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8-5-17 20:39 编辑
淡然之境
博山 云止于水
先秦诸子百家之文可谓纵横捭阖,气象万千。读来层层叠叠,浩浩荡荡,气势雄浑,结构严谨,一环一扣,如黄河之水,如泰山之峰,如珠穆朗玛之雪,望之浑然,听之轰然,生命的浩荡之势,不觉热血涌起,跃跃欲试,游历天下,纵横世间。泰山虽美,不会天天登临,珠穆朗玛之境,几人可抵达?而一蔬一饭等琐屑小事,才是世人所安身立命处。
年来,似乎不太喜欢过于华美的文字。人到中年,万事都想慢下来,豪情逸志干云霄,都成了过眼云烟,连所读的文字也喜欢淡然之境,不喜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铺排,汪洋恣肆。喜欢如一脉清流,似是无味,慢慢咀嚼,平淡中自有深蕴。苏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最终,安抚我们内心的是淡然。
就像近来所读的文字,金庸的,杨绛的,丰子恺的,叶嘉莹的,汪曾祺的,周作人的,闲适散淡,如水如月色一般无华。
那些微小的细节最是打动心灵,杨绛写到:“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样淡然的文字,却是一生经历的总结,每读一遍都会读出一种味道:勘破、释然、迷惘、绝望、洞察,而这些情绪也是淡淡的,在简约洁净的表达中,读之回味不尽。
所以百岁感言中,她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总觉得,文字亦是如此,繁华落尽见真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淡而有味,应是文字最高的境界。
像是丰子恺,他的文字也像极了他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简净,素朴,悠远。想起他在文字中的素朴和率真,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你看,素常的日子,琐细之事:“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佛心童趣尽在其中,童真之眼,众生平等,佛心是生而有之的,只是随着入世,渐染浊浑。丰子恺是一个佛教徒,他的文章散漫中见空灵之性,平淡中蕴不凡的彻悟。“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是尘俗中些微的小事触动了他敏感的心弦,他赞美着儿童的纯真,赞美着万物的神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自然中包含着多少人类不能企及的智慧。
从诗经里走来,那些草木虫鱼,那些复沓清澈的吟唱,一直在彼岸。情深无需华丽之词,意笃不须豪言壮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金庸的小说人名好多也和草木有关:苗若兰、温青青、阮星竹、何红药、周芷若、木婉清、夏青青,读来就觉得有草木之香,令人怀想。
喜欢金庸的小说,有人说,你不读飞雪连天射白鹿,怎么能体会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读笑书神侠倚碧鸳,怎知诗酒江山趁年华!金庸的小说穷尽各个方面,儒释道,酒香茗茶、琴棋书画,爱情、亲情,无所不晓,情感荡气回肠,而文字却是散淡,极少华辞丽章,然全篇皆是浑然一体的精妙。小龙女说“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杨过说:我做了甚么事碍着你们了?我又害了谁啦?姑姑教过我武功,可是我偏要她做我妻子。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性情中人,其言语素朴平淡,却是回味无穷。有癖之人,多是深情之人,故有人称《神雕侠侣》是东方的爱情圣经,天下情之所至能若此者,寥若晨星,只能到书中去寻觅,不禁一声叹息。爱情应是一生中最美的,却难得深情。
叹年少时家境清寒,不曾在那时就读尽金大侠的每一部武侠,毕业后,才得以得来细读和收藏。而今,想买一套金大侠的书,也算是奢侈了,六七千元一套书,似乎不再是亲民的节奏。
汪曾祺的文字亦是散淡素朴的,一部《人间草木》,细细写来,素淡美好,童年捕蝉,看虫,赏花,游戏,都逸趣横生,不觉莞尔。
近日学诸子百家文字,先秦诸子,能够企及者不多也,然读今人文字汪洋恣肆的铺排,总觉得缺少了古人鞭辟入里的思辨,亦缺少了直指人心的通达。葛立方《韵语阳秋》云:“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绚丽中来,然后可造平淡之境。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当生命从青春年少归于中年,亦是绚烂归于平淡之时。然淡而有味处甚难。不用典,不掉书袋,却让文字如山川溪泉,无言大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
|