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街北平 于 2021-5-25 15:52 编辑
走进淮安(二)
张店 大街北平
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
从春秋时期的邗沟开始,经过历代拓展、疏浚,全长近三千里的大运河成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域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
邗沟是淮安里运河(又称淮扬运河、漕渠)的古称,大运河开凿从疏通邗沟开始。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它的开通,连接了长江与淮河,成为重要的军事要道和黄金水道。“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明代诗人方尚祖的这句诗道尽了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繁忙景象。千载运河,连通南北,贯穿古今,承载了无数繁华盛景,续写了多少动人故事。
“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在三千里运河上,淮安的清江浦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清江浦位于京杭大运河中点位置,古黄河、里运河、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四水穿域,水路四通八达,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南北之孔道,漕运之襟喉”之称。北宋诗人秦少游《邗沟》诗中有生动的描述:“霜落邗沟积水请,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1959年,为了满足航运,国家对大运河进行了规划修整,通过裁弯取直,留在淮安城区“清江浦”一段运河,不再承担水运功能,成为了一条内城河,称之为里运河。近几年来,淮安市政府对里运河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以独特的运河文化和漕运历史为依托,建设成了四A级的“里运河生态文化长廊”。总长达13公里,囊括了清江大闸、御马头、清江浦楼、国师塔、运河博物馆、淮安名人馆、清江浦记忆馆等十多处景点。成为淮安市民最具人气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成了人们了解运河文化、漕运历史的实物载体。
所以到了淮安,里运河生态文化长廊是不能错过的打卡处。到了此,你才是真正走进了淮安,体味到淮安。
听说里运河生态文化长廊的夜景很美,临黄昏时我们去了景区。沿着运河,一路走去,太阳西下,运河两岸美不胜收。波波河水在落日中灿然闪烁,悠然的静静流淌,逶迤的穿过城区。河面上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横跨运河,有的似彩虹,有的是长廊,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充满现代气息。河岸宽阔的绿化带,古树参天,绿草碧地,鲜花盛开,蜂飞蝶舞。有垂钓者,几支鱼竿甩入水中,静等着鱼儿上钩,也许钓不上几条鱼,追求的是那份安逸和休闲。树荫下、草坪间有舞者翩翩起舞,陶醉在河畔绿荫之中,还有那散步的、健身的、打牌下棋的------。“运河三千里,最美清江浦。运河真是淮安的风水宝地呀。”这自然的风光、和谐的场面让我不禁感叹。一个城市有了水的滋润,就有灵气,就添秀气。
淮安夜色美,最是御码头。南船北马御码头,关梁日夜驶洪流。曾几何时,这里南来北往,船流车行,一派繁华。如今,虽然已不是航道船埠,却繁华依旧。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璀璨光华,麟波闪闪。运河两岸林立的高楼,被五颜六色霓虹灯装扮的色彩斑斓,像一座座巨大的花灯光彩灿灿。国师塔、清江浦楼灯火辉煌矗立岸边,倒映河中,晃动着身影,更加异样多姿。一艘艘古色古香的游船,红光绿色,就像是流动的彩灯,穿梭在河中。岸边的灯,河里的灯,倒映的灯,流动的灯交相辉映,光彩夺目,让人目不暇接。“南船北马会淮安,满市霓虹夜来灿。”“酒酣夜泊清江浦,月照高楼一曲歌。”夜晚的清江浦更是另一种美丽的画卷,古韵芳华,流光溢彩,妩媚了许多。
夜色下的里运河,随处可见的是吹萨克斯的人,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这成了古运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曲奏毕,也引得阵阵掌声。我想,如果这里多一些二胡、琵琶、古筝的旋律,是不是更加悠扬更有韵味?
伴随着满河灯火和悠扬的乐曲,我们依依不舍告别了清江浦。“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 镶嵌在运河岸边的这十个大字,红光闪烁,很远很远仍然依稀可见。
清江浦成为我走进淮安的一段难忘的记忆。
探访吴承恩故居
淮安是一个漂在水上的城市,又是我国南北分界处。水运发达,汇四方来客:南北分界,集南北文化。这特有的地域环境,使淮安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韩信、吴承恩、刘鹗、枚乘、关天培、梁红玉、沈坤、赛珍珠、王瑶卿、周信芳、陈白尘、谢铁骊等等。在中国历史像一颗颗明星,留下璀璨的光芒。
在淮安,我们留驻了三天,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游玩了里运河生态文化长廊、古淮河生态湿地公园、千年古镇河下镇和淮安府署,还有半天时间,尚可再去一个景点。取舍两难,经过反复斟酌,我们选择了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
《西游记》是我最爱看亦是在四大名著里看的最早的一本书。记得孩提时,小人书摊上,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就是《西游记》系列小画书,那时只要有点零钱,就会到小人书摊上看那些孙悟空的小画书,一本又一本,真是百看不厌。孙悟空72变、火眼金睛和跟头云的本领,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以说我人生里的第一个偶像就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时候,我们这些小伙伴们还常常为孙悟空厉害还是杨二郎厉害争论不休,吵吵嚷嚷的不知多少遍。之后,《西游记》改编成电视剧,这是一部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电视剧,至今只要电视台播放,仍看的兴趣盎然。
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河下古镇打铜巷12号。原故居毁于抗日战争期间,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及迎接全国首次《西游记》学术研讨会召开,淮安市政府在吴宅旧址复建了吴承恩故居。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分为四个院落,是一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有“吴承恩生平陈列室”、“吴承恩书房”、“玄装纪念堂”、“悟园”、“美猴王世家艺术馆”等景点和展室。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虽然博学多才,在科举考试中却屡遭挫折,直到中年后终补得一个岁贡生。晚年后才授任长兴县丞。由于性格耿直,看不得官场腐败,宦途困顿,辞官离任回到故里,闭门著书,终于完成宏篇巨著《西游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搜百代阙文,采千秋贵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故居大厅廊柱上的这幅楹联,高度概括了吴承恩的创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西游记》的历史价值、文学成就。“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先生短短数语,对《西游记》作出了最为精辟的概括。
科举的挫折、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让吴承恩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官场腐败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神魔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现实社会人的情感爱憎和理想寄托。吴承恩曾言道:“虽然奇书名为志怪,盖专不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作为淄博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他们的人生坦途是如此的相同,虽命运多舛却百折不回,一个写出了位列中国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一个创作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的《聊斋志异》。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电视剧《西游记》中这句歌词,或许是对吴承恩和《西游记》最贴切的诠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