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0272|回复: 3

耿鸣世:明清耿氏家族的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7 17: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城新城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明清时期即有沈、王、徐、耿、伊、傅诸大名门望族。除王氏家族外,其中的耿氏家族似乎更加引人注目。
    耿氏家族,是明代以耿鸣世为代表的新城又一旺族。耿鸣世,字茂谦,号敬亭,出生于官宦家庭,天性敏慧,勤奋攻读,明代嘉靖辛酉举人,隆庆戊辰进士,为官二十余载,曾历任邢台知县,刑部、礼部主事,广西、山西道监察使巡按、晋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右侍郎、浙江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
    耿鸣世为国鞠躬尽瘁,恪尽职守,正气凛然,堪称百官之典范。明南京吏部尚书郑继之有诗赞曰:耿侍御面如铁,举朝权贵肝胆。惊贲育欲挠挠,不得直言不合。便挂冠豸袍卸,却还青山只今。墓木亦以拱正,气仰射星河寒。问公遗后何所以,一线清风在乡里。年年披拂三槐堂,绿荫苒苒看如此。翰林院检讨陈翔龙亦赠诗云:灼灼桃李花,当春自飘飘。松柏有孤性,凝霜见后凋。嗟乎耿夫子,正气凌九霄。神羊无枉触,骁马谁得邀。武安造飞语,魏其等蓬蒿。当时庭争者,汲郑独不挠。千古同调人,凛烈若一朝。览之三叹息,此义固寥寥。耿鸣世亦是一位深受民众爱戴的良吏。其在邢台任职四载,深谙百姓疾苦,为民尽职尽责,造福一方,政声卓著。邢台有碑文记载:“邢台灾荒大旱,耿公骑马巡行郊野。见有水泉下流者数处,喜曰是何居也。于是建闸开渠,教民以灌溉之法城东晋安,张村诸乡田数百顷成沃壤矣。岁时劝农力耕,置仓廪修积贮。诸开垦荒基……种谷栽树”。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请于司农得减三分之一赋役,农民立即得到了休养生息。耿氏对邢台的社会治安、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地民众建“德政祠”以纪念他,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赞美严子陵的那句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继耿鸣世之后,新城耿氏家族中尚有六人考中进士:耿鸣雷,耿鸣世之弟,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耿庭柏,耿鸣世之子,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官至浙江巡抚;第八世耿宏(一说为“弘”)启,清顺治己亥科进士,官云南广通知县;第九世耿克仁,康熙十八年己未科进士,官山西岚县知县;十四世耿维祜,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十五世耿曰椿,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官至福州、漳州府知府,署福建督粮道兼巡抚福宁兵备道。耿鸣雷、耿庭柏、耿维祜、耿曰椿是其中著名的历史人物。二零零九年,王渔洋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新城城东发现一块盘绕着百年紫藤的明代太湖石,它坐落的位置即耿曰椿故居别墅。据史料载,耿氏家族这位朝廷的正三品大员清正廉明,政绩卓显,道光皇帝曾下达圣旨给耿曰椿住在新城故里的祖父母以示对耿曰椿的表彰。据说,这道圣旨现珍藏于张店一市民家中。据耿氏后人讲,新城耿氏与颜神(今博山区)孙氏(孙廷铨)世家联姻,太湖石原为孙家故物,明末清初由颜神镇始移置新城耿氏别墅。史料记载,明清耿氏家族累计建有功名牌坊十八座,“辛未之难”时两座木牌坊被烧毁,另有两座建在今张店解家营、桓台耿家桥,文革前共存十六座,惜在“破四旧”时悉数被毁。其中,载入《新城县志》七十二牌坊中的是圣恩坊、两朝恩宠坊、棠棣并美坊、殿中执法坊、清朝名卿坊、桥梓联芳坊六座。另有十二座未载入县志,即四世恩伦坊、三世宫保坊、父子进士坊、四科重望坊、帝命旌忠坊等等。
    清中期以后,新城耿氏家族逐渐以商贾为业,工厂和店铺遍布济南、张店等地,清末在周村创建庆和永批发庄和德庆银炉。据有关资料记载,至清代耿曰桐时,新城耿家拥有土地七百二十亩,并承包学田二百亩。耿曰桐第六子耿筱琴继承父业,在周村以经营纺织业和金融业为主,发展为资金达数十万两白银的民族资本家。耿筱琴青年时代就读于济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起先任教师,后返新城故里经商,陆续在周村、济南、徐州、上海等地建有“庆和永”布庄连锁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耿筱琴在济南创办了德和永印染厂,遂成为商界名流。耿氏虽家道富足,但耿筱琴为福怀仁,乐善好施,捐建多处学堂,经常周济灾民,投身于修桥铺路等泽被乡里的慈善事业。耿筱琴一如他的先人耿鸣世,在新城留下了非常好的名声。据新城城东村一些老人们回忆,解放初实行土改的时候,当地老百姓都尽最大努力保护他,游街的时候让他坐在爬犁上,盖上厚厚的棉被,象征性地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另据《黄桑古韵》载,耿家自新城进入张店后异峰突起,清嘉庆、道光年间,张店的耿、张、赵、王四大家族,其中的耿家以其强大的社会和经济实力跃居四大家族之首。耿氏三兄弟在张店大街修建了规模、样式基本相同的三座大门,时人谓之曰“三户大门”。据记载,张店的古城墙就是耿氏家族牵头修建的。当年太平军起义失败后,其余部进攻张店时,耿家利用藏在潘庄、解营的万石粮食,修建了防御太平军袭击的城墙。
    在我母校新城联中对过,即新城镇东南隅,古城魁星阁下,射圃湾畔,有一组青砖灰瓦的古建筑,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耿家大院。根据史料记载,新城耿氏家族重学崇儒、英才辈出,明清时期共出了七位进士,族人中为官者甚众,耿鸣世则是耿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耿家大院就是明代耿鸣世、耿庭柏“父子进士”的故居。耿家大院现存清末民初建筑四进院落房屋五六十间。一进进的院落宅第,前后相通,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古趣盎然,墙面磨砖对缝,立柱支撑的廊檐,木格的窗栅,光滑的青石台阶,做工都非常考究,点点滴滴无不显示着耿家的殷实和富足。古色古香的味道,把游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久远的过去,直让人对耿氏家族的辉煌感叹不已。走进院中,一排一排的砖瓦平房,碎砖铺成的甬道,青石台阶和原木廊柱,雕龙刻凤的房檐门石,萋萋的篙草……身处其间,恍惚之中似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那些历尽沧桑的青砖灰瓦张扬着它所承载的古老的文化内涵,仿佛在幽幽地诉说着历史的斑驳陆离的记忆。明清时期,这里是新城耿氏家族的住宅与商铺,起初院落规模宏大,是古新城县城中最大的院落之一。据新城城东村的老者讲述,当年的耿家大院跨度很大,包括现今的新城镇中心幼儿园(新城联中旧址)都是大院的南部两处四合院以及马厩、菜园、场院、仓库等的旧址,大院北部系六处四合院和耿氏家祠。无奈岁月更迭,时过境迁,早先的古建筑群破坏严重。民国初年,耿家世孙耿筱琴主持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和翻修,故现存宅院多为典型的民初建筑风格。而今,几百年的浮华早已烟消云散,耿家大院陷入寂寥之中,只有满院的荒草与飘零的黄叶相为陪伴。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年耿鸣世曾任过吏部尚书,被他举荐擢用的官员甚多,耿氏家族的实力比以诗文见长的王氏家族更为显赫,是故有“新城王,王半朝,不如耿家一根毛”之说。笔者搜集了诸多史料以考证之,结果却都没有耿鸣世曾担任过吏部尚书的说法,近来又翻阅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廖义刚《明代吏部尚书籍贯考述》,明代吏部尚书山东籍的九人中,亦无耿鸣世。再者,抑或其真的担任过吏部尚书,缘何又有“一根毛”之说呢?此说着实令人扑朔迷离。盖谬传也。
    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耿鸣世开启了明代以来耿氏家族进士功名的大门,明清新城耿氏家族的崛起亦自耿鸣世而始。

发表于 2016-9-27 0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桓台作协 于 2016-9-28 05:34 编辑

耿鸣世是新城耿氏的第一个进士,在外为官二十余年,品格端方,为人正直,不讨好上司,最后是辞官回家。所谓耿氏吏部尚书,耿家没有人做过这个官,只是万历年间耿鸣世之子耿庭柏做过文选司郎中,负责官员的考核选拔和作用。因为万历皇帝怠政,六部官员出缺后经常不及时补齐。耿庭柏担任文选司郎中时,吏部没有尚书,只有一位杨止庵侍郎管事,官员选拔作用,经常是耿庭柏拿方案,杨止庵(这是他的字,名一时想不起来)批准,相比平时,耿庭柏以郎中身份做了许多尚书才能做的事。在任期间,起复了因为立太子产生的争国本被万历皇帝罢免的九十多名官员。其时朝廷党争严重,耿庭柏觉得朝廷事务不可为,就辞职回家,在新城戏马台下过了十四年。天启皇帝即位,国事需要人才,于是耿庭柏官复原职,不久任浙江巡抚,死于任上。死时年仅五十出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耿庭柏考中进士的时候,刚刚二十出头,不信就去浙江山阴当了知县。后来所以去浙江当巡抚,也是因为他在浙江工作过,熟悉浙江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2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桓台作协 发表于 2016-9-27 09:01
耿鸣世是新城耿氏的第一个进士,在外为官二十余年,品格端方,为人正直,不讨好上司,最后是辞官回家。所谓 ...

前几天读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廖义刚《明代吏部尚书籍贯考述》,王象乾曾任吏部尚书一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8 05: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光杰 发表于 2016-9-27 20:09
前几天读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廖义刚《明代吏部尚书籍贯考述》,王象乾曾任吏部尚书一职。

是的。应该是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间(1612——1614,可能时间不是很准,大约),王象乾以兵部尚书署理过两年的吏部尚书。也是因为党争,最后辞官回家。后来又被天启皇帝召回任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