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 张连勋
我的邻居搬来不久,常借我的锯子用,这样我两家就熟悉了。他们在农村的黄土地里,过惯了忙碌的日子,来城里也闲不住。看到小区修剪下成堆的树枝被当作垃圾处理掉,觉得可惜,就捡拾并锯截后换钱。用我的锯子时间长了觉得不好意思,老两口在旧货摊上淘了一把,淘来的锯子看着好好的,却无法使用。于是,就找我给看看有啥毛病,要求我给调理一下锯子。
淘来的锯子,看起来还行,因缺乏锯条的“开齿”,再加上别子绞的绳索不紧,锯条绷的不直,所以没法使用。使用就会出现锯子咬肩、锯条打弯的现象,木料不可能被锯开。
我用斧子做一个大木楔子,打入地下露出半截,在木楔子的顶端锯出一条一寸深的锯缝,将锯子翻过来,锯齿朝上,嵌在木楔子上的锯缝里,开始用锉刀锉齿,先将锯齿用锉刀逐个锉锋利。然后,再用开齿的专用工具“拨子”,将锯齿以左中右的排列逐一开齿定位,俗话说也叫“开料”。开齿定位后的锯齿,看上去就像举着明晃晃刀枪的士兵,站着整齐的三列纵队,整装待发。再将别子把锯床子另一边的绳索绞紧,一把锋利无比,得心应手的传统木匠用锯子就呈现邻居面前了。邻居试用了一下,果然十分好使,“啧啧”的称奇。
传统的锯子,传说是鲁班祖师发明的。经过千年的木匠传承,总结了一整套制作调理使用的传统技艺,我的这点手艺,还是当年我师付童大爷教的,已过了三四十年,仍然没有忘记。至今,我还留存几把传统锯子,有开榫锯,边料锯,解锯等。虽然几年也不一定会用一回,但是,看到它就会记起当年学木匠制作锯子的不易,那时经济拮据,物品奇缺,买到一根中意的锯条,可能要跑好几趟县城的五金门市。锯条买回后制做锯床子,用上等的好木料,精心制作成“工”字型的锯床子,床子两头串上镶嵌锯条的转子轴,另一侧缠绕上绳索,插上别子,用力绞紧,一把崭新的木匠锯子就诞生了,为此,我为自己添制了一件新的工具,会高兴很长的时间。
看着当木匠时的锯子,总会触发我的思绪。人生的旅途中,感谢年轻时学木匠的岁月。如今,科技的快速进步,使这些传统的老木匠工具,躺在民俗博物馆里,但我还舍不得它们。
当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会看看它们,抚摸着这些历史的存在,想想过去,它把困苦的生活锯的伤痕累累,看看现在,它从传统文化技艺里丰富了小康生活,它们的存在,会给我这个喜欢怀旧的人增加无限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