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黄丰年 国育东与金牛山 前段时间朋友送我一本我市著名学者马传政先生等整理的国育东先生的遗作《碎玉集》,让我想起了国育东先生的许多轶事。对国育东先生我早有耳闻,并产生佩服之情。因为我市著名的旅游景区金牛山上摩崖石刻“云路”及“喷云潭”的书写者就是他,但没有刻上书写者名姓。先生曾两次在金牛山寄居修养,担任过博山县“教育科长”,为博山区早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翻开这散发着油墨香的《碎玉集》,仔细看了先生的简介:国斯铭(1887——1956),字育东,晚号颜山老农,……生于博山县刘家台村(今博山区博山镇)……民国初毕业于博山县单级教员讲习所,执教乡里,蜚声士林……历任县教育局(后改为文教科)科员二十余年,至“七七”事变动员子侄五人参加革命。1939年初任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委员,主持过抗日小学,建国初被选为人民代表……先生当年文名籍世,又以忠实笃实之为人,博得博山老一代名人的赞许……先生之书法刚健笃实,博山文人公议为民国“博山十大书法家”之一。仅存马鞍山烈士碑,金牛山“云路”和“喷云潭”摩崖石刻等擘窠大字,均可见一斑。 国育东先生做事谨慎勤勉,为人低调,在工作之余,善于搜集古籍善本,写诗作赋,题写跋铭,早年县府不少书法精文均出自先生之手,受到职场及社会人士的敬重与爱戴。他的字除上述之外还有许多,可能很多人没有欣赏过,但他的书品人品,通过一件事即可窥其一斑,不由人不生敬意。 家被日本鬼子扫荡焚烧后,国育东先生无家可归,又加之胃肠常年有病,经过领导批准回家养病。于是便到现在的石马镇南沙井村北著名的金牛山寄宿修养,与当时修山建庙的领导人赵景柳(字汉庭,南沙井村人),就景点道路布局及庙宇建设进行商榷,除切磋碑文题名外,还为金牛山留下了至今令人高度赞誉的两处摩崖石刻。一处为柴谷峪正面悬崖上的硕大的“云路”二字,字体浑厚,刚建有力,在山下几里外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处为山巅的太平观西侧悬崖上的“喷云潭”三字。“字大方尺五,石工半月刻出。”“崖根有窟,深丈余,夏日将雨,时有云出”(《忆柴谷》)。笔力浑后刚建,令游人驻足欣赏,加之夏天从下面深不可测的石罅隙中喷出的雾气云烟的笼罩,使这字产生了更加绝妙的意境。尤其令人感动和尊敬的,是这两处墨迹没有落款题名。当时,先生登梯在悬崖书完每字“字大三尺余(一尺折合现在75厘米)”“云路”二字后,因为此字体硕大,已经将岩面占满,在场的人提醒道:“国先生,你怎么不书上您的尊姓大名呢?”,他听后捋了一下胡须说:“我不能因我的名字,让石匠在这悬崖上劳力费财刻上月儿半载。”这一番话使在场的人肃然起敬:“国先生真不愧是淡泊名利,堪为人师啊。” 这“云路”二字,每字高2米,宽1.2米,深0.1至0.2米不等。当时经过南沙井高石匠秦宗成、苏金铭、苏言铭三人搭架精心镌刻两个多月,“常熟川东西行人,北望可见”(《忆柴谷》)。由于字写得好,刻技高,力度深浅恰到好处,“云路”二字神韵飞扬,特别是一公分距离的錾道犹如鱼刺排列,更为此字增添了光彩。可谓“书铭”俱佳,珠联璧合,成为我市最大的摩崖石刻、金牛山主要景点之一。凡来此山旅游之客都非常钦佩“云路”二字的书写和镌刻水平,他们纷纷并在此字下合影留念,当知道为什么没有题款时,无不为国育东先生高尚的人品与书法技艺折服。 先生在金牛山休养期间,与建山领导人物赵景柳(字汉庭)等广泛搜集古书典籍,在东亭之东山洞中建立了藏书室,藏书数量达几千册,七七事变后金牛山建设因战乱建设迟缓,最后搁浅,藏书散乱遗失殆尽,成为国先生一生的憾事。由于对金牛山的由衷挚爱,先生写了游记《柴谷忆》,成为众多咏赞金牛山诗文中最早的优秀篇章。 2017年6月23日 (附《忆柴谷》)注:金牛山之怀深谷曰‘柴谷峪“,当地老百姓俗称为”柴禾峪“这里的柴谷峪,就是金牛山。 忆 柴 谷 (国育东) 柴谷洞旧题一联云:“疏松影落空潭静;细草春香小洞幽”(按此联系韩翊题仙游观诗中句也)系仙洞乩示留题者。洞口石镌张鹏万先生八分书“户劈苍崖云下楗,帘垂藤蔓月为钩”均贴切地势,景致天成,他处移用不得。予谓两联可作此洞一绝,友人细读而颔之。 柴谷洞右一树藤蔓,有洞口蜿蜒直上苍崖,三月开花累累下垂,清风摇曳,妙景宜人。余得句曰:“根蟠洞口龙蛇走,花覆崖眉珠翠悬”。 潜修洞口石額镌句云:“人事有代谢,岁月自叠更,何如此洞里,跌坐学长生!”亦系乩笔留题。余尝拟洞联云:“潜德无名,心逸日作;修身有道,行善常存。” 辛巳冬,寇焚寓舍,腊初寄居柴谷,壬午花朝后归,作《耐寒录》一卷,《山居寄稿》一束,间作五七言以遣怀,既经匪乱,存物荡然!《晓汲》云:“晓汲披衣古洞前,提壶踏雪汲清泉。风来洞口寒侵臂,月照池心冷耸肩。道左苍松声冽冽,山阿翠柏景翩翩,幽人最爱景幽处,一日登临一日仙。”《石厨即事》云:“僻厨苍崖下,晨昏几缕烟。烹茶赖上客,开水供神仙。有馔皆宜素,无肴不爱鲜。盐梅藏食案,熟食出荆篮。野草和根煮,园疏带叶煎。山柴析牗左,土药晒门前。国乱民几日,米珠薪桂年。欢然得一饱,跌坐静参禅。”语皆纪实,山居生活可见一斑。 柴谷中亭曰:“会仙”,旧有吕祖乩诗一联:“天下名山神居多,应该留一二奇峰,接吾仙侣;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祖师”。庚辰冬,初游柴谷,有人属书中亭联云:“大好山林谁是主?无边风月最宜人。” 由会仙亭北至唤龙门,石凳盘曲百七十余级,吕祖名之曰:“云路”,壬午下友人架梯于石级之西,属书二字于悬崖,字大三尺余,以石工六十日镌之石,常熟川东西行人,北望可见。 石级上,西行,平坦数十步,经其中,两掌相击,或一脚蹴地,则有声吱吱,俗谓若龙叫然,此唤龙门之所以由名也!入门再上石级,有台,旁竖一石,刻张焕宸先生大书“蛟龙台”三字,亦以此。太平观后阁上,设倒坐观音像。阁下石刻王采如先生书“回头是岸”四字。额上有石刻竹,乃临文姜祠内“龙泉洒润”拓本,题云:“菩萨修行之处,紫竹带露摇风。淡描晴雨雅致,曳出仙姿佛容。”闻系吕祖乩笔。 庙西垣下为石崖,辛巳冬,友人属题“喷云潭”三字与其上。字大方尺五,石工半月刻出。以崖下石窝,平坦入场,崖根有窟,深丈余,夏日将雨,时有云出,拟即其地,凿石为潭,以助胜概云。 余自庚辰岁得五更泄疾,屡治不痊。念先祖先君晚年均患此不治,以为遗传使然。听之久而委顿。辛巳居山,友人为祷于白云洞,打茶饮之,三次而愈,数月不犯。余谢神诗云:“衰病支离逾半年,每霄再泄五更天。饵丸服药浑无济,一饮丹茶即霍然。”
国育东先生遗像(家人提供)
国育东曾寄居的金牛山(柴谷峪)韩祥福摄
国育东在金牛山书写的“云路”(丁恩昌摄)
国育东在金牛山太平观西悬崖上题写的“喷云潭”(王乃高摄)
国育东撰写的马鞍山烈士碑(周珂提摄)
国育东先生在县政文教科的工作日志手迹。
马传政先生等整理的 国育东先生遗作《碎玉集》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现居淄博张店。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瑞雪映春》主编或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