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跟着孩子看中央十台的《幼虎探秘》,镜头里惊险环生,竟是在野生丛林里由大象拍摄而成。妈妈感叹:“啊——宝宝,爸爸哪天带咱俩也去非洲骑骑大象,那可真真是极好的!”孩子很鄙夷地看了我一眼:“这是印度的印度虎!和非洲是两个概念!妈妈,你放下手机,好好看书学习吧!”
放下手机,似当头一棒,好好反思。似乎人类已然进化成“低头族”生物了。倘若哪天离开手机,灵魂便无所寄居,坐立不安,无法静心做任何事情。
仿佛还在昨天,孩子扑到我怀里,推开我手里的手机可怜巴巴地要求“妈妈,放下手机,抱抱我吗!”而我依旧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着孩子的问题;孩子那幼小的心灵是不是感觉自己不如手机宝贝?慢慢的,孩子不再扑到我怀里,而是很淡然地看着爸爸妈妈回家各自抱着手机,自己打开电视默默地玩着玩具。
远离家乡,一年回家几次。每次也是忙着拍照发朋友圈,饭前拍,游玩拍……当自己玩得不亦乐忽,抬起头来,发现妈妈望着自己的隐隐写着落寞的眼神。
因为手机,多少次伤害了父母伤害了孩子?而我们真正又从手机从朋友圈里汲取了多少营养与亲情呢?手机里,各类的“心灵鸡汤”若雨后春笋彩撷不迭便瞬间老去;多少的长篇论著读能有一句两句值得商榷的经典;多少的P出来的帅哥美女让我们见面便大跌眼镜……可我们却依旧乐此不疲地抱着那小小的电子方块远离了——飘着墨香的书籍,透着豪情蜜意的语言交流,扯着筋连着骨的亲情?
四年的时光可以承载多少学问?看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不由得越发惭愧。这个马上升为五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流利地说出一战二战所有经典的战役,可以说出中国历代的帝王,可以很嘲讽地告诉对着孔雀“搔首弄姿”的妈妈说孔雀到了求偶的季节才喜欢开屏,可以很自信地在爸爸的指点下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而我,四年前不懂的知识至今仍然不懂,除了每天温习“宫廷剧”那鸡肋般的营养,早起抱着手机看不着调的网络新闻,晚上抱着手机昏昏欲睡——像我这样的妈妈,有何资格让孩子不玩电脑游戏“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妈妈,放下手机抱抱我!”多久了,孩子不再撒着娇扑到我的怀里;多久了,老爸老妈欲言又止地瞅着抱着手机傻笑的我……
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度”。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网络世界里,切断手机无疑是“饮鸩”之为;工作的时候需要它来作为工具,独处的时候需要它来作为陪伴;但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希望我们能放下手机,用语言来编织温暖;用纸质书籍来慰藉灵魂。希望,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看手机。孩子,妈妈扔掉手机,抱着宝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