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的中秋夜晚
沂源 张光福
来到这个世界上,过了快六十个中秋节了,也就度过了快六十个中秋的夜晚。现在想起来,对中秋印象最深的,除了那圆圆的月亮,那圆圆的月饼,还有离开老家之前那些中秋的夜晚。
在乡下,中秋时节,往往是秋收秋种最忙碌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在老家里过的二十多个中秋节,几乎是一个模式。白天,大人孩子都忙在玉米地里。晚上收工回来,爹娘急毛火促地做过节的饭菜。主要是两个菜,一个是姜汁藕,半小盆;另一个是用白糖拌从村里果园买回来的落苹果,这个稍多一点。月饼是两个人或三个人一个。看起来有些寒酸,但这在平时也是享受不到的。
清冷的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饭桌上,爹娘倒上半小壶用地瓜干换来的酒,一边看着我们兄妹在那里狼吞虎咽,一边就着咸菜棒,抿一口酒。末了,从屋里拿出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月饼,掰开,分到我们兄妹的手中。
简短的团聚之后,大人们又趁着月光,或往庄稼地里挑土粪,或到地里收玉米、刨地种麦子。我们不能干活的小孩子,就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捉迷藏,听蛐蛐叫,逮萤火虫。打闹够了,就倒在湿漉漉的玉米秸堆里睡觉,直到大人干活回来,才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提溜回家。
稍大一点能干农活了,就成为了生产队里的劳力。每年中秋节的夜晚,几乎都是在秋收秋种的庄稼地里,在清冷的月光下,披着湿漉漉的露水,干活到深夜。
那时候在生产队里干活,是大呼隆。朦胧的月光下,地上洒满银辉。萤火虫飞来飞去,蛐蛐唱着凄凉的曲儿。一个生产队几十号人,在一块地里,或收割,或刨地。那时,虽然不懂得什么叫诗意,但那样的场面,还是有点儿小浪漫。一些青年男女就假装解手,三三两两地溜到一边,在那里说悄悄话儿,好大一会儿不回来。这时,队长就扯开嗓子在那里吆喝:“谁在哪里磨洋工啊,再不回来,就扣你们的工分啦!”
日久生情。青年男女整天掺和在一块儿,时间长了,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光我们第二生产队,后来就有好几对青年男女,结婚成了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