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下这个题目已是斟酌了许久了。母亲教了一辈子的学,是个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平凡的生活不凡的人生。如今已逾八十,依然身体健朗,乐观向上。
逛周村大街
曾许了母亲去周村大街,直到前几日方成行。一路上母亲兴奋的像个孩子,讲着日照两城的“旧石器时代”,曲阜的“三孔”,博山的大街、税务街,对周村大街的印象则比较模糊,基本是从“大染坊”才引起注意的。进入大街,从乐器、乍染、丝绸、书画、烧饼,母亲看的很仔细,问的详细;纺线和织布,母亲都上了手。80多岁的老人,在2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没有闲着,兴致勃勃,看去没有一点疲劳感。为了不虚此行,烧饼和煮锅自然是品味一番,看着母亲心满意足的样子,心里欣慰之余,泛着内疚,50岁之前陪母亲的时间太少了……
生活有规律
母亲每天的三部曲,几十年不变:读报,喝茶,看《新闻联播》。这几乎是雷打不动的。记得懂事的时候,母亲喝的是"茶砖",听的是收音机和广播,伏案的是批改作业和备课,后来,买了电视机,每晚的《新闻联播》是必看,国家领导人比我们认得多,比我们认得全。如今,每天必看的又增加了《海峡两岸》,对两岸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母亲常说:学习能使人心里充实,喝茶能使人心静,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能使人耳聪目明。母亲一辈子不争不怨,即使在"文革时期"成了"臭老九",也很坦然。我几乎没见过母亲发过火,心态平和是母亲的一大特点。
和其他老人不一样,母亲一直以来,喜欢五谷杂粮,保健品一点都不沾,有时,母亲打趣地说:我为你们省了不少的钱。老人家每天定时、定量、定餐。每年准时两次体检。至今,母亲八十多了,却只有极少的白发,依然精神饱满。
是有规律的生活,使母亲得以幸福地颐享天年。
再上讲台
教师节那天,带了母亲去参观“印象齐都”的“中国课本博物馆”。母亲甚是高兴,进入博物馆看的仔细,不时指点和发问,《千字文》也背,《百家姓》也读,《三字经》也诵,搞得我直查百度,手脚忙乱。
博物馆里有一间“教室”,妻子曾是母亲的学生,于是婆媳俩一个台上讲,一个课桌前倾听,“时隔27载,再上讲台,依然感到还有很多话要对现在孩子们讲。”母亲动情的说。我想,这想必就是老一辈教师的责任和师德吧!看着婆媳俩那么地和谐、生动,我忍不住掏出手机,一阵狂拍。当说起“识字班”时,母亲更是自豪:那是我们临沂地区莒县的首创,全国都知道。但是,后来一提“识字班”,特别是"大识字班",就特指"大姑娘"了,这个你是不知道的……母亲兴奋地说着,直到走出博物馆,我们竟插不上话。
她一直兴致盎然,不断给我们讲教过的学生和一起共事的老师们,看得出,参观博物馆勾起了她多少回忆,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感,满满的幸福感,"现在想来,觉得一直以来没有离开过讲台,仿佛就在眼前,一切都历历在目……"母亲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