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4-12-27 11:15 编辑
家 风
文/赵蕴霞
记得2014年春节期间,新闻联播节目中一个“新春走基层”的调查主题很有意义,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家教问题。这个主题问的是“家风是什么?”采访的对象回答的五花八门,有的深刻,有的质朴,有的答非所问。印象里有一个小男孩的回答令人捧腹,他郑重地说他的家风是每个星期爸爸把他揍一顿,不知他的爸爸看后情何以堪。 这个主题也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在我眼里,家风应该是一个家庭的精神信念,是一个家庭所有人的思想共识。 每个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家风的传承和影响,这是区别于别的家庭的鲜明印记。如果说,对于自己的祖辈或父辈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记忆最深的恐怕是他们的言传和身教,是他们为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回顾我的家庭,与许多家庭一样,重视孝道,真诚友善勤劳质朴,此外,也有一些鲜明的特质。
“吃亏是福、别人有难能帮则帮”这是慈悲心肠不识字的奶奶一生的信条和做人原则。因为乐观豁达,看淡钱财,和睦邻里亲朋,奶奶历经生活的磨难,却安然活到高寿去世。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她曾救助过一位流落到此想要卧轨自杀的的外地老人,热心收留老人长达数月的时间,细心安慰,打消老人轻生的念头。想法设法联系她的家人,资助她安全返回家乡。在钱财物质方面奶奶从不与人计较,乐于吃小亏。回头想想,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她的言行思想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一生悄悄地累积幸福,这是多么朴素而又富含大智慧的人生观。
“大智大德大财”、“博爱、助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父亲的财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的观念指导着他一生的言行,他的事业、交友和家庭。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又是和奶奶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父亲的一生从业经历很复杂多样,身份是多方面的,乡镇医生、社区书记、企业家、经济师........,记得父亲卧室的床下珍藏着一个木箱子,打开来,里面大小不一排列整齐,厚厚的两摞都是他工作多年得到的各种荣誉证书。市、地级劳模、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一个个鲜红的证书背后都是一段段奋发拼搏的岁月。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而业余时间他对于文史经济类书籍的苦读,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记得年少时最爱听他在饭桌上和朋友们对于时事的评论和工作上的谈话,机智、幽默、知识渊博,见解深刻,每每让听者颔首微笑、心悦诚服。 在那个思想刚刚开放的年代,父亲是最早辞职下海的创业者之一,是勇敢吃螃蟹的人。窘困的家庭状况和身为铁路工人的爷爷的偏见让他对于财富的创造有了最直接的动力。当第一炉冶炼的铁水火光四溅欢快地喷涌而出时,映红过他疲惫布满血丝的双眼,让贫穷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希望。当远赴上海购买专利,将省内同行业第二家规模企业成功运行时,又让初尝幸福滋味的人们感到了惊喜,很多的家庭因此走向了真正富裕。而我感受到的是他拼命三郎式的工作强度和坚韧执着的对于事业追求的态度。以及顾大家舍小家的强烈的公仆意识。记忆中,他从没有为家人的私事耽误过工作。为了开拓市场,披星戴月,不辞辛劳,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年中在家里呆的天数屈指可数。我们上学时的家长会,他总是缺席者。一年中,只有春节除夕的晚上,他能亲自下厨,精心给我们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苦心人天不负,他的艰辛付出终于开花结果,不几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对于财富的快速积累,父亲是冷静和理智的。他崇尚的是大智、大德、大财,不仅是为了个人生活上的富裕。在90年代初,整个社会经济刚刚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父亲已是身价不菲,可是他的愿望却是将创造的财富惠及亲朋乡邻,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在交往过的亲朋好友以及周围的乡邻中,很多人得到过他的经济上的慷慨资助和扶持。而对于自己晚年生活所需的养老金,他也是秉着够用的原则,没有过多的存留。他用以前学过的精湛医术治愈过许多病患,周边有生病临终的老人,经常请他去探视诊疗,给予精神上的抚慰,让他们能安然辞世。对于公益事业和家族事务非常热心,对于亲朋的子女视如己出,长期给予无私的关爱和支持,这些让他得到乡邻和亲朋的称颂和敬重。德高而望重,这是周围人对于父亲最好的评价。而母亲更是身体力行,敬老爱幼,和睦邻里,谁家有困难她都热情相帮,过年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要和亲友一起分享。母亲将博爱、助人的为人处事的思想用一生的默默行动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记得在她重病的时候,她长期关爱和资助过的一位弟弟的同学,远在北京得知消息,积极为她联系医院诊治,又协助购买和邮寄昂贵的进口药品,长达一年多。她去世出殡的日子,前去的亲朋乡邻绵延一里多路,为她含泪哀悼送行。
如今,看淡名利的父亲已经远离“江湖”,过起了含饴弄孙、养花喂鸟的闲适生活。岁月的流逝将他变成了一位慈爱安详的老人。平日里关注社会时事,喜欢侍弄花鸟、散步读书,老友聚首,随性自然,进入了人生的新境界,但我们感到他的人生信条和核心思想始终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敬重也没有改变。 父亲为人处事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金钱观、人生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和岗位,我都将此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公私分明,不能有贪念。而“吃亏是福、博爱助人”的思想也将指导着我一生的交友和言行。 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身教大于言传。他是一座需要仰视的大山,而我们要不断努力地学习、工作,提升自己,用坚实的足印来证明这一生无愧于做他的儿女。 回望中国的人文历史,有多少名垂千古的文人志士,背后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熏陶和培养。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这些古代有名的故事、家训,都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不管经济上贫穷或者富裕,对于子女的教育,我们都应该把自己家庭中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精华所在传递给他们,让孩子从小树立正气,明辨是非,好学上进,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和品行思想。家风纯,社风正,我想这是作为合格的父母不能忽视的社会责任。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财产金钱或许不能代代相传,而精神和信念是可以长久留存的。将良好的家风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给我们后世子孙,这是比金钱和物质更宝贵的遗产继承。
注:谨以此文献给我一生勤劳能干、博爱助人的父母和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