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名故事)一溜石沟
沂源 张光福
老家在沂蒙山腹地的沂河源头。这里,虽然没有高山大川,却也是山岭连绵,沟谷交错,溪流纵横。这里的村庄,大都散落在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的山坡沟畔。村名,大都是以地势地貌和最早来此居住人家的姓组合而成,像丁家岭、秦家黄沟、马家峪、刘家后坡,等等。
在沂河主要源头之一的徐家庄河中游,蜿蜒五六里的距离内,岸边的山坡上紧挨着五个村庄,从上到下分别是:张家石沟、刘家石沟、于家石沟、王家石沟、齐家石沟。当地人称“一溜五石沟”。据记载,这些村庄大都是明末清初,祖人为了逃荒避难来此居住、繁衍成村的。这五个石沟中,最有名的,要数王家石沟村。
王家石沟村的王姓人家,追根溯源,是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博山来的。后来,得罪了当地匪首。恐被灭门,王姓族人就让王家石沟村王氏的始祖王敬生携妻儿连夜逃命,好为王家留个根。于是,王敬生和妻子挥泪告别亲人,用一根扁担挑着四个儿子,跋山涉水,来到了沂河上游。他看到这个地方土肥水美,适合农耕,就在蝎子岭北麓、沂河岸边盖了两间简陋的石屋,安顿下来。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了。王敬生夫妻二人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养育四个儿子长大成人。王氏七世族人王元诰,英年早逝,其妻张氏未改嫁,携五个儿子,苦心经营,从几亩薄田起家,发展到良田2000余亩,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清朝皇帝御赐“祯妆垂范”石碑。其长子王福文,还在周村开设了绸布庄,当铺,钱庄,油坊等诸多商铺,在村里修建了具有北方古典豪门建筑风格的五所四合大院。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兵、国民党吴化文的部队,都在这个村驻扎过。从此,小小山村,闻名十里八乡。
在沂河源头,类似一溜石沟的村庄,还有许多。村庄不大,散落在山坡沟边,但都和王家石沟村一样,各有各的故事。由此,也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村名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