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乐神
母亲,别时您为儿做的那件新衣
现已旧了
胸前已被岁月的砺石磨破
每遇冷风
心就疼痛
母亲,而今您不能亲手
为千里外的儿补衣
儿只有在孤灯下
自己补了
选啥颜色的布料呢
红色浓艳、黑色黯然、白色不暖
左思量 右思量
索性就扯上一片故乡的海
十指张开
抚平在胸前
母亲,这越拉越长的线
是您鬓边那根霜扑扑的银发吗
为什么,儿手颤颤地、颤颤地
总也穿不进
小小的针眼
=================
[漠海边城点评]
读完这首明快的诗歌,我没有任何理由说他不是诗。朴素的语言反映着质朴而浓厚的亲情,通过用补衣这样一个微小的意象,用廖廖几字便把母亲与儿子,儿子与母亲,儿子与故乡之间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故此,禁不住拍案叫绝。
全诗共分四节。前三节是递进式的铺陈,带着母亲的关爱和故乡的深情到远方去流浪,经年之后,虽然是那么遥远,却没有因“别时您为儿做的那件新衣/现已旧了/胸前已被岁月的砺石磨破”而淡忘,却时时的在心头涌动“每遇冷风/心就疼痛”。远离了母亲,失去了依靠,生活中只能让自己坚强起来,自己照顾自己。“母亲,而今您不能亲手/为千里外的儿补衣/儿 只有在孤灯下/自己补了/选啥颜色的布料呢”思念的感情在这个时候涌上心头,“该用啥颜色的布料呢”活泼而轻松的点出了那种对家乡温暖生活的回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第三节重点写出了感情深处的思念与感叹,故乡是用单纯的色彩无法描述的,还是用那宽广如海的深情来表达吧。
通过前三节的铺陈,第四节则水到渠成的实现了感情的升华。补衣,这哪里是补的衣服啊,这分明就是对母亲的爱在进行着一种回报,对故乡深情的眷恋。也写出了游子的心声,总是在思念时颤动着鲜活的心和悠悠的情。“母亲,这越拉越长的线/是您鬓边那根霜扑扑的银发吗/为什么,儿手颤颤地、颤颤地/总也穿不进/小小的针眼”,至此,完成了全诗的升华,并把感情推向了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