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8-1-11 15:11 编辑
孤独是最好的礼物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博山区博山镇下庄学校初三 李宇涵
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像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在我们这般年纪就已经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那些读书研习的时光一定是孤独的,也一定是充实丰盈的。
观看了《国学小名士》的比赛。若一定要对比赛加以总结,那么只能说一句,赢家总是孤独的,在历经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那份喜悦自不待言,反过头来看,一路艰辛地努力,那份曾经的孤独无论黑暗,走出之后,你便成为了自带光芒之人。但说回来,所有号召做大做强的一切都与繁华和鲜花无关,因为文人的宿命就是孤独。
倒是通过这个节目丰富了我的认知。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姓叶名飞的少年,16岁,因《凤求凰》的启发所写的那首词《江城子》:“风光一日尽空冥。凤长鸣,有谁聆。一曲离歌,枉诉觅凰情。夜静声绝思不尽。伏塌畔,月胧明。”不禁想起东坡的《江城子》,乃古今悼亡诗词中的绝品,大江东去浪淘尽,豪放如东坡也有这样婉转柔肠,令人读之不禁泪湿眼眶。多少年后人们还会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怅惘不已,文字总是比人要活得更为长久。叶飞的词,也算是深谙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意境也是凄美的。
其次便是郦波老师的那首《断章》,只有两句组成,极其简约:“我与世界格格不入,我只与你惺惺相对。”多么入心的句子,在这个漠然的尘世间,我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只要有一人,有你懂得,也便不再孤独凄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啊,鲁迅先生如是说,作为民族魂的先生也愿在人海中求一知己,足以慰平生了。
再者便是元好问16岁所作的《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我也是相当喜欢的,抄写来,反复去读,去背,在落花时节,在暮色黄昏,在灯火阑珊处。而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李莫愁,在干尽诸般坏事之后,依然痴癫,葬身火海,还在念着:问世间情为何物……令人感慨万千。
文人墨客的宿命总是孤独的。他们总能在某时心系着些什么,又能在某时忘记一切,沉醉于一事一物一景之中。那么沉重凄凉,却又过得那般云淡风轻。孤独,其实是最好的礼物。
指导教师 李常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