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3 10: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民国也是这样,袁世凯是一妻九妾。她的妻子就是因为一句话得罪了他,守了一辈子的活寡。有一次,袁世凯看见于氏系了一条红腰带,就调侃说像马班子。马班子意指烟花女子。于氏回说,我不是马班子,我是有姥姥的。有姥姥的意指有娘家,而袁世凯的母亲是妾,因妾的娘家不被承认,所以袁世凯是没姥姥的,不管于氏是不是有意,但直戳了他的痛。以后的岁月他们始终是相敬如宾,但再无夫妻之实,那年于氏还不足20岁。
第七就是归宿不同,妾是不能和丈夫合葬的,灵位也不能进入家庙。像尤二姐就随便找个坟地埋了,并且活着时也不能参加祭祀。实际就是一个编外人员 ,替代品,确切地说只是一个生育和泄欲的工具。
第八地位不同。准确地说,我们中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分明,不像现在这样混乱,妻可以当街扒小三的衣服,小三也可以打上门来。现在的二奶呀小三呀都是后来杜撰出来名词,本就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试想下小二是谁,大奶又是谁,简直乱弹琴。妻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位尊无比,往往还掌握生杀大权,就像皇帝虽是三宫六院,也只有一个皇后。妾是介于半主半仆之间的,对下,你是主,对于妻和夫你是奴,要听他们的使唤。在红楼里,李纨就感叹平儿:“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宝玉也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虽然姨娘对下本是主,但有些得势的丫鬟,并不把姨娘当人,也是看人下菜碟。蔷薇硝回,芳官挨打,蕊官藕官葵官豆官四个人一拥而上和赵姨娘厮打起来。探春很气愤但也很无奈,就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她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她。便她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这反映赵姨娘在那个压迫的环境下,已然变态,一心想报仇,只要有一点机会就闹。同时也说明探春对这些丫鬟的态度和宝玉是不一样的,用一句“顽意儿”就概括了。
另外,在红楼里妻妾是不能平起平坐同桌吃饭的,并且妾要到妻房间晨昏定省,像媳妇对婆婆那样。妻坐着,妾要站着。刘姥姥初次进府,在王熙凤房里,看到独凤姐坐着,余者皆立着。到贾母那,看到凤姐独站着,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宝玉黛玉全坐着,这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妾并且要侍候妻吃完饭,自己才能吃,如果妻妾关系好,准许同桌吃,也不能平起平坐,像凤姐喊平儿一起吃,平儿也是一膝单跪。在贾母处,贾母吃完饭,喊尤氏吃,看见银蝶,连带说这个孩子也好,也同你主子一块来吃,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银蝶贾珍之妾。这就是说妻妾是有严明的规矩。
所以妻妾永远是不能公平的,妻并且有惩罚 打骂妾的权利,但她们一般顾及自己的身份,很少这样做,多是借剑杀人。王夫人就借凤姐经常打压赵姨娘。夏金桂却不同,公然折磨香菱,比如让她睡地下,一会捶背,一会倒水,折腾一宿不得安生。王熙凤是典型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杀人不见血。但丈夫一般是不管家事的,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家里一切归妻管。袁世凯虽然不用正妻管,委托大姨太和五姨太。但他平时还是每隔几天到正妻房中闲话家事,陪坐聊天。
第九她们所生的孩子归属不同。妾生的孩子也是归正妻所有的,它们管正妻叫嫡母,管妾叫庶母,有的直接喊姨娘。探春就是只承认王夫人是母亲。贾环却不同,宝玉挨打回,贾环四顾无人,向贾政贴膝跪下悄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他这里就对赵姨娘用了“母亲"二字,这是违反宗法的,但贾政并没阻拦。这也说明,探春和贾环对生母的态度是不同的,也就是情和理始终是两个矛盾的双胞胎。所以鲁迅说,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到民国也是这样,袁世凯死后,于氏大哭,说你一生都对不起我,娶了这么多姨太太给我留了这么多的子女,叫我以后咋办啊!庶出的二儿子就带领一群子女给于氏跪下,喊着请娘赐死。虽是一出闹剧,但也说明这些孩子是正妻宗法意义上的儿女,始终管正妻叫娘。当然最后还是和生母一起鸟兽散了,生母才是母,这点到啥时都不会变。
在古代,嫡出的不论在继承权,家族代表权都优于庶出的,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但在红楼里不是,有一次,贾赦就夸贾环作的诗好,有气象,说这世袭的前程是跑不了你的,并赏了很多小玩意,那时宝玉还在,既嫡且长,可见历史是不断演变的。另外妾生的孩子和妻生的孩子平时的待遇也是一样的。他们享受同等的月钱,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同等的婚嫁。并且用人的制度都是一样的,宝玉用几个丫鬟,贾环也要用几个,丫鬟的月例也是一样的。第36回,凤姐就说:“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就是说宝玉和贾环的待遇要一样才公平,凤姐的话里没有任何歧视的语气。这是按理,公事公办。但按情却不同,一是老太太偏爱,愿意自己少用一个人,留给宝玉。当然还有许多的私房,钱呀衣服呀古董呀想给谁就给谁,这是争不来的。二是宝玉有元春宠爱,入住大观园,也只命宝玉而没有贾环的份。这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公平,还有个私人感情在里边,这也是赵姨娘忿忿不平的原因。
三
那妾哪一点能和妻平起平坐呢?有的,那就是性爱,这也是唯一的一点。所以你看到贾政是长期宿在赵姨娘的房中,并且赵姨娘也吹了不少枕边风,让贾政一看到宝玉就咬牙切齿。这点妻是不能干涉的,也无能为力,即便是怒火中烧,也要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在古代,丈夫是有责任为妾提供性义务的,如果怠慢,还要受到批判。袁世凯就风水轮流转,公平对待,自己不行时就吃鹿茸之类壮阳药,一直到死都如此。并且妻在这方面是不能妒的,妒是七出之一,你如果犯了这条,就有被休的可能,因为血脉的传承是这个家族最重要的事情。像王熙凤再跋扈,同样不敢明着妒,也怕说她不贤良。她过生回,贾琏偷人,被她撞见,厮打起来,她披头散发跑到贾母跟前,没敢说贾琏偷人不对,只是说偷听得他们商量要用毒药把她毒死,把平儿扶正等,实是一大半谎话。贾琏拿剑追赶凤姐时,也是口里嚷着,我杀了你这个“妒妇”。他本来是惧妻背理的,但一旦事发,也要为自己偷鸡摸狗的行为,披上一件冠冕堂皇的外衣。贾母也说,啥大不了的,打小都是从这过来的,只不过是猫偷腥。说得很轻描淡写,一半是袒护孙子,一半说了大户人家的实情。
第21回,贾琏求欢,平儿跑了出来,两个人一个窗里一个窗外的说话,凤姐看见就问为何不在屋里说,平儿回说屋里没有人我在里面干什么。凤姐就笑说没人才好呢?平儿正色道“别让我说出好听的了”然后也不给凤姐打帘子,自己摔帘子先进去了。蒙双行夹批:“笑”字妙!平儿反正色,凤姐反陪笑,奇极意外之文。”平儿为何敢一反常态摔帘子,那是因为凤姐理亏,平儿为了避免凤姐吃醋,自己做得很好,一年间不让贾琏近一次身,也就是说,她自己主动放弃了性爱的权利,同时也放弃了生子的权利,让王熙凤无话可说。
那妾有没有翻牌的机会呢?有的。一是扶正,也就是把原配休了,取而代之。或原配死了,自己上位。贾琏偷娶尤二姐时,贾蓉就游说说,凤姐身体不好,过个一年半载的死了,就把二姨接进去扶正;鲍二家的也说还不如把平儿扶正等。但那时扶正的几率很小,在红楼里,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娇杏被雨村扶了正,平儿都是个悬念。实际古代规定,妾永远是妾,即便妻死,都和妾无关,这个男人同样是鳏夫,要另行择娶才行,但到红楼梦时代已经有所改变。
二是依靠儿子翻身。只要自己生了儿子,地位就能提高一大截;如果儿子能继承家业或日后出人头地,比如中个进士什么的,自己就可以彻底翻身。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包括皇室,有的还为其生母追加封号。赵姨娘就存有此想,宝玉无疑就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只要宝玉在,贾环就难有出头之日;如能铲除,偌大的家业连同世袭的爵位就统统落到贾环囊中,王夫人那时自然坐冷板凳。虽然说生的儿女名义上都归正妻所有,但一腔的血液依旧归生母,只要自己强大,没有几个不拉扯自己亲娘的,这点毋庸置疑,包括探春也不会例外。李纨就说过,姑娘满心的拉扯,哪能说得出口。这也反应赵姨娘的愚钝和不明智。
很多人就质疑,贾政极其没有水准,纳了赵姨娘这么一个不着调的妾。这是只窥一斑,贾政对其应该是喜爱的。最初的赵姨娘肯定也是个,像袭人那样小心做事,谨慎做人,娇媚可人的人,要不升不上来,纳妾也要得到家长同意。另外一般丈夫和妾的感情要好于妻,妻是家族找的,妾是自己选的。赵姨娘之所以变到今天这个地步,那是环境和欲望造成的,是她和王夫人互相倾轧的产物,内心变态的结果。另外赵姨娘不可能很丑,年龄也不过三十几岁,贾母也最喜欢漂亮人。至于贾环长的猥琐,那是因为心灵阴暗,不够阳光,举止自然不能俊逸飘朗,又屡受打压,胆小怕事,只能暗坏。另外又是挑了父母的缺点长的,在我们心中,就连带觉得赵姨娘也不够美,这是一种思维误差。
探春和贾环同出一母,均为庶出,但为何为人行事却天差地别呢?主要是环境。探春在贾府是没人敢歧视的,反而很多人怕她,包括其生母,连王熙凤都惧她三分。那是因为她自强,有一身的正气和能力。她之所以能光明磊落,心怀坦荡,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从小跟随贾母长大,始终生活在阳光下,对生母的处境不是第一手了解,也不会有切真体会。接受的教育也不同,理多余情,以家族为念。而贾环始终生活在斗争的漩涡中,从小就接受赵姨娘的挑唆,受王夫人的打压,一直在尔虞我诈的环境里长大,自小就埋下仇恨的种子,时时准备报复,把自己和赵姨娘等同,以个人利益为念。如果探春和宝玉也同贾环一样,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至少心态不会像现在这样健康。还是那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天性只是一部分。
妻妾制度是一种万恶的制度,是一种践踏人性的制度,最大的恶果就是手足相残。宝玉和贾环本是亲兄弟,但就是因为生母的不同,始终彼此冷漠。宝玉就对黛玉说过:“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宝玉只是感情上的疏远,而贾环却是恨之入骨。我们能看到的有两件事,一是25回,故作失手,想用灯里的滚油烫瞎宝玉的眼睛,并带出先前屡次暗中算计不得手之事,那年他不会超过11岁。第二件就是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遭笞挞,在他父亲面前使小坏,谎言告状,为此宝玉几乎不曾被打死。逢五鬼事件是赵姨娘亲自操纵的,下了血本,拿出了全部的梯己还写了500两的欠契,请马道婆施法,凤姐宝玉连衣服都预备下了,几乎送命。
这只是几件代表作,平日的作为可想而知,曹侯不可能一一写来。那宝玉恨不恨贾环呢,应该是恨的,要不也不会起个贾环的名字,贾坏也。但全书不见宝玉有任何报复的举动,这就是宝玉高贵和善良之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爱恨之心的,但好人和坏人最大的区别就是遇到伤害后,是否报复,这也是对“宁可得罪君子,而不得罪小人”的注解。贾环长大世袭后,肯定还有更疯狂的举动。
那贾环和赵姨娘真的十恶不赦吗?作者写得很客观,赵姨娘也有党羽,很多人也同情她,包括尤氏,李纨等。另外书中还有一个很不一般的丫头在帮他们,她叫彩云,有时叫彩霞,名字很混乱。她是王夫人的首席大丫头,但心里独喜贾环,对宝玉反置若罔闻。宝玉同她闹,她都不允许,与金钏的举动简直天壤之别。这个丫头心里有数,一应大小的事都知道,和赵姨娘相契,与鸳鸯平儿袭人的关系又极好。这就变得很复杂,王夫人最得力的人,竟是赵姨娘的知己,我们不得不细思之,并且这个人还是个好人。
芸芸众生,微尘沙粒,都是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人间的,本就不该有贵贱之分。赵姨娘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处在相同的环境不说一样的话。幸好那个时代结束了,罪恶的制度也灭亡了,社会正一天天朝着和谐健康迈进。但我们要记住,平等和尊重才是脱离动物思维的开始。那么宝玉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先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