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834|回复: 0

与苏轼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8 19:2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苏轼情缘
张店杨玉勇

站在苏轼故里的土地上,感受到文豪气息扑鼻而来,走进三苏祠,足踏“家有五亩园”的文学圣地,寻迹“一代文章之宗”学习生活留影。
三苏祠最早建于元代廷祐三年前,高丽诗人李齐贤去峨眉山祭天时路过眉山,他参观了“三苏堂”。明朝洪武年间,重修“三苏堂”并改名“三苏祠”。明朝嘉靖九年,侍御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钝维修并扩建三苏祠,扩建后增加了祀田。明朝末年,三苏祠毁于战乱兵火之中,仅存五碑一钟。清朝康熙四年,眉州知州赵惠芽重建三苏祠,民国时期和解放后,政府对三苏祠进行了扩修扩建,面积达六万多平方米,整个三苏祠的建筑为清代建筑。
走近三苏祠大门,呈现你眼前是1928年由牌坊式建筑改建的,她是一座三檐歇山式的建筑,大门上方中间悬挂着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三苏祠”匾额,门柱上有“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的对联。
缓步进入大门,两棵高大的银杏树跟我点头相拥。据说这两棵近有千年历史的银杏树享有“眉州第一树”之称。我绕树三匝,从树中悟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奥秘之源。
整个三苏祠从南向北望去,由前厅和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回廊构成的三进四合院式建筑,它们在同一中轴线上,形成均衡而又变化的格局。
向北前行,进入飨殿之前,一副长联吸引了我,上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下联“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练,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陪同我参观的导游告诉我,这副长联是清朝光绪十九年,时任眉州通判杨庆远撰联。
进入飨殿,殿堂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父亲苏洵居中,兄长苏轼居右,弟弟苏辙居左;供桌上供奉着他们的牌位:文安公苏洵、文忠公苏轼、文定公苏辙。站在他们的塑像前,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当年的五祖戒和尚怎么来到眉州,转世成了苏轼,三苏又怎么转世成了三袁,我百思不得其解,答案却在脑海画面中一一展现解惑。
走出西厢房,穿过“文渊”,来到苏宅古井。据传:古井井水源头与眉山的老人泉眼相通,井水清纯甘洌,从不枯竭,如果能饮此井水,会让人耳聪目明,若再能勤于攻读,必成大气。古井旁边有一棵千年黄荆树,虽然主杆已经化成千年木化石,但是它的周围的新枝绿叶层出不穷,这时我想起四川俗语“黄荆条下出好人”。
走近启贤堂,这是祠堂三进四合院的第二进,也是苏家“家有五亩园”的中心地,启贤堂是苏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眉派始祖唐代人苏味道端坐在启贤堂的中央。苏味道是河北赵州栾城人,九岁时就能写出好文章,与他的同乡李峤从文辞知名,被人称为“苏李”。苏味道画像上的匾额“栾世荣昌”,是由司马光题写。
木假山在三苏祠中体现着三父子做人的气节和表现他们的文章气节。木假山中峰突起,巍峨峭拔,意气端庄,神圣不可侵犯,这让人感受到它的巍然屹立没有奉迎之态。
与木假山堂相对是苏家的书房来凤轩,这是祠堂进院的最后一进。来凤轩原名南轩,是苏家兄弟读书学习的地方。嘉祐二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双双进士及第,名震京华。我缓步在书房里,记忆中浮现着苏东坡的作品和三苏的书画作品,苏洵的《名二子说》也在我脑海里闪现,我不仅在书房读三苏的作品,刹那也是在读自己的作品。
轻步来到碑廊,这里共陈列着碑刻155通,其中苏轼手迹刻石83通。苏轼楷书《表忠观碑》、《柳州罗池亩迎享送神诗碑》、《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被称为四大名碑。我边走边欣赏着碑文,每通碑文都在脑海中浮现,当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名震京师,却没有得到第一名,其中滋味谁能来解,只有苏轼自己知道。礼部复试时,苏轼以《春秋对义》口试取为第一名,欧阳修阅后对他的文采大加赞赏,“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又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这为后来的“乌台诗案”埋下种子。
苏轼前程路上,坎坎坷坷,二十七岁那年被朝廷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三年后回到京城初判登闻鼓院并得到直史馆之职。苏轼回到京城不久,妻子王弗病逝。英宗治平三年,父亲苏洵在京师去世,苏轼扶丧返川。宋神宗熙宁二年,三十三岁苏轼还朝,被朝廷任命为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后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三十六岁的苏轼风尘仆仆来到杭州任杭州通判,遇上了红颜知己王朝云,并开始填词让杭州西湖名扬天下。
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又名西子湖,就是因为苏轼这首诗而得名,这首诗也成为歌咏西湖的绝唱。
熙宁八年,苏轼四十岁,他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出知密州,在密州修筑超然台,写下名篇散文《超然台记》,以“无往而不乐”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事哲学。
熙宁十年,四十二岁的苏轼来到徐州任知州。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口;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到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比城中平地高出一丈九寸。苏轼组织城中百姓筑台抗洪,经过四十多天的奋战,终于将洪水挡在徐州城外。
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四十四岁的苏轼来到湖州。七月,御史李定等摘《湖州谢上表》中语与以前苏轼作的诗文,朝廷以谤仙新政的罪名逮捕了他,关押在京城御史台狱中,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主要是当时朝廷中的文人嫉妒苏轼的文采而引起的。苏轼在狱中作了诗《狱中寄子由》(二首),这些诗他托狱卒转给子由,同时也传到皇帝宋神宗手中。因诗《狱中寄子由》让苏轼转危为安,免于牢狱之苦。出狱后被神宗皇帝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已辞去宰相的王安石退隐金陵,他听说苏轼由黄州量移汝州安置路过金陵,亲自骑驴到江边去迎接,两人相见后互诉衷肠,尽释前嫌,苏轼写下《次荆公韵四绝》,其中一首写道:“骑驴渺渺入荒陂,想写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第二年,王安石去世。苏轼得知后十分伤心,撰写了《赠王安石太傅敕》一文,表达他对王安石的怀念与崇敬之情。宋神宗元丰八年五月,苏轼上任登州,到官五日,被朝廷召回朝中,他在登州五日,留下了“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的美誉。
宋哲宗元祐时期,苏轼出任礼部尚书、翰林院承旨,成为北宋文坛领袖。王洗在西园邀约以苏轼为首的十六位文人学士在园中吟诗作画,世称“西园雅集”。元祐四年,五十四岁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出任杭州太守。到任后带领杭州民众疏通运河,赈灾放粮,对西湖进行整治,用西湖中的淤物修筑长堤,留下著名的“苏堤”,还淘筑钱塘六井,为民造福。
元祐六年三月,苏轼五十六岁召京入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诏,兼侍读;八月遭到洛党攻击,出任颍州和扬州,在扬州将劳民伤财的“芍药花会”废除。元祐八年九月,五十八岁的苏轼戍边定州。不久谪贬岭南,在惠州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自来水工程,同时也失去了红颜知己王朝云。三十四岁的王朝云去世后,葬于广东惠州西湖畔的孤山之麓,栖霞寺僧人在朝云墓上筑起小亭,用朝云临终前诵《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的原意,命名为“六如亭”。苏轼以一首《西江月》来表达对王朝云的哀思。
宋绍圣四年四月,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责授荆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这期间,他“饮水食芋”,孤独地过着“多情、多感、复多病”的日子,但他仍热情帮助当地民众,劝民护牛,指导打井,开馆办学,让海南岛开天辟地走出了第一位进士。
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徽宗继位;五月大赦天下。徽宗量移廉州,六月渡海,七月才到达廉州贬所,九月改任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到达英州时,复朝奉郎,提举闲职成都玉局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苏轼到达真州,作《自题金山寺画像诗》,决定定居常州。苏轼六十六岁那年病逝于常州,葬于汝州郯城钧台乡上瑞里。
苏轼在文学上成就巨大,他的诗标志着宋诗成熟,一生留给后世二千七百多首,被后人称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撰写此文期间,午休时分,苏轼来到我的梦中,赐我四首五绝,可惜我一首都没记住;同时苏轼传授我书法秘诀,鼓励我练习书法,亲自示范走之写法,这可能就是我与大文豪苏轼的情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