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524|回复: 1

龙泉村人饮水的前世与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3 17: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泉村人饮水的前世与今生
淄博文昌湖  杨继玉

我的家乡萌水镇龙泉村,有龙有泉,乍一看,与水结缘,非常的温馨与传奇。其实,龙泉村人能喝上香甜干爽的自来水,也经历过一番波折与奋斗,是几代人智慧与努力的结晶。
人类生存离不开水,生长在城市与乡村的人,对水的认识与敬重却有着天壤之别。
龙泉村是一个倚山而围居的农村,村东与村西各有泉水一支,与村民世代相伴相生。与城里人使用哗哗流淌的自来水不同,40多年前,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全是早起挑水的人群,因为早饭后大家都要开始一天的操劳。
那些年代,每当晨曦微光,在龙泉村300米长的主街上,全是三三两两挑水的人们,而整个大街满是湿淋淋的溅水,扁担、铁梢(水桶)与汗渍、气喘的跳水人交相辉映,现在看,是一条风情满满的生活画卷。
那时的村里人,只有一个念想,啥时候咱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一拧开水龙头,就能喷出贼光放亮的自来水啊!
1983的一天,几代龙泉村人的渴盼终于实现了。其实,我们村是整个萌水一带第二个用上自来水的自然村。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这里,我要真切地躬谢已经去世的几个老人。
1982年春天,踌躇满志的我,刚刚接任村支书,决意要让全村人用上自来水,可苦于没有资金来买设备、雇劳动力。村里刚刚分田到户,只有每个生产队还有一些集体资产,比如生产队的牛、猪、小毛炉及生产资料,包括生产队司养处大仓库。
当时,老父亲给我出主意,你不是想上自来水吗?把这些资产变卖一下不就是钱吗?这一席话,打开了我的心扉,于是,就按老父亲的提议大干起来。
期间,萌水镇水磨村时会水书记给予了大力支持,技术与人材,全力保障。还有村里人非常尊崇的以正直著称的胡以谦老人,我找到了他,摆出了遇到的困难,即从水塔出来水管道如何安装进星罗棋布般的每户家庭。
弯曲的三百米长的大街,纵横着的七八条胡同,七长八短的无序坐落着,胡以谦是一位土专家,在设计与用工用料方面挖空心思的筹算,精心施工,让管道七拐八串地通到每一户人家。至今,村里自来水网状大部分还是使用的30年以前的管道。
任何一项工程,不能忘了那些能工巧匠,那些为建设龙泉村筹资的企业厂长、经理们,就上马自来水来讲,这是几代人的付出,几代人的辛勤,没有龙泉村的翻砂厂,没有分地时卖掉生产资料,哪来的自来水,有钱干好事,没有钱又要干好事,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胡以谦老人早已故去,每当我回想起村里自来水安装,暖气片厂、电暖器制造时,这位老人家的巨大功德,从内心里不是滋味,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是不能忘记的!
村里的自来水从1983年一直用到1993年。可是,90年代初乡镇企业大发展,工厂遍地开花,废水渗漏,地下水受到污染,原水源地不敢再用。我的前任,村里的老书记梁德坤力排众议,提出从村小河上游,杨家园打深井,这将是一个投资几十万元的大工程。
梁德坤威望甚高,他先后担任村里的大队长,革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懂经济的农村干部,先后给村里建起了远近闻名的条编厂、铸造厂,龙泉村的工分值全镇第一,就是这么一位老干部,虽退居多年,但为民造福的激情不减,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亲力亲为,在工地上忙碌,率领着一干人打出380米深井、建扬水站。水打出来后,有关部门化验,各项指标都是最优。
至今,龙泉村的人都怀念龙泉村腾飞的奠基人梁德坤老人,他眼里容不下沙子,为人高直,龙泉村的经济发展,他是第一功。
又是一个10年,到了2003年,杨家园的水井因扬程高,每年仅电费就花三万多元,由于每年都从萌山水库抽水浇地,春天灌青水,秋天浇玉米,各种水杂质长期积淀,深井有了污染,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村委副主任胡秀业提出用村最高处南坡泉水作为水源的思路与方案。一是顺坡而下不用电,可节省电费,二是水质优良,泉头没有任何污染。
胡秀业的建议,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党支部与村委会召开诸葛亮会议集思广益,几翻争论,各抒己见。有的说此方案可行,有的说即使可行,投资太大,这一公里多的路程,几乎都是乱石荒岭,需要多少机械、劳动力、资金,又要几十万的投资。为了使全村人民喝上放心的水,胡秀业毛遂自荐来施工,他表示花费绝不超过十万元。
经过周密的丈量、勘察,制定出了一整套的施工方案,从河头因村与村的分界线,绕开原来的泉子,从靠近我方河地深挖砌池,然后封顶,一路上尽量不占有耕地走荒地。在与村庄下坡差距大的地方,修建了一个100立方的水泥浇灌的蓄水池,再接到二十年以前的管道上。胡秀业抓总,集团公司副总安茂训施工,边建设、边改进,终于建成一个崭新的民工心程。
这项工程至今也快二十年了,一共才花费7万多元,为龙泉村节省下了大量的电费,龙泉的村民们一分钱不交就喝上优质的矿泉水。
蓦然回首,往事如烟。
一个村庄的变迁,能折射出40年以来中国农村沉甸甸的发展,龙泉村几十年来关于水的记忆,即将成为历史。可是,那些年龙泉村人围绕吃水的故事,也将是激发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动力。
(杨继玉:淄博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萌水镇党委原副书记、龙泉村党支部原书记)
发表于 2022-4-17 15: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修路架桥,挖井修渠是为人谋福祉的,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含义就在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