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8174|回复: 0

伊辟与邢家村“达门里”伊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7 06: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桓台作协 于 2016-2-27 06:42 编辑

    伊辟,字卢源,号翕庵,明天启三年(1623)生,康熙二十年(1681)卒。幼年聪颖,记忆超群,与弟伊巘齐名,人称“二伊”。顺治五年(1649)领山东解元,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及第,入翰林院。次年四月,授广西道监察御史。顺治十四年(1657)奉旨巡按山西。
    伊辟深受皇恩,以清白自矢。当时山西的当政者以凶狠残暴为能,而伊辟一改凶残为宽大,特别注意清理刑狱事务,上疏请求减轻处罚的前后有七百多人。所有举荐,都出以公心,如彭有义、卞三元等人,都成为当时的高官名臣。巡按差事结束,伊辟出掌京畿道。康熙九年(1670)后,先后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是年12月,拜大理寺卿。康熙十九年(1680),平定吴三桂的大军占领云南,需要派遣一位有才能的巡抚。康熙皇帝认为伊辟谨慎能够胜任。于是在康熙二十年(1681)三月,拜伊辟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云南,兼辖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伊辟感激顺治、康熙两朝恩遇,又因为南方新归附,陛辞后兼程赶赴云南。当时天气炎热,经过的地方又充满瘴气,雾蔼弥漫,积水密布。等抵达昆明,各路大军数万人都集中在这里,所需粮草后勤保障,都需要伊辟负责。伊辟手口拮据,头须毕白,不几天就累病了,但是仍然尽心筹划,密疏上请禁止掳掠,以争取民心。五月初八日病情严重,遗疏以奉职无状,不能报国恩,不及见灭贼以为遗憾。又推荐云南布政使王继文代理巡抚。这年十月云南最终平定,离伊辟去世只有五个月。伊辟平素廉洁谨慎,在军中去世后,留下的家产只有十余金,行李稀少。是云南提督桑格与贝勒、将军、总督、巡抚等人资助,由其内弟何汉光不远万里迎回故里。伊辟生前有许多给皇帝和朝廷的奏章和上疏,大部分辑入《清朝四十年来名臣奏议》
,有很多卷,但没有出版成书,大多数已经散失。
    伊辟是桓台县新城镇邢家村人,邢家村有条历史悠久的小巷,叫“达门里”。伊辟之外,尚有进士伊巘、伊应鼎、伊桂、伊允祯四人。
    伊巘(1626—1697)字允陟,号听庵。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任贵州思南府、江南宁国府推官,直隶广宗县、江南望江县知县。伊巘为官谨慎,以公允廉明著称。常秉烛案牍,连夜不寝。清初诗人施闰章、梅绢、刘揩为伊巘专著《详刑遗爱录》。伊巘在望江县任上七年,除苛捐,清胥吏,缓征徭,严保甲,邑人无不爱戴如父母。离任时,邑民男泣于野,女哭于闺;井邑停市,官吏休衙,为其送行。后望江县百姓为他建生祠,祭祀不绝。
    伊应鼎(1688—1775),字元吉,别字戒平,号侗叟。乾隆元年(1736)进士,谒选任河南安阳县知县。在任对百姓弛刑宽征,官民关系融洽,凡官税公役,百姓即踊跃完成。伊应鼎秉性耿直,为官清正廉洁,终日苦于案牍,对仕途不善周旋,至离任时,“路费亦不能自给”。伊应鼎酷爱文学,著文写诗甚多。所著《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选评王士禛诗301首,用王士禛的诗学理论解说其诗,颇有见地,历来受到学者、专家的重视。晚年为本县书院掌教,享年87岁。

    伊桂(1723—1785),字丹木,号凤翥,伊辟四世孙。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授广东普宁县令,初至言语不通,通事舞弊。伊桂加意习其语言,终任无冤狱、无留狱,人称神明,后因病归籍,送行的士民有数十里,并为他立生祠。后起补为山西徐沟县知县,任上兴利除弊,勇于任事。后因事罢归。回家时,徐沟县百姓同样遮道送行,为立生祠。刘墉系伊桂同年,为江南学台时,初试生场,出题《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刘墉阅后说“诸卷未能阐发尽致”。诸生请求刘墉写一篇文章给士子们开阔眼界,刘墉考虑所作“不能压卷,遂驰书千里,祈公代作”。伊桂“立成一篇递至,通省士子莫不倾佩,遂订为《江南校士录》首篇”。(《世谱》一卷80页)
    伊允祯(1817—1888),字树人,号雨琴,晚号知退山人。同治二年(1863)恩科进士,历任陕西省麟游县、临潼县、雒南县知县。同治十二年(1873)任陕甘同考试官,“得士十三人,入词林者一,成进士者五”。光绪七年,65岁的伊允祯从雒南县离任, 挥泪流连,送行者络绎不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