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661|回复: 4

漫话美女“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5 1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色八一 于 2015-2-15 11:36 编辑

漫话美女“姜”

文/绿色八一
      
      自打《舌尖上的中国》在荧屏播出以来,中国美食给世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中国美食源远流长,内蕴丰厚,仅仅是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等八大菜系,就已足够人们细细品评咀嚼的了。而其中形形色色的传说故事,名家掌故,那就更是颇为传奇,精彩绝伦。
说起中国美食,那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几千年的集大成。而中国美食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佐料多多,没见过世界上哪个地域用于饮食的佐料会多于中国。而在众多佐料之中,人们随口便能说出八角、花椒、茴香,葱、姜、蒜等等,可见其中的“姜”,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中国是姜的原产地,属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肥大根茎可供食用,通常也称作每年种植生姜,可一种二收,早秋收嫩姜,深秋收老姜。姜的茎叶挺拔,通体深绿,开黄绿色花姜有独特的刺激性香味,分鲜品或干品,均可作调味品之用,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世代相传服生姜红糖水可治感冒,有“呕家圣药”之称。生姜还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等,生姜外擦对白癜风、斑秃、手癣有一定疗效。生姜经过泡制作为中药药材,是对心血管系统十分有益的保健品。民间有“十月生姜小人参”和“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之说,民俗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等谚语。
      我的家乡在莱芜,家乡最富盛名、最有魅力、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莱芜姜”了。家乡地处泰山东麓,鲁中腹地,濒临大汶河。汶水淤积地域土层深厚,呈微酸类土壤,富含钾元素,有机质丰富,且通透性良好,地处四季分明的温暖带气候,吮泰山祥瑞灵气,汲汶水绵绵精华,成就了独特的种植姜所喜温性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莱芜种植姜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记得从我懂事起,就知道家乡村村户户都种姜养姜,已有祖辈几代的传统。我从小就一直与姜相伴,并与姜结下了深深情缘。
      记得小时候,成天跟着大人屁股后头在姜园干活。随着年龄一年年增长,渐渐才知道种植姜实在是一门技术繁锁、劳作繁重的活路。每年从清明开始炕芽,到立夏种植,在立秋培土,至霜降收获,然后还要收贮选种,为来年种植做好准备。就这样一年一度,周而复始,从不耽搁,从不间断。那些年,父母几乎把所有的日子都浸润在姜园里,选姜、消毒、催芽、种植、浇灌、追肥、培土、除草、治病、遮荫(夏季姜怕热)、收获、贮藏,就像照看新生婴儿一样,从小侍弄,相伴不离,吃喝拉撒,从不懈怠。还真说不清楚这其中哪个环节出问题会影响姜的生长,反正是父母对哪个环节从不疏忽大意,才使得种植的姜在姜园里安安稳稳生长,才有每年收获姜的无尽喜悦。“生姜是一枝花,有肥无水是白搭。”父母为此操过多少心,流过多少汗,受过多少累,作过多少难,似乎父母就是为姜而生,为姜而活,为姜而愁,为姜而乐。儿时经常能看到父母对着郁郁葱葱碧绿的姜园,脸上挂着汗滴却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甜美。特别是在每年霜降前后收姜季节,天气寒意渐浓,父亲穿着单薄的衣裤抡着?头挥汗在前出姜,母亲蹲跪在后一畦一垅跟着拾掇,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竟忙得顾不上吃饭,虽累虽苦但神情快乐,面对丰收似乎忘却了曾经的艰辛。收罢姜,回到家,顾不上歇息,还要随着家家户户祭祀“姜神”,祈求来年好运,祈求年年丰收。
      给人印象至深的是在收姜时节,似乎是乡间异常隆重热闹的大事。家家户户的亲戚故旧,同窗好友,都会相约在出姜的日子前来帮忙。全村大大小小的姜园,人头攒动,来来往往,乌央乌央的人流竟有数万之众,像是赶大集一样,大车装,小车拉,大筐抬,小筐背,在姜园地头将刚出的姜堆成一座座金黄色的小山,块块姿态各异的生姜,寄托着所有人的情感和梦想。待到夕阳西下,家家都将新收的姜贮进就地挖好的姜井,然后把井口密封好,收拾起工具衣物,顶着星星月亮回家。来帮忙的亲戚朋友晚上都住下喝酒庆贺,热热闹闹,觥筹交错,好像过年一样,你劝我一碗,我敬你一杯,开怀畅饮,煞是痛快,兴头起时大口嚼着鲜姜,嘴里辣得“嘶……哈……”不住,还是连说“好姜……好姜……”家人为收姜而请,宾客为帮忙而来,以姜结缘,姜鲜情浓,在帮忙扶助中倍增亲情友情,实在是乡间美好而快乐的事情。
      在当年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姜是家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每到冬季,父亲与邻居相约,三家一帮,五人一伙,从凌晨3点出发,用独轮车推着两篓子姜,少说也有几百斤,上博山,下泰安,赶济南。到城里卖姜,能给现钱最好,没现钱以物易物也行,用大名鼎鼎的莱芜姜,折价换取粮食和一些生活日用品。有时当天赶不回来,就以姜抵资在当地房东家住下。遇到好年成,常常满载而归,有时卖得不好,只能连卖带送也认了,就是赔了也不会再带回来。记得有一年,到大年三十了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一趟趟到村头张望,不只是担心父亲的安全,还在等着父亲能换回点粮、油、面好过年。我一个本家叔叔,推着一车姜去博山卖,在路过青石关时,因下雪路滑,在坡陡辗脚(刹车)失灵,连人带推车掉进十几米的深沟,当时就磕碰得粉身碎骨,婶婶知道后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赌咒发誓再也不种让人丧命的姜了。但过了几年,在邻居和亲戚的帮助下,婶婶还是要以此为生,再次进了姜园侍弄。在我上高中时,家里不富裕,所穿衣服都是捡三个哥哥替换下来的,从没有穿过新衣服。母亲性情倔强,怕我在学校让同学小看,硬是把姜种给卖了,为我买了一件红球衣,做了一件灰色“的卡”上衣,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上等衣着和布料。我在学校担任团支部书记和班级体育委员,就是这两件衣服让我在同学面前客(漂亮)了一把。只是到来年种姜时,由于卖了姜种,很是让父亲作难,是母亲从邻居和亲戚家借来姜种,才算是度过了难关。这件事过去三十多年了,只要想起此事,还是令我心潮涌动,眼热鼻酸,母亲的举动让我终生难忘。
      从“姜”字的字形组成看,称说美女姜是不难意会的,但要较真探其原由却无从考证。然而,当人们若从姜的外形去看,扁平如扇,形若指掌,确有几分美女温润优柔的姿形。一块块生姜,无论鲜嫩干涩,都很受看,经过漫长的夏秋孕育,鲜芽状如乳头,马蹄套形似马蹄,看上去栩栩如生,煞是生动,观之欲食,品尝心醉。这些年,家乡举办起“生姜节”,在莱芜姜博会展厅,人们常能看到用姜组成“中国生姜之乡”六个金灿灿的大字,还用3万余斤鲜姜堆成巍峨的姜山造型,令参观者无不惊讶,无不赞叹,纷纷拍照,留恋忘返。姜不仅美在外形,更美在食用和药用保键价值上。姜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天然完美尤物。如今,它不仅用于调味、腌制、糖渍,也可以加工成姜汁,酿制姜酒,提取姜油,成为重要的制香原料和中医药材。我爷爷是老中医,下面儿孙多,当年缺医少药,每有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爷爷从不惜用中药,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我们熬姜汤,喝上满满一碗热姜汤,捂上厚被子发发汗,很快就好了。常听爷爷说:“姜是好东西,浑身都是宝,喝姜汤治风寒,省钱还管用啊!”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些有关姜的美好传说。据说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开始对姜情有独钟,他知道食用姜大有裨益,提出“每食不撤姜”的养生法。在远古的春秋时代,确实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孔子寿享73岁,在那个时代可算是高寿了,也许这与他“每食不撤姜”的习性不无关系吧。还有传说名医华佗,曾周游各地为民除病却邪,当他来到莱芜一个山村,忽听闻阵阵喊疼声,走进村户见一位妇人立于床前,正在为喊疼的病人捶背。华佗问完病情问村妇家中可有生姜?村妇答:“有少许。”华佗说:“赶快把姜切成沫,用开水煮沸,放上一点红糖。”村妇按照华佗吩咐,一会儿就煮好了姜汤,华佗让村妇舀上一碗,亲自端给病人喝下,只在刹那间,病人的疼痛便解除了。从此,姜汤治肚子疼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时间“生姜救了白娘子”,“ 活菩萨李时珍十斤姜汁救人一命”等等一些演绎生姜功效的故事,在我们家乡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近年来,通过系列优质超高产技术成果开发应用,家乡生姜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以生姜为龙头的 “三辣一麻”(生姜、大蒜、鸡腿葱、花椒)农产品畅销各地,还出口到欧、美、日、韩、俄罗斯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家乡最具市场竞争优势的一项大产业。江山如此多娇,盛产如此畅销,生姜梦,农民梦,莱芜梦,梦梦相连,梦梦美好,梦梦相通……

      作者简介:王新凯,网名绿色八一,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从事部队政治工作十多年,现供职于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散文、诗歌多见于《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淄博声屏报》、《莱芜鲁中晨刊》、《未央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杂志。

发表于 2015-2-15 21: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确实是好东西,感受到文中浓浓的对姜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6 08: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看似平常的姜中,还有这么多的知识,这么多的故事。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6 0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俺姓姜,当然高度赞同本文观点了。呵呵,姜好,好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2: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淄姜健 发表于 2015-2-16 08:29
呵呵,俺姓姜,当然高度赞同本文观点了。呵呵,姜好,好姜!

你不是美女,你是美男子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