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人口传,清末有一知县,在任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是深爱百姓拥戴的“父母官。”他忙完公务,闲暇时常便装简从到酒肆茶楼坐坐,到村庄地头转转。这日他进了一家茶楼,边饮茶边与客人闲聊,从中了解当地风俗人情,茶罢结账而去。 又一日知县走进了一家酒楼,受到那店小二的热情接待。知县自酙自饮,又向店小二询问当地的治安状况,然后付款告辞。不料知县的光顾被人认出,告诉了酒馆掌柜。 忽一日,那知县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再次光临这家酒馆,是他的酒好吗?他进门就被店小二一眼认出,立即告知了掌柜,那掌柜急忙迎了上去,亲自给知县上茶。经简短的交谈,那掌柜不再拘谨了,其实他心中打起主意“何不求知县大人书写对联呢?”便大着胆子,双手抱拳:“老父母,我这里有礼了。”“有事请讲,不必多礼。”“求您一幅墨宝。”那知县十分爽快的答应“好说,下次写怎么样?” 经两次品酒,知县已成竹在胸了,决定前往。对于知县再次登门,掌柜表现十二分的殷勤,忙里忙外为知县提供周到的服务,三杯茶落肚,知县发话了,“笔墨伺候。”店小二急忙端上“文房四宝。”知县提笔在手,略加累索写出上联“莱阳梨,”下联“乐陵枣,”横批“年复一年。”你看这知县连运笔都十分节俭,仅送酒店掌柜10个字。掌柜在一旁连声称好“谢“父母”大人,”并再三挽留吃饭,知县起身:“不打搅了,告辞。”送走知县,店小二兴冲冲的把对联贴在大门上。 自知县题联后,酒店的生意确实红火起来,都是冲着那飘逸大气,内容新颖的字而来,但无人能解对联本意,好象进了水果店,感到新鲜。一日来了一位客人,在门口站定:嘴里自言自语“莱阳梨,”“乐陵枣,”“年复一年...... ”并没有进店的意思。那酒店掌柜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急忙拱手向前“请先生明示。”“拿笔来!”在“莱阳梨”下面添上了“水多,”在“乐陵枣”下面添上“壶(核)小。”就变成了“莱阳梨水多”“乐陵枣壶(核)小,”这壶小水多年复一年的卖酒要掺多少假?这简单的解释,掌柜傻眼了,但大家明白了。可见这位聪明的知县惩治假冒用心良苦。 一位封建官史尚能如此,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是不是应该做的更好? 张店 王德财 电话:1327643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