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 张连勋
近日,我慕名拜访了文化名人高老,在高老的家中,见到了熟悉的墨斗子。它使我想起了过去学木匠的日子。
记得师付童大爷告诉我,木匠有三件宝,它们分别是,墨斗子、斧子和量尺。
墨斗子是一种画线、打线工具,传说是鲁班发明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多用不易变形、不开裂的干燥松木或柏木制成,也有以牛角或铜材等制作的。造型往往充分发挥木匠个人的想象和创造,设计出颇具个性、富于情趣的墨斗子。
在各种木匠工具中,墨斗子样式最多,都是木匠自己制作。在师付的指导下,我自己制作过普通的墨斗子。曾看到技艺高超的师付将墨斗子制作成一条水中游弋的鱼,也有的将其制作为一条泊在水边的船,还有的将其制作成为一头安卧熟睡的狮子,真是维妙维肖。我在高老处看到的墨斗子,是高老自己制作的,犹如平湖落雁,栩栩如生。
制作墨斗子,有车身、转轮、蘸斗、摇把、划尺子等部分组成。车身头高尾低,周边多饰以精美的图案,车底平整,易于拖拉,木轮安装在靠近车头的部位,中间由一弯曲的摇把为轴,转轮滚子缠绕墨线,墨线一头拉伸到装有墨汁和棉花的蘸斗中,经由墨汁浸染再由蘸斗后面的孔洞中伸出,伸出的线头拴固在竹子做成的“勾板”上。
打线时,先将蘸斗中倒入一定的墨汁,然后用尺量出即将打线锯刨的尺寸,用墨斗中的划尺子蘸墨点出相关标记点。右手握住墨斗子车身,左手将“勾板”卡于木板一端,沿标记点拉引墨线至另一端,用大拇指卡住墨线出口,并下按墨线,使两端绷紧,然后在墨线中央用左手拇指与食指一起向上提线,接着两指松线一弹,木料就印上了一条清晰的线。打完线后,用右手旋转摇把将墨线收回到木轮上,就完成了一次打线。
这熟悉的墨斗子,传说能够压制僵尸鬼魅等诸般妖邪,古时被人们奉为圣物。在过去,它是鲁班祖师爷留给徒子徒孙吃饭的工具,也是留给木匠们保护自己的“法器”。宋朝时秦少游曾给苏轼出过一首谜语诗: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有时放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挡。”谜底就是墨斗子。
熟悉的墨斗子,曾伴随我的青涩年华,跟我一起走过百家门,吃过百家饭。我和师付童大爷的师徒岁月,像墨线缠绕在了墨斗子的转轮上,我的青春浸染在了蘸斗的浓墨里,它打出的每一条线,刻在我的脑海深处,那都是过往岁月的温情。
墨斗子,它不但是木匠的一件工具,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