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7-9-27 09:22 编辑
坐看云起
博山 李常萍
清晨,细雨霏霏,秋意袭人。七点到了学校。
早读之后,坐下来。打开电脑。不觉向窗外一看,喔,云山雾罩,黛色山峦被缥缈的云雾缠绕,缓缓飘舞,变幻。好庆幸所坐的地方,累了,一抬眼就是风景,远山,楼宇,红瓦檐,近树,或急或缓的飞鸟。此刻,无需抬脚,就是满目的美好。
去窗口拍照片,却拍不出眼睛看到的美。自然界很多美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如瀑布,去年五老峪水库东北面,飞瀑声震云天,循着陡峭的山石,慢慢爬将下去,碎玉琼花般,从山石平坦处飞溅下来,飞流如倒挂的银河,小乖拿一根竹杖,着洁白上衣,在水花中,攀援而上,坐在瀑布中央,缓慢舞动竹杖,竟有太极的飘逸,可是,忽然,就寻他不到,我在瀑布之下,竭力呼喊,除了飞瀑的轰鸣,无一字回音,我吓坏了,才见小乖再次出现,等他再次爬下来,看到他浑身都湿透了,说:“妈妈,我没有听见你的声音,我耳朵里就是轰鸣的水声。”走过陡坡,沿着御洪道北边两掌宽的高墙走回堤坝,我把他的白上衣拧干了,他顺势斜斜系在身上,清瘦秀美的男孩,一米八五的身高,神采飞扬地走在前面,我心里美美的。不几天,再去看,已无水纵天而泄的壮观了。
收回思绪,看远处,云雾环绕,从容舒缓,如衣袂飘飘,倏忽万变。近处是村民居住的红瓦房顶,掩映在白杨树之中,秋分已过,还是蓊蓊郁郁的样子,在这高低起伏的树木之上,是漫卷的云,如墨迹在水里晕开,山的巍峨静默,云的缱绻低徘,如一场绝恋。不期然而遇,无言倾诉,缘聚缘散。
一位文友言:不想人转载,不需人推荐。芳情只自遣,幽绝空山涧。陶弘景有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此刻,无知己,我也只想独自遥望东山云起云散,以朝圣之心,留存美的瞬间。
云起时,一切都不再重要。看云去,看云去,看云去。此刻,若非万不得已,就放下所有,去看云。办公室在三楼,人多,我办公桌对面还有人,因只想透过干净的空气去看远方,就起身而去。在三楼阶梯转角,打开朝北的窗户,隔着千山万水,远处的云烟还是清晰的,似乎要氤氲而来,一会儿显现出山峦黛色的肌肤,一会儿云与山与天一色,变幻如太极,轻盈柔美。我想去登山,更切近地感受,最好立在云里,闭上上,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座山。但四围是高墙,每一所大门都是紧闭的。在平地上,再远望,近处纵横的电线和树木挡住了视线,只看到影影绰绰的一点一点。此刻,多想羽化成一只飞鸟,展翅而去。
信步走到操场,看向西南。西大山全笼罩在奶白的云雾里,一点山的筋骨也看不到。记得夏日,曾躲在仙云寺的草棚之下,看云起雾生的西大山。山无言,高耸云天,云有意,飘飖兮比流风回雪还美。一会儿将整座山环绕,一会儿微微显出山头,一会儿飘摇在山腰,一会儿淡了,慢慢散去,山峦清晰起来,云已无觅处。
真是悠然,本想在此听听鸟鸣,看一会儿书。不想一抬头,南山云起!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损,全在于人有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的和谐。人道无求品自高,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东坡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追求生命的丰富卓绝,但拥有闲情逸致 ,不外求他人,便可得到安宁和愉悦。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心遇合,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自得其乐。若有所得,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反”,多想做无心出岫的云,随意漫卷,你看与不看,都怡然自得。
可是,我还是等铃声响起之前,就站在门外,告诉孩子们,快看窗外的云,稍纵即逝的美,在不足十分钟的课间,一起看了云起之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