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343|回复: 0

话说拜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5 13: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拜年
张店  大街北平

拜年是春节重要民俗之一,是人们祝贺春节、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形式。在“春节愉快”、“过年好”、“恭喜发财”、“平安幸福”等道贺声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中国是礼仪之邦,拜年风俗历史悠久,拜年的方式亦是多种多样。其中最传统最流行的是乡邻之间挨家挨户的相互拜年。南宋诗人郑刚中的:“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清孔尚任的:“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就是写的当时人们在年初一早上,争相拜年的热闹景象。而从元代史学家欧阳玄“绣毂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的词中,便可以想象到那时的大年初一这一天熙熙攘攘、车来人往,人们相互拜年从早上直至天黑灯亮的盛况。登门相互拜年如今仍盛行于乡村,依旧是乡邻之间最重要的拜年方式。

“团拜”就是大家相聚一起共同拜年,自唐朝时,便有了“团拜”之举,唐代诗人包佶在《元旦观百僚朝会》一诗中描述了当时春节团拜热烈隆重的场面:“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衣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碧,欢声彻九霄。”。春节团拜至今仍然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最常用的一种拜年方式。我在职时,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参加公司的春节团拜会。各单位总结工作,规划措施,表演节目,唱歌跳舞,玩游戏,猜谜语,气氛祥和、活泼热闹。团拜会结束后,集体到各单位看望节日加班的员工,给员工送上祝福和小礼品,进行节日问候。

倘若乡邻亲朋太多难以一一登门遍访,就遣使差人送去名片或贺帖拜年,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仆持名刺代往。”。明朝大书画家、文学家文征明有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说的是过年期间不要求非得登门拜见,可通过拜帖进行问候,早晨家中已收到许多名贵的拜帖,我也抓紧给友人送拜帖,人们是不会嫌弃这种其实只是空泛礼节的。由拜年帖演变而来的贺年卡,成为现在元旦期间的人们相互祝贺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拜年方式与时俱进。在沿袭传统的拜年方式的基础上,电话、短信、视频、微信等新的拜年方式,渐渐的成为主流。拜年形式更加多元化,更加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

我们这代人承前启后,经历了传统的、现代的各种拜年方式。既是传统拜年方式的传承者,又是现代拜年方式的践行者。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流行的是最传统的登门拜年方式。那时我们居住的多是开放型的平排房,户与户挨着门住,邻里之间交往密切,关系融洽。那个时代还没有家庭电话,公交车也少,出行很不方便,但人们的拜年热情极为高涨。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钟,人们就开始放鞭炮、煮水饺。天刚放明,那拜年的人就成群结队的一波又一波的蜂拥而至,真是“里巷拜年争欲早”。大家拱手作揖,相互祝福,共同贺庆,亲亲热热、和和气气、热热闹闹,一派祥和。给邻里们拜完年,许多人便骑上自行车,相约到远处的同事朋友家拜年。记得,那时,我们就经常结伙骑着自行车,到山铝、矿机、沣水、卫固等同事家中去拜年。中午赶到谁家就在谁家中就餐,然后继续“拜年直过烧灯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始,随着人们陆续搬入小区居住和电话走入家庭,春节期间人们逐渐的开始用电话拜年,登门拜年的逐年减少。手机普及化后,又开始流行相互发短信拜年,将自己的祝愿用短信发给亲朋好友,拜年方式更为简练。近几年来,微信拜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它以便捷性、可视性、娱乐性,集图片、视频、对话、微信留言、发红包等为一体,深受国人欢迎,迅速成为了春节拜年的主流方式。使传统的登门拜年、电话拜年甚至新兴的短信拜年退而次之。今年春节,从除夕下午,我们亲朋好友的微信群,就开始活跃热闹起来。大家通过文字或语言相互拜年问候、点赞祝福,利用图片、视频相互传递过年的一些场景和信息。群友们还争先恐后的发红包抢红包,红包一个接一个,惊喜多多,热热闹闹,甚至顾不上看春晚节目。这些新兴的现代拜年方式,方便、快捷、可视、可谈,拉近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扩展了人们交往的空间,简化了拜年方式,让年过的更加轻松休闲。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拜年方式,与时俱进。新兴的拜年方式最终将成为主流,演化为新的年俗。然而,传统的登门拜年方式,也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亦是必不可少的。它的热烈、亲近、友情、礼仪、直接、欢聚等功效是任何拜年方式难以代替的。特别是近邻之间(如:同住一座楼、一个单元等),还是应当相互登门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的。就是过去互不相识(现在的单元楼有很多互不相识的情况),通过春节拜年,大家相互认识一下,那邻里之间的距离不就近了吗?毕竟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啊。至于曾关心过你的老领导、老同事,只要是方便可行的话,还是应尽量采取登门拜年这种方式的,这是必要的礼节和礼数。“世情嫌简不嫌虚”。“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正是传统拜年的精髓所在,亦是春节文化的真正内涵的。“且将礼节规儿辈”,中华民族好的风俗、好的传统值得传承,应当传承。保留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现代文明之精华,春节才更有文化底蕴,更有活力,更有意义,更有年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