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明天就是寒食了,翻出几年前的一篇旧文。
严格地说,我的职业生涯是随着对寒食节的感知开始的。
1981年7月师专毕业后,我来到当时地处乡下的一所县属小中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虽然经历了两年的专业学习,知识的积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长,所以,刚开始的教学也只能照猫画虎,比着葫芦画瓢。好在当时的条件下,各项教学远不如现在规范,学生们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尊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后,教学相长逐渐成为我工作生活的一种基本态度。
事情的起因正是源于对寒食节的感知。
1982年清明节前有一堂作文课,因为靠近清明,以此为题布置作文成为自然的事。此前,对于清明节的习俗知道一些,对于其来历却并没有作深入推考,或者说是想推考并无处可寻。作文交上来,批改的时候看到有学生叙述清明节的来历。一篇,两篇,三篇,几乎全班的同学都提到了寒食节与介子推(也有的写成介之推)的联系。我没有阅读过相关的书籍,也不曾有人给我讲述过这样的故事,以至于在写批语的时候不敢再简单下笔。那时候的书籍没有现在多,更没有现在的网络,可以随时查询。于是,我叫来了语文课代表,询问这个故事的出处,除去来自于“家长的讲述”外,相当数量作文的故事来自同学间的相互告知,最终并没有得到确凿的回答。
于是,我又向学校的几个老教师请教,虽然他们同样没有告诉我这个典故的确切出处,可以肯定的是,学生作文关于清明来历的说法是基本正确的。
这堂作文课算是过去了,但这件事情却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学校里没有足够的资料,就去其他学校图书馆,终于在《东周列国志》上阅读到了寒食节与介子推关系的详细叙述,以至于此后遇到人们对此疑问的时候,便能够理直气壮地向人们解释。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就是教学相长、学无止境,而且,尽量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使自己受益匪浅。
前几天,山东卫视“新杏坛”播出《纪连海趣话节日——清明》,对寒食来历进行了详细考评,而寒食与介子推的联系在〈左传〉和〈史记〉上也不过几句话。
传说也好,正史也罢,美好的传说更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