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538|回复: 10

会刊征文:张打油与他的打油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9 04: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店:黄丰年
                                        张打油与他的打油诗

       打油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诗体。它通俗易懂,简单明快,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张口即出。虽然登不上诗歌的大雅之堂,却是诗歌体裁中的一枝奇葩。对这种诗体人们称之为——打油诗或者顺口溜。
      何谓打油诗,传说从前一位做小本生意的人,人们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张,因他长时间,走街串巷,到处买油,人们习惯叫他张打油。他又因性格开朗,一张俏皮嘴,能说会道,善于调侃,特别他有见到啥就张嘴来一段顺口溜,大姑娘小媳妇,也都乐听他“油嘴滑舌”说的俏皮话,顺口溜,自然都愿意买他的油。这样油卖得多,生意一直很好。久而久之,人们都很喜欢他的这些顺口溜,并把他这些似诗非诗的顺口溜,叫它打油诗。
       张打油由于见到什么,顺口而出就是一首诗,多了人们也不经意,当然也没给他记录下来的,他自己也不当个事,只要人们开心喜欢就行,什么诗不诗的,不过是个噱头,图个彩头而已。
不过张打油有一首诗很出名,在民间广泛流传,不少文化人也很欣赏这首名不见经传的顺口溜。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呢?又为何成为打油诗的经典之作呢。
      传说有一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阴得很厚,天地几乎连成一片,一场大雪要来临。鹅毛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亮方停,大地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房面上厚厚的一层,仿佛要把房子压塌似的。这天一早,张打油挑着油担一如既往出门。啊!好大的雪啊,把这远远近近裹了个严实。这时家里的狗身上的雪还未化,身子一晃抖落了不少。井台上厚厚的雪,井口远看只是一个黑窟窿。这时一首是在他的脑子里形成。
到了坊间,大人小孩都问他,“打油大叔,俺这里雪下得这么厚,你们那里下的大小啊?”张打油一边卖油,一边对着大人小孩哈哈大笑道“天地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你说大不大呢?”在旁打油的人也都哈哈地笑了起来。“打油大叔你真是出口成章啊 。”于是这首诗,便流传开来,成为张打油的经典之作。
       为何此诗成为人们最喜爱,最欣赏,流传至今呢?
       因为这首诗,虽然是首打油诗顺口溜,但仔细回味起来有很强的文学性。张打油,见景生情,情由景生,浑然天成。抒发了他对大雪的热爱与期盼之情,表现出他对生活热爱的情致,因为瑞雪兆丰年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结构严谨。整个这首诗是描写雪的,但通篇没有一个“雪”字。而是靠读者听后或读后联想出的,并且自然形象,活生生的一幅民间冬天天然的风景画,瑞雪图。诗的第一句:“天地一笼统”描写了天地阴沉,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志之势,使人感到一场大雪将要来临。突出了环境描写。而以下却没有写下雪的情景,而是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描写出雪下得大。“井口黑窟窿”,井台上的雪厚,没有直接写出,而是用井口的黑来反衬出来。因为井口的雪落到井里都融化了,所以在远处一望只是一个黑窟窿。第一句是动态描写,第二句是静态描写。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浑然天成。由于雪下得大而无声,人们在熟睡之中听不见,只有那些小动物,在雪中四处游走。继而第三、四句通过写狗的形态,突出了雪之大而无声。第三句“黑狗身上白”,一黑一白反衬出雪之大,黑狗身上的雪至时还没融化掉。它在游走时抖落,自身的热量溶化,没有融化掉的都这么厚,可见雪之大了。黑狗是这样,那么白狗又如何呢?最后一句“白狗身上肿”雪是白的,落在它身上当然看不见颜色,同时自然抖落与融化,可是这样以后还是落了厚厚的一层。一个“肿”字,把白狗身上的雪之厚,用比拟与夸张的方法形象的表现出来,增加了动感又富有联想。
       这首诗在描写方法上运用了白描与衬托的手法,简洁明快,在修辞手法上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方法,突出了雪之大,雪之厚。虽然没有一个雪字,但处处写雪。让人产生联想,而且非常有情趣,描写出农村大雪之后人们的心情与动物的活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富有生活情趣。
       因而这首诗在不计其数的打油诗中流传下来,成为打油诗的经典,让人么记住了张打油,又记住了这首打油诗。

2017年7月18日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现居淄博张店。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瑞雪映春》主编或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发表于 2017-7-29 07: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师知识渊博,广见博闻,文章写得妙趣横生。拜读黄老师的作品,大长知识,广开眼界。为黄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9 0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打油诗常见,他的故事却被黄老师写的这么好看。
问好一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9 08: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章,长了知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04: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17-7-29 08:24
拜读好文章,长了知识。问好。

谢谢高青顺昌、玉静心明、疯子祝文友的关注与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0 09: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打油诗在1958年和文革时期盛行。现在看来,它大量存在于民间,也存在于各种讲话和文章中。虽然它在公开刊物上没有立足之地,可在民众中,朦胧诗和新旧体诗根本没有市场,这些作品只在圈内论英雄,民众不买账,远不如打油诗被大众接受和广泛应用。这正是诗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其实,白话诗当年胡适先生早就提倡过,而鲁迅却力主压韵的新诗。好在现在并存。
一点粗见,请黄老师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4: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先生:你好
     那你说得很对,打油诗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却深受大众的喜爱,文学作品只有植根大众之中才有生命力。有一位著名哲人曾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因此打油诗是诗体中一种重要的体裁。文革之前就有,可上溯到远古时代,《诗经》就是打油诗。作家赵树理有一篇著名的小说《李有才板话》,李有才的“板话”其实就是打油诗。“东头吃烙饼,西头喝稀饭,不用说是吃,连见也老不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 05: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博、辽阔之海文友的关注与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 09: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黄老师的佳作,受益匪浅。借此打油一首,望黄老师指点。

文学现场多圣贤,
常常读到好诗篇。
德高望重他是谁,
淄水金山黄丰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 1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油诗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