。为文之道,无法而得法,三维运思(几何学上叫三点定面的原理)的方法,它既是诗歌题材所需,夯实了诗歌要靠意象来建筑意境的基础,读来有事有物,不空不燥;又是诗歌特殊技法的体现,意象跳跃,形成一定的弹性空间,增强了诗歌的张力,调和了情律。而这种方法的运用,实际上在古今中外众多名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什么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只写“三笑”,为什么景阳冈打虎是“三打”,即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三打”。“三”的运用变数,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定位。“一打”“二打”也许“打”不尽兴,表现不足;“四打”“五打”自然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这就是文法,更是诗人的思维构思之法,在这首短诗里娴熟的运用,一方面足见诗人读法以求得要领,另一方面注意了在写法上的借鉴和运用。我们不管诗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而为之,但不能忽视的是诗人对传统文学的借鉴和运用,难能可贵。
      当然,这首诗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性的高远,也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在此不做赘述,当求与读者和诗人们进一步探讨。



附原诗:

一位诗人,救活一首诗歌,养活整个世界
            巩本勇
一粒水滴,救活一粒种子
这粒种子,养活一大家人

一条小溪,救活一条河流
这条河流,养活一方水土

一朵白云,救活一片彩虹
这片彩虹,养活整个天空

一位诗人,救活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养活整个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