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393|回复: 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4 15: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铁筲,恐怕过了不惑之年的乡下或城里人都不陌生,因为它几乎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城里或乡村百姓人畜用水的主要取水工具,因为在还没有普及家庭自来水前,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都要靠筲来取,它是每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记得我和筲的结缘大概是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想来大体时间应该是1972年吧,那时大姐,大哥都参加了工作,尽管还有哥姐也用筲挑水,可自己体力也可以去独立地挑水了。挑水是用扁担,它是长1.5米左右,宽6-8公分左右,厚1公分左右,有一定弹性的木质薄板为材,将3个10公分左右条型可卷缩的铁环相连,定牢在扁担两头,铁环下部与铁钩相连,用于挂筲,现在的扁担农村也不常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迟早也会成为文物的。
那时我家住在岳庄公社的岳西村,这个村是个典型的缺水村,记得当时该村有眼机井在村西,机井的水通过水泵将水提到地上一个密封水池, 再由水池通过地下管道分送到村内的几个取水点。取水点有专人定时放水,村民挑水需到大队(现在叫村委)买水票,水票是钢板刻得长8公分,宽4公分,上写两个大字“水票”注明某某村。一张水票价值一分钱,可挑两筲水。记得那眼机井水位浅,时常缺水,特别一遇干旱年份就更提不出水了,当时该村的后山有部队驻防,我们叫那个地方名为“后池”。部队的营房常年有露天自来水,所以我们时常去那个地方挑水,这个地方距我们家的距离现在来算有6华里路,但去的路上有个100米左右陡坡,我们担水回途是上坡,中途一般都在上坡前休息一会,才再上坡。因为上坡的路是条羊场小路,中途累了,无法将筲平稳地放下休息。每次挑水上这个陡坡是我和小伙伴最怵头的事。两筲水挑满有80来斤,我年龄小,挑满水的体力还达不到,我就挑半筲水,岁数小挑水吃力往往就走的急,路上水咣击(方言)溅出不少,有时水挑到家就剩了点筲底水了,后来我和小伙伴就想了个办法,就近从梧桐树上采下树叶,把灌上水的筲放上树叶,“咣击”出来的水比原先少多了。后来岳东村打了眼机井,并修了一个容积近千立方的蓄水池,将机井的水灌进池里,供人畜用水,起名叫“三八湾”。那里离我家近,路也平,只要供水点没水,我们就去那里担水,这时随着年龄增长,我能将两只筲的水担满了。担水筲也不再放桐叶防溅水了,家里专门请村里的木匠做了一个交叉能活动的十字薄木板,灌满水后将其放上,比原先放桐叶的效果好多了。“三八湾”是个露天水池,取水是站在修湾时建的台阶上,用扁担勾住筲,将筲倾斜后将水汲满提起,然后担回家。记得有一年我去担水中途路上休息,一个刚学会开拖拉机的驾驶员,因驾驶水平差,把我心爱的筲给压扁了,后来他们虽然赔偿了我家两只筲,可怎么看也不如我们自己家原先的筲好,我家原先的筲是上下白铁打造,筲底的卯扣严紧周密,上沿翻边圆周弧线平滑自然,它们赔偿的筲就粗糙多,筲口圆型不规则,筲底有缝隙,密封不好,轻微漏水,担回家的水如果不及时倒到瓮里,时间久了就会漏去很多。
此后因父亲调动工作的缘故,多次搬家,但一直沿用铁筲担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搬进了楼房,才和筲的缘分慢慢疏远。记得前几年有一次去乡下,看到一位农民用塑料水桶挑水,我征求他的意见想顺路替他挑一段,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虽然同意了,也是将信将疑,可没想我把他装得满满两个塑料桶的水,大概100来斤,一气挑了200多米,中途还熟练的左右换肩,他好奇地问我说:“你们城里人也会挑担子吗?”,我“嘿嘿”笑着没有正面回答他,其实我在心里说“这门功夫是我小时候挑水锻炼出来的!”

博山区农业局    王宏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