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1362|回复: 10

仁义如泉石上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1 1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4-10-11 13:18 编辑

                                   一
    大约2300年前,孔子思想衣钵传人孟子,师承孔子嫡传孙子子思(一说是子思的弟子司徒牛)教诲,苦读三年,学业终成,辞别师傅,开始了自己的不远万里的文化苦旅。齐国作为当时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经是古代最繁华的大都市,孟子十分向往,并且把齐国作为传播自己“仁政”学说的第一站。在齐国传道授业几年后,又到了宋国;但是十年以后,再次来到齐国,从《孟子》中可以看到,齐国之行,对孟子及弟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临淄城郊的南王镇(现改名为金山镇)一个公泉饭店,长达数年我每天早上都去吃早点,但对“公泉”这一称谓并未在意。去年的某日,单位同事给了几张“公泉书院”的照片让我给他配上文字,我看后不觉莞尔,认为是很平常的景点照片,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就在微机文档里保存了下来。近日,整理文档,发现了这些照片,仔细探究了一下,发现照片里的“公泉书院”、“亚圣祠”等遗迹,印证了孟子来齐国的文化传播。

公泉书院

公泉书院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1: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4-10-11 13:16 编辑

                                   二
    历史是微缩的景观,很多记载已经不能找到其真实出处。但历史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放大,比如公泉峪这个小小角落,若以孟子的两次来齐讲学的时间为起点和终点,它就是孟子在齐国传道授业解惑的落脚点。这里依山傍水,离齐国的都城不远,应该是孟子日常居住兼讲学的地方。(据相关资料辛店城区内的仉行村也是孟子讲学的地方)孟子当年来到齐国,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弟子,在齐国先后居住几年,并且他母亲去世后,托灵柩回邹国安葬守孝三年后,仍返回齐国,继续传播自己的仁政主张。

    孟子第一次来齐国是齐威王主政,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人才济济,名满天下,并且学风很浓,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誉,“一鸣惊人”的成语典故就是出自齐威王当政时期。从当时看,孟子虽然受到了齐威王的礼遇,其政治主张并没有被采纳,应该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后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镒,都没有接受,就郁闷的离开了齐国。


    孟子第二次来齐国,是在齐宣王继位之后的事情了。当时的齐国学风更加开明,齐宣王给予孟子的礼遇更高,大夫卿的职位,大约相当于现今中国社科院院士一类的待遇。齐宣王当政时也有一则著名的成语“滥竽充数”。从这两则成语典故来看,齐国的学风已经有所转变,从吸引人才,渴望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鸣惊人”,复兴强盛,已经转变为人才过剩,良莠不齐的“鱼龙混杂”;在这样的奢靡的学风下,孟子也很难施展自己的“仁政”思想抱负。


    十年磨一剑,此时的孟子已经从青年步入中年,思维和学说更加具有魅力,并且天生具有滔滔辩才,曾经在稷下学宫与告子发生过激烈的论辩。告子在争论的结束时,用“食,色,性也”做结束语,似乎孟子的“四端”学说也没有驳倒他,两个人的论辩至今仍是学术争鸣的焦点,成为后世研究学习雄辩和诡辩的经典教材。告子何许人?史料已经不可考,一说是荀子的弟子,孟子和荀子,同为孔子的衣钵弟子,在继承先师思想学说的基础上,各有所创新,孟子倡导“性善论”,这种观点被今世广泛认同,《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性善论”的布道。而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学说根本对立,但其《劝学》等名篇,足可以与孟子的学说相媲美。两人的观点之争,史书也有记载,在此也不赘述。另一说是墨子的弟子,孟子与告子的争论,是流派学说的争鸣,足见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学风的浓烈。


    从这层意义上说,公泉峪千年不竭的石锅泉伴着孟子的开坛讲学,比空洞的形而上的争鸣要有意义的多。他不但在青山秀水的陶冶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性善论”的文化主张。而且也使公泉峪成为了孟子文化万里长征的重要驿站,齐文化和鲁文化的交汇点。



亚圣祠堂

亚圣祠堂

书院瞰景

书院瞰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4-10-11 13:28 编辑

                                  三
    一个小小的公泉峪,至今在中国地名中,名不见经传,但简陋不堪的 “公泉书院”(又说“白龙书院”),虽说不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六大书院、八大书院之列,但建于2300年前,历史最悠久,确实应为中国古代书院的鼻祖。

    公泉书院极为简陋,院中仅有几块石头、几株树木和低矮的亚圣祠,据说是明代进士曹铠所建,坐西朝东,石拱,无梁。祠堂长6.4,宽5,高4.6,墙厚1.2。这里留下了孟子万里文化长征的历史足迹。虽然后世对孔子、孟子的万里文化长征褒贬评价不一,但我认为他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光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借用先秦歌谣中的《齐人歌》:“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足见当时已经对孔孟的万里文化之旅的评价之高。

                                    四

    孟子两次来齐国的经历,对其晚年的著述《孟子》影响颇大,可以说齐国的文化之旅养育、催生和丰富了许多孟子的文化主张,《孟子》中有很多处关于齐国的记述可以佐证。他来到齐国起初是选择“与王侯对话”,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可谓是“劝君仁政”的“政治之旅”;而后与诸子百家在稷下学宫对话,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可谓是“学术争辩”的“文化之旅”;最后布道于民间,在公泉设坛讲学,广收学习,传播思想学说,可谓是“与平民对话”的“心灵之旅”。此间三个阶段的渐进式转变,可以看到一位忧国爱民的圣贤的思想与时俱进的转变。

    孟子的思想学说如清澈泉水,至今滋养着我们后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例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等等;而最著名的当属“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谓是万口传诵,长幼皆知 ,影响深远,流芳千古。

    历史在2300年前定格在了一个小小地方:公泉峪。在清泉石上流的背景下,是一位心地至纯至善、忠君爱民、学识渊博、代代敬仰的圣贤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大身影。


这是就是无窗的学堂

这是就是无窗的学堂

这可是古代著名画家唐寅的杰作

这可是古代著名画家唐寅的杰作

我的同事在泉边喝水,看来水很甜,也想尝尝。

我的同事在泉边喝水,看来水很甜,也想尝尝。

一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象

一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象

汨汨泉水顺着石阶流淌

汨汨泉水顺着石阶流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13: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深景美,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14: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受教益,期待探访,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5: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4-10-11 15:31 编辑
张玉国 发表于 2014-10-11 13:01
文深景美,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谢谢支持!这篇稿子从构思到成稿,用了数月的时间,还不包括后来的几次修改,就在发稿前还又改动了一些地方。特别是学习了《孟子》等书籍,在尝试写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阅读经典的快乐,学到了一些知识。问候并请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16: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4-10-11 11:36
三     一个小小的公泉峪,至今在中国地名中,名不见经传,但简陋不堪 ...

文笔朴实,内容丰厚,景色优美,耐读耐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08: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过,知道了这个地方的渊源,竟是这样耐人寻味。再看图片,感觉真是歌好地方,一点没被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21: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4-10-11 15:28
谢谢支持!这篇稿子从构思到成稿,用了数月的时间,还不包括后来的几次修改,就在发稿前还又改动了 ...

友的精益求精、认真劲令人感动,确实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04: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羲和舞 发表于 2014-10-11 14:34
深受教益,期待探访,问候!

谢谢支持!欢迎来探访,也问候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