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依然 于 2016-2-16 19:26 编辑
故乡的元宵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自然就想起来元宵灯。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
我小时候过元宵节在农村,那里有自己的元宵灯。那时过元宵节家家都吃不到元宵,过元宵节吃酸菜馅饺子。记得一个元宵节,晚饭吃了酸菜陷饺子,放下碗筷,爷爷叫上哥哥,我和姐姐紧紧跟随。爷爷去院落一角拿一个喂鸡的盆子,又去后院放柴草地盛大半盆瘪谷(瘪谷是用来烧炕的),再进冷房子往盆子里倒煤油,拿木棍搅拌,很快,爷爷说声好了,走出冷房子,爷爷用手里的木棍在冷房门外拨拉一小堆拌好的瘪谷,哥哥划着手里的火柴点燃,爷爷在小院落撒一堆一堆的瘪古,哥哥跟着点燃,爷爷又转到到房后,就这样,不多时间,房前的院落,房后的小径,大门外两旁的路旁,这一小堆那一小堆的瘪谷燃烧起来,这瘪谷火苗就是故乡元宵节的灯了。
抬头望一望,每家每户都在忙着点瘪谷灯,一家一户的瘪古灯连成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小火龙,使小小村庄变得火红,热烈,温情。大地春,村子美,土灯闹元宵,快乐在今宵。爷爷深情地说,瘪谷灯庆祝元宵节是为了明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成。看着爷爷满脸笑容,好象看到一望无际的丰收景象。爷爷接着说,仔细看这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父老乡亲的智慧、具有地方特色的瘪谷灯,五光十色,色彩丰富。爷爷欣赏而赞叹,时而用木棍拨拉拨拉瘪古,让瘪谷烧得旺一些,让灯更明亮。
这时候哥哥带着我们去爷爷那里取一盏小灯笼,那是爷爷亲手制作的,那是一个废旧的玻璃瓶罐头合,里边坐落一截小小腊烛,口上还有铁皮罩,开一个小口,哥哥拿火柴点着腊烛,拎着瓶口系着的铁环,向村子走去。在点燃瘪古灯的路上,看瘪古灯燃烧的火苗正旺,亟不可待地观赏,跑来跑去看那摇曳的元宵灯。这时候看管瘪古灯的婶子,大娘,大爷,大妈沐浴在红红火火的氛围里,他们的脸庞被照的红红火火。
在村子里转回来,又走进一个个院落里,观赏各家的瘪古灯,一家一家的看,有家的瘪古灯燃烧的旺,有的奄奄一息,一边看一遍品头论足一番,七嘴八舌一阵。有家的瘪古灯熄灭了,好像什么也看不到了,大人已经回了各自的家,我们拿小木棍拨拉拨拉有亮了,瞬间!让人拍手称赞,流连忘返。
回返,欢乐的人堆里,看那顽皮的孩童个个手里拎着自制的小灯笼,在人潮中穿梭,一路追逐嬉闹,快乐的音符在村子里回荡。特别的习俗,显出一片特别的景象。
如今,生活如盛世,元宵节有各种彩色的灯,观灯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故乡的瘪古灯,最喜欢看瘪谷灯了,更喜欢和哥哥姐姐一起观灯,还有拎着灯在村子里一起说笑,一起嘻嘻哈哈。
021134内蒙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新源二小区55----3201黄春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