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8-24 10:13 编辑
黄玉庆来黄快板,
八十高龄人不懒。
聊斋文化不算浅,
自小受它耳目染。
赶集听书《武松传》,
马戏他也跟着看。
遇到精彩小戏段,
跟着人家到处转。
蒲家教书那一站,
业余闲暇乡里串。
他和家长打一片,
俚曲故事耳里灌。
灌得多了心就展,
手脑勤快素材攒。
报社投稿几十年,
日积月累硕果满。
板话说来并不难,
顺口溜子就沾边。
诗歌要求比较严,
板话和它也相连。
因他板话才华展,
调到区里搞宣传。
那时工地旗招展,
现编词来现表演。
这事对他并不难,
走街串巷素材揽。
后来调入图书馆,
更是一刻不得闲。
《武松新传》问世间,
遣词造句不一般。
故事里边长和短,
是替百姓来发言。
笔耕不辍六十年,
创作板话三千篇。
篇篇都能成经典,
你说这事难不难?
《黄快板板话》凝血汗,
书籍出版人称赞。
为了弘扬好咱淄川,
如今《黄快板板话》续新篇。
篇篇题材花样翻,
快板板话堆成山。
非物质文化是遗产,
政府为他来授匾。
黄老毅力惹人赞,
不愧淄川一好汉。
黄老才艺太精湛,
难怪大家抢着看。
黄老业绩实不凡,
百尺竿头雄风展。
说到这里算一段,
有空咱再慢慢赞。
(作者:淄博电视台 张玉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