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了儿时的树笛
张店 黄丰年
每每看到孩子们周六、周日在家长的呵护下,参加各种所谓“开发智力”“ 提高能力”的辅导班、特长班、兴趣班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少年儿童时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特别想起了清明时节那一声声嘹亮清脆树笛的天籁之音。
何为树笛?树笛又称童笛。它是用树枝拧下的管状外皮做成的笛子。做这种笛子,也不是什么树枝就能做的,只有杨树或美杨树的枝子才能做树笛,而以杨树枝子为佳。
在春天杨树发芽绽叶,水分充足之时,随意将一嫩嫩的枝条折下。褪去叶芽,选择光滑的一段,轻轻地拧动,一直拧到不能再拧动为止。然后将其折断,抽出里面光滑的筋骨,留下管状的外皮。根据需要可截成若干大小,长短不一的笛子。如果不截也可以,那就做一根又粗又长的喇叭。不管是短的还是是长的,在一端捋去一小段外皮,保留着里面嫩绿的那一部分。这捋去皮的一小段也就是一公分左右。然后将管子整圆,用嘴含住捋去外皮的部分,用力一吹便发出吱吱尖利的声音,一根树笛便做成了。树笛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各异。一般来是细而短的发出的声音,尖利清脆;长而粗的发出的声音雄浑而粗犷。若是笛管稍长一点,还可以用指甲在上面掐上几个小孔,吹时用手指按住小孔,便可以发出像竹箫一样的声音,多少会点乐理的会吹出各种不同的曲调。
那时学校没有作业,所有的作业都在课堂或自习完成。若有一个半个因特殊原因没有完成的,只好与值日人员为伍了。做完后送到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多用面批的形式一边批改,一边指正为是。因之那儿时没有什么作业顾虑,真是天真无邪,童心绽放。当然患近视的那更是百不等一了,即使有一半个,也是父母遗传所致。放学了,同学们走出教室,便背着书包回家,那时一至三年级一般都不出村。很小的村庄多设复式班。到上高小或者初中才到几里外的学校去。那时不管在村内,还是在村外;不管是早晨早起,还是下午晚归;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冰霜,不管村子大小,远近,学生都是自己上学,从来不用家长接送。那时也没有不安全之虞,也没有霸凌。学校安全,路途安全,家长也非常放心。若是个别同学有个小灾小病的,老师会亲自将学生送回家去与家长接洽好,方可回返。那时老师都是做家访,不像现在家长访老师。学生学习,生活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尤其是春天来了,清明时期杨树生芽绽叶,这便成了学生最快乐的时节,在回家的路上顺手在树毛上掠下一小枝,快速的做成一个树笛,每个人都吹着回家。有时还排着队,用树笛吹着“一二一”,“一二一”节奏,很是惬意。一个树笛吹坏了,或者不中意便再换一个。这样在初春适于做树笛的时间,每天都吹着树笛回家,在大自然中尽情绽放青春活力。
清明时节,学校也组织各种春游踏青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周日,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欣享大自然之美,或者组织祭扫祭烈士之墓活动,缅怀先烈事迹。
这种张扬个性,无忧无虑的学习,与课外生活的充实而多彩,孩子们非常高兴。吹着树笛回家与追逐嬉戏的情景,成了我们这一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也是儿时自由自快乐活泼生活的最好诠释。
现在看到孩子们学校生活紧张,放学后,还要做作业参加所谓的特长班。尤其是周末本该是孩子们放松的时间,可是没有了。我见状多次感慨:现在孩子没有了童心,没有了童真,一个个被社会上各种所谓特长班,兴趣班所桎梏,泯灭了童真。我怀念那个吹着树笛无忧无虑纯真自由,童真绽放的年代,也怀念那良好的教育理念与社会风尚。
家长,学校、社会要把自由自乐的童真童心还给少年儿童,让童真童心之花在其纯洁美好心灵中绽放,让其自然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9年3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