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552|回复: 0

读书札记:于崇敕轶事及传记(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06: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拜读桓台于堤《于氏家谱》,有《前型录》一册,记载于堤于氏自元朝至正年间从文登斥山迁居新城于堤村后家族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事迹,也记载了于堤于氏族人的文学著作,以及人文轶事。与桓台县的其他望族相比,于堤于氏最大的特点是其始迁祖迁居新城的时候是文登县的“诸生”,就是说是在册的读书人。这是明清时期新城其他望族不可比拟的。了解了这些,再来看各期《新城县志》于氏先人多有事迹记载,并能够承担早期《新城县志》的纂修,如同知于利曾与成儒纂修我县的第一部县志《新城志略》,于三善参与嘉靖《新城县志》等。虽然这些现志基本失传,他们对于新城人文传承做出的贡献则是不可磨灭的。2005年,于堤于氏再次续修家谱,在《前型录》的基础上,参与续修族谱的于氏族人又搜集了许多关于于氏家族先人的轶事,这对于弥补各县志记载不足的遗憾。本文所叙传闻的主人公于崇敕,字丹符,号苍岩,生于1716年,卒于1796年,桓台县索镇人。自幼天资颖悟,习文右武。乾隆丁卯中举,戊辰会试明通榜。先后任江西余干、丰城、龙泉和乐平县令,是于堤于氏的第十三世,是于氏家族第一个进士,与王渔洋一榜,是著名“一榜五进士”之一于觉世的曾孙。现将《于氏家谱》所载于崇敕之传闻故事略载一二,以飨读者,录入时有所改动于崇敕生平见本文最后张象津撰《丹符于公传》

赌    牛
    于崇敕出身书香门第,非但读书课文出类拔萃,也崇尚习武,练就了一身气力与武艺。
    一日闲来无事,于公信步索镇大集。在大牲畜市,见许多人围着一头壮牛观看,卖牛人正在向众人夸耀这头牛的力气是如何之大。于公正值年轻气盛,不由地过去凑热闹。他问卖牛人:“这牛真的力气很大?”卖牛人说:“这还有假,不信你试试。”一句话蹭出了火星。于公就说:“试试就试试。咋着试?”卖牛人说:“你说。”于公说:“这头牛如果拉得动我,我输你一百个铜元。”卖牛人说:“如果拉不动你,这牛就归你。”有好事的赶紧从邻家借来了大绳,帮着拴到牛角上,于公双手攥住大绳的另一头,蹲好马步,浑身发力。卖牛有扬鞭抽牛,一场角力在众人助威声中开始了。然而不管卖牛人怎么赶,无论牛怎么奋蹄咆哮,于公双脚如同生根,稳丝不动。众人不禁拍手叫好。卖牛人见输了,既恼火,又无可奈何。就把缰绳一扔,扭头就走。于公赶忙喊道:“不要走啊!”卖牛人没好气地说:“牛已经归你了,还咋办?”于公说:“这牛还是你的,我不要。你帮帮忙,去给我买双鞋就行。”说罢,动员脚让众人一看:鞋底已经碾成碎片,脚上只剩下两个鞋帮子了。
神力戏僧
    于崇敕在江西做官时,因案微服私访,来到一处寺庙。时值进香淡季,少有香客游人。一个小和尚坐在大殿前用火炉烧水。小和尚拿一截实心竹子,用手轻轻一捻,竹子就成了碎片,随手扔进炉中。于公见此僧功夫不错,遂上前讨火点烟,欲攀谈几句。谁料想小和尚旁若无人,甚是无礼。公不快,心想:应该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后方成正果。借进殿之际,单手抱柱,神力一提,柱子便离了柱墩。瞬间便用脚尖把小和尚的袈裟后襟撩到了柱子与石墩之间,然后神力一收,小和尚的衣襟便神不知鬼不觉地压在了大殿柱子底下。少时,水沸,小和尚起身时发现衣襟压在了柱子下,自知刚才怠慢了高人。这时,于公从殿内走了出来,小和尚笑脸合掌道:“小可有眼不识泰山,适才多有冒犯,劳驾施主再现神力。”公含笑不语,双手轻轻提柱,小和尚的衣襟飘然而出。
沧州索马
    于府一匹良马被人偷去,并写下“沧州某某”之留言。沧州贼,大盗也,武艺高强,追回失马谈何容易!公曰:“索马事小,灭贼人气焰为大。”毅然与武友刘楷扮成主仆赴沧州索马。
不日至沧,贼首迎公入内,公言明索马。贼首恃强不讳说:“马在后院,可自去牵。”来到后院,但见高低不等、密密麻麻深埋的枣木桩围成一圈,马在其中不得出。公曰:“刘楷何在?”刘楷大喝一声,跃然蹿出。随着一阵拳打脚踢,木桩非断即飞,荡然无存。刘楷牵马就走,众贼惊诧不已。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贼首邀于公设宴款待。席间,贼首以匕首插一块牛肉向于公敬献,公不假思索张口便接。贼人猛力用匕首扎去。只听“咯嘣”一声,贼人手一震,匕首应声落地,刀尖不见踪影,贼首也险些后倒。公津津有味地吃着香肉,贼众呆若木鸡。少顷,公悠然曰:“牛肉中怎么还有一块骨头?”言罢,噗地一声吐向屋顶。贼人仰头一看,匕首断掉的刀尖插在了大梁之上。贼人齐呼:“好功夫!”宴罢,公告退。刘楷牵马走到大门口的迎壁墙时,自言自语后背庠庠,就顺势往迎壁我一蹭,只听喀嚓一声,迎壁墙中间裂开了一道一指宽的缝。公曰:“不得无理。”随手一推,裂缝合二为一。众贼人见状无不惊叹,纷纷为于公、刘楷两人相揖送行。
山东人参与成仆人
    于崇敕在江西乐平当县令时,有地方绅士携礼品到县衙拜访。于公说:“本衙素不收礼,提什么东西,坏我名声。”绅士回话:“我又不是有事相求,算不上送礼,只是让大人见识见识山东人参。”说罢,打开礼品盒。于公上前一看,不禁笑出声来:“这不是那权杷子萝卜吗!俺家乡多的是,比这个又大又滑顺,味道甜,冬春两季家家户户都吃。”绅士诧异,讷讷而语:“大人家乡真富。”于府的一个成姓仆人目睹了这一过场。
    数年后,于公卸任还乡。启程时,成仆人执意随行相送。来到新城,成仆人问于公:“老爷,你家的山东人参在哪里?俺看看。”于公一听,把他领到后院地窖:“下面有的是,你去看吧。”成仆人看到这么多的山东人参连声赞叹。于公说:“家家户户都有,不稀罕。”成仆人一为主仆情意,二恋桓台富庶,意欲留居桓台。于公就给他安置了住处和田地。从此,江西成姓就在桓台扎根落户,繁衍生息,并有了自己的坟茔——成家坟。据老者讲,成家坟茔有三个墓穴和几棵高大的柏树,六十年代騚成姓后裔常到此祭祖。其位置在建国小学西邻。
打枣树
    枣树耐旱,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都有栽种。每年九月收枣,用竹竿、木杆朝枣树枝一顿猛打,枝、叶与枣纷纷落地。
    话说一江西富户,听说北言的枣子非常好吃,便在院内栽了两棵枣树。江西多雨,本来就不很适合枣树的生长,而富户对枣树倍加爱护,还经常施肥浇水,枣树疯长得枝繁叶茂。到了结果实的时候,树上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枣子。物以稀为贵,富户选了两只枣子,专程到县衙拜见于县令。于公听说明细后笑道:“我去看看枣树。”来到富户家,见树冠长得挺大,树枝呈下垂状,和北方的柳枝一样。便生气地说:“没见过这么懒的枣树,长这么几个枣,给我打。”衙役们举棍便打,劈哩啪啦,只打得枝子断,叶子落,富户心痛得要命,但碍于情面,又不好阻拦。待枣树打得遍体鳞伤,于公才说:“饶了它吧。”转身临走告诉富户“从今往后不给它水喝。”送走县令,富户心里很是不痛快。次年,富户枣树上结了不少果子。又一年,枣子挂满枝头。富户不解,增问县令。于公说:“枣树耐旱,不用浇水。收枣时用杆子打,等于剪枝。”富户听罢,连连称奇。
捐建炉姑庙
    于公从江西乐平县任上告老还乡时,山东大旱,新城尤甚。老百姓焦急万分,纷纷推荐于公组织众乡亲到商山炉姑庙祈雨。于公许愿,天若降大雨,定在索镇为炉姑兴建庙宇。果然天降甘霖,解一方危难。
    于公践行承诺,立即着手修庙。动工前先请炉姑选择庙址。炉姑法身从着八抬大轿来到索镇大街的圩头顶子时,炉姑传话:“这地方就行。”于公连忙跑地:“姑家容秉,这里俺说了不算,再往西走才是于家的地方。”大轿继续西行到了西城门附近,炉姑看到路北一片空场,传话“就在这里”。于公称是,确定了炉姑庙的地址。这里位于索镇老城西,往东数百米即为乌河,西面近靠索镇圩子墙,墙外是南北走向的官道,南面是一片洼地,俗称“珍珠湾”。北面几十米处耸起一块高地。正符合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白虎的风水观点,无疑是一处风水宝地。
    庙址确定后,于府出资,聘请了几十名工匠施工。不久,一处方圆百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炉姑庙终于建成。据说,当时知县刘大绅亲临祝贺,书匾额“商山孝女祠”。民国《新城县志》载:孝女祠在索镇,乡官于崇勅建。
                                                                 于堤于氏二十世孙 索镇西镇于修光整理 录入时有删改

敕授文林郎丰城县知县于丹符公传

宁海州学正张象津 邑人

(注:张象津为济宁直隶州学正,宁海州学正为其弟子张宗光所任

   于公崇敕,字丹符,号沧岩,学使觉世曾孙,甲辰副榜履坤子。于氏世号饶裕,至履坤晚年家落。公幼食贫,下帷攻苦,常废寢食。乾隆丁卯举于乡。戊辰中明通榜,得堂邑教谕。丁父忧,起补平阴,举卓异,擢知江西余干县。以清廉勤慎见称。调丰城,爱民如子,尊贤礼士,修学校,建书院,劝课农桑,以循吏自勉。尤慎折狱,狱成,虽死罪皆感泣自谓不冤。县中讼狱一稀。暇则谈诗临帖外惟静坐。丰城,江西大县,童试多至三千人,其第一往往有他说。公历试三载,皆风清弊绝。一日赴省垣,值试院试,应试生数千人迎拜舆前。问何求,曰:“南昌如许州县,但愿秉公取士,一以公为式。”戊子为同考官,称得人,选部刘绍锦尤著。在任五载,移病解组,自县至龙头山,沿路持香攀送,皆洒泣。父老为写“龙山别爱图”,附诗百首,有“宦囊不减来时重,添得江西数卷诗”之句。家居,丁未春奇荒,无赖相聚谋掠夺。崇勅闻之,招其人,反复晓以王法,并引视己所籴粟数斗,各分以升合,遂解散。再补龙泉县。龙泉处万山中,民俗剽悍,命案相因数百,有积至四十年者。因尸在万仞荒峰,前任从未亲检。崇勅至,首阅此案。戒期亲验,皆以为不可往。不听,至山路,去舆乘马,去马徒步。攀滕扶杉,深箐无底,止容半足,身先隶役,能随者数人。验确案结,民夺先声,各输情,积案以空。调乐平,如治余干、丰城,期年而颂声作。引年告归。县中有大役大公事,皆倚以为重。偕邑士修城,为刘侯捐赎军台尤其大者。癸丑,县再举乡饮酒礼,推为大宾。于是去丙子四十年矣,大典旷举,公父子以名德相继,人以为至荣。于氏历世忠厚,公忠信质厚由天性,与人交无贵贱贤愚,不为虚文。身长八尺,状貌甚伟。幼与兄崇超受异人传,时时练习技勇,公车时同人多附行,恃以无恐然。至恭谨,与人无迕。宦游归,虽老,出必村外然后舆。回望里门下步趋至家以为常。终身未尝问家人有无。丰城、乐平皆江右膏腴地,归止图书旧箧,食贫如故。承家学,喜钟王书法,尤喜谈诗,著《世雅堂诗集》二卷,藏于家。卒年八十一岁,实嘉庆二年月日
    ——摘自《桓台于氏前型录》卷上四十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