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坡居士与明农隐士的一次“邂逅”
桓台 包泉敏
近日阅读《东坡志林·致仕》,从里面发现一段文字,品读之后感觉似曾相识,全文为:
“贺下不贺上,此天下通语。士人历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释肩而去,如大热远行,虽未到家,得清凉馆舍,一解衣漱濯,已足乐矣。况于致仕而归,脱冠佩,访林泉,顾平生一无可恨者,其乐岂可胜言哉!余出入文忠门最久,故见其欲释位归田,可谓切矣。他人或苟以藉口,公发于至情,如饥者之念食也,顾势有未可者耳。观与仲仪书,论可退之节三,至欲以得罪、病而去。君子之欲退,其虽如此,可以为进者之戒。”
《东坡志林》,苏轼作品,所载为作者自宋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的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作为欧阳修的学生,苏轼的卓绝才华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自有公论,此不缀述。总的来说,东坡先生尽管一生颇多坎坷,却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上述这段文字,语言生动形象,虽主讲为官之道,亦清晰地表达了对“林泉”之向往,正是其雅好山水、返璞归真心态的自然流露。
言归正传。各位看官,您可知道东坡先生因这段文字曾与新城王氏何人有过“邂逅”?
哈哈,㺓对了,正是新城王氏家族六世祖王象晋!这段文字收录在其编著的《清寤斋心赏编》中。
苏公与王公,两位年龄相相差524岁的先贤,因了同一段文字而有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交集。
王象晋(1561—1653),字子进,号康宇。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禛祖父,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任之处均有政绩。七十余岁致仕归里,谢官家居,课教子孙,闭户著书,自号明农隐士。他学识广博,著述颇多,留存于世的有《二如亭群芳谱》《赐闲堂集》《清寤斋心赏编》及医著《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等等。
这位“明农隐士”,一生于宦海沉浮中,遭际曲折,但其性格豁达、心性淡泊,而且痴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地热衷于种植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他在家乡新城郊外购置了百亩薄田,题名“涉趣园”(“涉趣园”,名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语意),亲自动手,督率佣仆培育花木,试种农作物。他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又从古代农书中汲取了不少宝贵资料,并用10余年时间编撰了一部28卷40余万字的农业著作《群芳谱》(因园中建有二如亭,《群芳谱》成书时名《二如亭群芳谱》,后简称《群芳谱》)。此书约初刻于明天启元年(1621),是我国17世纪初的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极为丰富,书中记载的栽培动植物达400多种,对每一种植物的名称来源和考订、植物性状和类似植物的区别等都有较详细的阐述,具有较高的农学价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皇帝命人在原书基础上改编成《广群芳谱》100卷,并亲自撰序文,刊行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业出版社又将其整理出版,列入“中国农业丛刊”之一。据说原稿现存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热爱农事,亲近自然,由此可以窥见王象晋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性。出身于世家旺族的王象晋,既是一位有担当、有作为的官吏,同时还是一位于家族中兴做出巨大贡献的家长。《山东通志》称其为“济人利物常恐不及,乃爱国爱民、急公好义、关心国计民生的长者”。就是这样一位可尊可敬的“长者”,从《东坡志林》中百余条论述中摘录了上述内容,充实进了其家训类著述《清寤斋心赏编》中,传与后世,既可明志,亦教子孙,其中深意,不说自明。
总之,作为新城王氏家族中兴的功勋人物,王象晋对于家族的发展居功甚伟。同时,他也堪称“多面手”,多才多艺,不仅种地种出了一部“百科全书”,而且能文会医,且著述颇丰,是新城王氏家族中除王士禛之外著述最多的人,其对社会的贡献亦有目共睹,可圈可点。
据何成《明清新城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一书记载,新城王氏家族非常重视对家族成员的品行、学识等方面的教育,虽然各位家长有不同的崇拜“偶像”,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在读书教育方面,王之垣、王象晋父子最看重要苏轼;在道德教育方面,王之垣最看重朱熹、“二程”、胡瑗;在个人修养方面,王士禛则最看中王阳明,但从他们的著述中,人们不难发现,对于这些古代贤哲,他们普遍采取的态度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如在王象晋的《清寤斋心赏编》“涉世善术”中就摘录了很多苏轼的观点,而在“淑身懿训”中,摘录了一些王阳明的论述,等等。
王象晋曾于93岁高龄时,作自祭文《辞世小言》一篇,通篇360余字,有对自己平生经历的总结,有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对后事的交待等等,内容精悍、立意精彩。更有意思是文末落款“清闲老人王象晋”。其实,观其一生经历,王老先生可真不清闲!无论是精研学问考取进士,还是手段凌厉地平叛治安,审时度势地退居田园,亦或是甘于平淡课教子孙,著书立说、普济世人,王象晋的一生简直就是忙得不亦乐乎啊!不过,老人家心态好,无论遭际如何,都够做到宠辱不惊、气定神闲,忙并快乐着,这气魄、这定力,岂是常人所能企及?!
不知,四川眉山的东坡居士可曾想到,500多年后会“邂逅”山东新城的明农隐士王象晋呢?
文化无界,传之有道,信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