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493|回复: 0

西铺,一本一辈子也读不完的好书(西铺采风征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5 18:4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苏斋 于 2020-7-25 19:06 编辑

西铺,一本一辈子也读不完的好书

临淄   王纪强
西铺之行,回来的路上,我写了这首诗,感念此次朝圣之旅吧。
清贫如水问苍生,志异聊斋疾苦声。
白首功名多少梦,光阴无愧大人生。
读书如知心,读好书如与好友晤谈,无话不说,相见恨晚。到西铺,就有这样的赏心悦目的感悟。一个悟字说人生,说不尽的是聊斋,还有老先生那不绝如缕的追求。毕生为功名,何妨白发生。

童年是读着《聊斋志异》的系列小画书长大的,在那个闭塞的年代,能听这些鬼故事是很神奇的。不怕做噩梦的话,那就最好是大白天读,晚上读聊斋,颇有阴森之气,怕鬼狐上门的。嘿,这就是那个如饥似渴年代的缩影,你说,地地道道的淄博人,哪个不是读着这脍炙人口的聊斋长大的呢?

读聊斋系列久了,看到了电视剧聊斋,也是过瘾的。青年时代就有滋有味的读到了小说《聊斋志异》,这嗜好一发而不可收,竟然年年读,月月读,温故知新啊。蒲家庄已经不知去过了多少次,聊斋园、蒲松龄故居也年年去聆听。我有一个未了的梦,那就是很想去造访老先生做私塾老师的西铺。今日终于成行,了却了一个夙愿。这可是蒲松龄老先生,私塾生涯在毕家授业三十个春秋啊。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十个春夏秋冬,在那后花园里,纵情民间故事,志异书成,也是倍含艰辛。

人生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个启蒙孩子的童年时代,不是最热切的是读书呢。儿时最动人心弦的还是小人书,大些了就喜好传记书籍。同龄人在一起津津乐道,回味一番读书的感受也很热火。

   精神生活困乏的年代,书带给我的是喜悦,是苦涩。童年、少年时代常串门子,瞥见邻居五大娘家的效民二哥手里拿着本崭新的小画书《聊斋志异》系列之《商三官》、《田七郎》、《崂山道士》、《画皮》等,望眼欲穿,好想一睹为快啊。

   我对奶奶说:“您能给我买本小画书吗?一本就行,《婴宁》、《胭脂》就行。”奶奶就应允了,不过却是很难兑现的诺言。有时候,我就当奶奶的面咬牙切齿:“等我大了,有了钱,我买一柜子书。天天过瘾,谁也别想看。”其实那是句气话,也是个愿望。母亲陪嫁的枣木柜子能盛几百本书呢,当时也是异想天开了.
我只有另想办法,绞尽脑汁的寻觅绳子头啊、废旧啊,有一次,邻居效增哥哥家的墙头上有块锈迹斑斑的铁锅片,在墙头上挡屋檐水,没有人时,我偷偷揭了下来。当然怕受埋怨,偷梁换柱用块瓷瓮片代替了。
积攒了也不知道有几个月,那些废旧被我去路山收购站卖了。四角五分钱,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啊。自己有了小金库和私房钱,兴奋的睡不着觉。藏匿了几个地方,不放心。有时候,就怕人惦记,随身携带了好几个月。
陈寿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为了心目中的书,我伤心了一阵子。同学打趣,书非借而不能读也。万般无奈,就去邻居效民二哥家借那本心仪已久的画书。当然哥哥是倔强的,好歹允诺了。开个条件,代替他推磨子。等一盆豆子磨成了摊煎饼的糊,我也累得直不起腰来了。还好,他兑现诺言,我美滋滋的过了一晚上书瘾。通过这种交换方式,我读了一整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爱读书,也许来自童年的耳濡目染和兴趣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到西铺,才悟到了这句箴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魅力。在西铺,与聊斋先生晤谈,是多美的事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品味西铺,走读聊斋,蒲先生的书屋是多浩瀚啊。毕府这他方之石,也是蒲老先生眼前的美玉啊。

喜欢蒲松龄的文学作品,钦佩他的过人之处,始终有个疑惑,蒲松龄为什么能在西铺村这个小地方成就了他的世界名著《聊斋志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啊,先生辛苦潦倒一生,遍求功名不就,却成就一部巨著,成了一个传奇。

蒲松龄的一生,教书育人是他的主业,也是赖以生存的衣钵。西铺毕府,这三十年是成就最大的时期。

明末清初,西铺村的毕家曾出过一门二尚书,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堪舆王渔洋、赵执信、孙廷铨媲美,何谓书香济世长,在西铺笔府,可见一斑。

蒲松龄教私塾糊口,立志年年参加科举考试。他天资聪颖,酷爱文学,又忘不了在毕府读书,读书、写书,是蒲松龄人生的巨大转折点。毕家的藏书楼万卷楼,蒲松龄是如鱼得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万卷楼,我记住了那句话:书充栋,凭君剪。走访万卷楼,这壮志豪情,不亚于去观瞻宁波的天一阁。西铺毕府处于南北通衢大道上,北门外溪水潺潺、古树参天,东西来往的客人不断,蒲松龄在此设茶摆烟,招呼行人歇脚拉呱,搜集天南地北奇闻异事再好不过了。

走进柳泉先生毕生志异的后花园,肃然起敬,感慨万端。眼前石隐园里想必定会有先生书中的仙家和奇闻逸事,猛不防会窜出一个人物来。

柳泉、蒲家庄、西铺,是老先生的母土。四十多年的时光如水流淌,对聊斋的情深依旧意长。聊斋里的精彩故事令我们难以忘怀,激励了我们一年年,几代人。你说,谁不是抱着聊斋这部书长大的,被书中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吸引过呢。《小翠》、《胭脂》、《辛十四娘》、《宦娘》与《连城》,都是神往的。借狐喻人,借古讽今。老舍就评价过蒲公“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西铺毕家的景色美不胜收,而先生的狐妖故事更是叹为观止。漫步在姹紫嫣红的毕家,听一番字正腔圆的俚曲,一步一沉吟,也能令你如痴如醉了。

聊斋,小俗,大雅。难怪王法颜先生有字曰:聊斋红楼一短一长千古绝歌,可谓评价恰如其分。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这一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读聊斋,逛西铺,你说何乐无穷呢?

与郑峰先生交谈,遗憾的是聊斋先生的一部堪与《聊斋志异》媲美的巨著,不知何故被先生带往阴界。破四旧,却化为灰烬,颇为遗憾。

西铺的历史烟雨中,多少意味深长的思索啊。水井,柳荫,桐花,藏书,蝉鸣,凉亭,泥径,阡陌。一部聊斋,一段故事,一个人生。“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怀才不遇”的蒲公,“独辟蹊径”不惑之年“志异书成”。精神生活上的精粹和富足,又何必在乎这朗朗红尘中的穷困潦倒呢?

走读西铺,漫步毕家,令人添勃勃兴致。人生就是如此的喜乐无常,有缘无分,兴致萧索。柳泉先生一生四件事:读书、写书、教书、科举。“冷月孤灯书为伴。江河山川,花鸟虫鱼,是先生“情怀的栖息地”、“故事的万宝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无不透彻着“浓浓的乡情”、“栩栩如生的野趣”。

走读西铺,该是多么的感慨。阅历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它悄无声息的教会了我们许多哲理。“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王颜山先生的这句巧妙的联句,可喜又可叹。

我从西铺,感悟到蒲松龄先生的品格: “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世人大都“随波逐流”,先生却“心清如镜”,难免就“误入歧途”,这就是个性使然,这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谈鬼说狐”自成一绝的大家跃然纸上。

世间有些事,说得,却做不得。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成古人。

辛酸科举路漫漫,穷其一生写聊斋。人生就是这样的喜忧参半,我最欣赏的诗就是王渔洋的那句“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念念不忘的仍旧是蒲公的“布袍萧索鬓如丝,冷雨寒灯夜话时”。“数卷残书,半窗寒烛,一个荒斋”,我想,成大事者,苦其心志是在所难免的了。

在西铺,又重温了柳泉先生这个俗家的业绩,他是个杂家,诗、文、词、赋、戏曲、俚曲、杂著,都是信手拈来。而世人推崇备致的《聊斋》只是他的俗著杂作中的一山一水而已。还是著名书法家夏湘平的楹联地道:写狐妖假相,道世上真情。

今天有幸在西铺听了一腔俚曲,也是美滋滋的享受啊。童年时代,故乡人口口相传的《墙头记》,就是先生的杰作。脍炙人口的《老来难》,是最接地气的。老来难,老来难, 劝人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面前,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耳聋难与人说话 差七差八惹人嫌, 雀蒙眼,似鳔沾, 鼻泪常流擦不干, 人到面前看不准,常拿李四当张三...。

淄博人人人都是聊斋迷,人人都能信口来上一段聊斋小调。最动人心弦的还是那部《聊斋志异》,一时神采飞扬,谁都能讲上一段“狐仙鬼怪”。《画皮》寓意深刻,醍醐灌顶,“画人画虎难画骨”,“画骨”与“知心”是那个年代蒲公作品给我的教益。

在西铺读聊斋,那字里行间,就是意味杂陈,这本书,我会用心去读一辈子的。也许,一辈子也读不完。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人生知进退,能忍让,也是修炼。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他屡败屡战,绝不退缩,这是毅力。蒲松龄分家甘被兄嫂欺负,在家事上,他却是忍一时风平浪静,这也是一种大胸怀吧。据蒲松龄自己所作的妻子刘氏的《行实》等材料看,在处理兄弟关系上,他处处忍让,顾全大局。当他与几个兄弟年龄渐大,家族内部关系日见复杂,不得不分家的时候,几个兄长、嫂子在田产、房屋上挑肥拣瘦,占尽便宜,他却像个傻子一样听凭处置,最后只分得一块薄田与一间摇摇欲坠的房屋。即使是如此,他也丝毫没有对几个兄长记恨在心,从他所留下的诗歌来看,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惦念着自己的兄长们,而且这种亲情老而弥笃.

读书当万卷,在万卷楼,我作此感慨。这是毕府东跨院,抱柱上原有“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树木起风云”楹联。

当时正值毕自严遭诬陷免官一年后又被朝廷重新起用时,振衣阁便寄寓了拂拭衣衫不使尘垢污身、冤狱得洗后心情舒畅之意。振衣阁分上、下两层。一层墙壁上原挂有一幅蒲松龄亲笔书写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绰然堂是蒲松龄教书、读书、著书和冬日休息的地方。“绰然堂”取意《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乎哉?”

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毕家、蒲家都是楷模。康熙二十七年,蒲松龄读了高珩的《劝世言》感触颇深,写了《读高念东劝世言即寄》诗一首:

至语缠绵道自真,三千世界破微尘。

拟从珠串消前孽,敢乞莲花作后身。

薄骨原无食肉相,病躯合是入山人。

不知净土程多少,欲向菩提一问津。

高珩于康熙三十六年去世,蒲松龄写了《挽念东高先生》(七律)三首,其三为:

痛想当年慧业人,俚歌亦足破微尘。

文无易稿从容就,口不择言表里真。  

绿野堂中蕉鹿梦,碧莲花上宰官身。

瞻乌爰止于谁屋,仰卧黄垆涕满巾。

人生就是如此,走过千山万水,历尽风霜雨雪,读书如阅人,也如交心。从蒲松龄的文学作品中,钦佩他的过人之处,西铺这个小地方是他的沃土。蒲家庄,西铺,毕自严故居,蒲松龄书馆,一个个足迹见证了这位旷世奇才的成长历程。你眼前,浮现出一个骑驴跋涉的老先生,在向你走来。

   蒲先生的诗词不乏佳作,我却独自喜欢这首《浣溪沙》:

旧向长堤缆画桡,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

人们总是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刀。可是,有那样一些东西,当时间遇见它们的时候,却放慢了脚步,渐渐被凝固……比如西铺的美食,将时间作为精华,让人流连忘返。

我想,当年,蒲先生也美滋滋的品尝过吧。

聊斋,一本读不完的好书,直到如今,我已经读了近五十个春秋。聊斋,是我一辈子也读不完的好书。

     西铺,也是系着我的阅读的欲望和理想啊。走读西铺,那也是一腔聊斋情永远也说不完的。



姓名:王纪强

详细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牛山路恒光花园5-1-402

邮编:255400

电话:13964485008

邮箱:1069168379@qq.com

个人简介:

王纪强,字冠文,曾用名王继强,笔名云飞扬,号流苏斋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高级会计师,财政部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南麻鲁村钓鱼台,待看景致燕子崖》2013年获得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上海文学》、《飞天》、《椰城》等。著有散文集《酒壶棵》、《故乡情》(合著)、《深山幽谷十五脉泉》(合著)、《岁月琴弦》等4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